他的影像是一场赌博

最终赌进了生命

文:玛丽·布雷纳  编:昭昭
编者按
:罗伯特·卡帕,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战地摄影师,马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之一,一个优雅的男人,一个赌鬼。


卡帕的战地摄影生涯覆盖了二战前后,足迹踏足欧、亚、非。他以镜头为武器,向世人展现战争的残酷和个体的脆弱,同时也定义了战地摄影的标准。


约翰·斯坦贝克:罗伯特·卡帕不仅留下一部战争编年史,更留下一种精神。


这个人生的赌徒,靠“走得更近”赢得金钱与美名,也因为“走得更近”而丧命于战场,在千分之一秒的战争瞬间中,卡帕总能捕捉到生死边缘最打动人心的时刻,至今,他仍是“战地摄影记者”的代名词。


卡帕究竟何以成为的战地摄影传奇?
▌我是这些入侵者中最优雅的一个

“一次性离开公寓,不得超过一小时,装备必须全部打包”。


这是罗伯特卡帕接到的来自美国陆军的命令。二战期间,卡帕跟随美国陆军前往被希特勒占领的欧洲大陆,拍摄美军对敌人展开的第一波攻势。


他恰好有足够的时间,从贝尔格雷夫广场的公寓赶往商店,买一件巴宝莉的外套和一瓶登喜路的男士香水。


这种对于保持外表的需求自从他在布达佩斯的孩提时代就一直伴随着他,在匈牙利首都,外表和魅力就意味着生存。


身材短小的卡帕动作非常迅速,有着像孩子一样难以捉摸的性格,嘴里总是叼着一根香烟。冷漠只是他的伪装。
多年来,他不分国界地穿梭在各个战场,写下了不少有关战争的报道。


年仅30岁的他已经拍摄下了不少那个世纪最令人震撼的作品:
卡帕拍摄的作品
像卡帕这样的记者,在一场战争中,偏袒一方、憎恶另一方,永远无法完成公正的报道,但是他的怜悯之心则是不分地域、不分党派的。


卡帕的特别之处在于,在战场上,他能够穿梭自如,仿佛任何人都看不见他,而在战场之外,他又能将生命放大,照耀每一个人。


对于“战地记者”和“战地情人”这两个称谓,没有人提出任何异议。就在离开公寓前往诺曼底的时候,卡帕下定决心要一如既往地保持他的形象。


1947年,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我是这些入侵者中最优雅的一个。”


罗伯特·卡帕▌不想和用死亡博得眼球的照片有任何关系

谁没有见过那张照片呢?


照片中那位亲政府武装志愿军穿着白色的衬衫,袖子卷了起来,手拿着他的来复枪,就在那一瞬间中弹了,子弹的冲击力让他向后倒下。

“我只是把相机举过头顶…然后按下快门…当我回来的时候,我就成为了一个有名的摄影师。
卡帕所说的就是他最著名的,或许也是最受争议的照片:
就是1936年9月5日他所拍下的那张戏剧性的照片——《士兵之死》。



士兵之死


20世纪70年代,一位英国记者质疑这张照片的真实性,他认为照片其实是摆拍,这种说法引起了各方争论。


另一种观点认为,实际上是
格达尔·塔罗,那位让安德烈·弗里德曼转变为“神秘的美国摄影师”
罗伯特·卡帕的女性拍摄下了这张照片。


这一观点遭到了卡帕研究学者的强烈反对。
1937年,塔罗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殉职于战场上的战地记者。
卡帕一生都没有走出她去世的悲伤。



格达尔·卡罗


关于士兵之死,《生活》杂志的图片编辑约翰·莫里斯说道:
“卡帕自己并不喜欢这张照片,
他不想和任何一张用死亡博得眼球的照片有任何关系”。



这些胶片看起来就像汤糊一样


罗伯特·卡帕的底片,
到达《生活》伦敦编辑部的过程总是一波三折。莫里斯说:“在电话里他总是不主动说他是谁”、“不过他也没必要说


莫里斯曾无数次地来到诺曼底,当入侵的消息传遍各个角落的时候,他和世界上其他人一样,非常焦虑。


“那一整天,我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的。
但什么消息也没有得到。暗房里的人都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样子。
一整晚,我都没有睡觉,就是在等待卡帕和他的胶卷。”


隔天晚上,英吉利海峡终于传来了消息:
“一两个小时之内你就能拿到胶卷了。话还没说完,静电干扰就中断了通话。
莫里斯最终收到了那个小包裹;




里面有4卷35毫米的胶卷,还有另外6卷胶片,是卡帕在英格兰的英吉利海峡和奥马哈拍摄的。
这些胶卷交给了一位暗房助手,丹尼斯·班克斯,他后来也在摄影界大有所为。


莫里斯在楼上等待着,他尽量克制自己去看时钟的冲动。
一会儿,暗房打来了电话,显然,他们已经看见了胶片上那些令人惊奇的场景:“太精彩了!




莫里斯显然没有那么多时间,他说:
“我们需要成片!快点!快点!快点!”,又过了一会,丹尼斯·班克斯冲进了莫里斯的办公室,他啜泣道:“都毁了!卡帕的胶片都毁了!


暗房里,班克斯像往常一样把卡帕的胶片放进干燥箱,但由于太过于激动,他把温度调得很高,关上门,想要加快冲印的速度。
在没有通风的情况下,高温熔化了胶片上所有的感光乳化剂。


莫里斯一把抓起前三条胶片:
“它们看起来就像汤糊一样。
”,但是第四卷胶片里的11张照片却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莫里斯完完全全被那些图像震撼到了。



诺曼底登陆


这批胶卷和照片将乘上跨大西洋的飞机,经停两站加油(苏格兰和纽芬兰),最终抵达华盛顿。
一着陆,照片就会被送到五角大楼进行快速的审查。
然后,照片就会被带上火车或者国内航班,前往《生活》杂志纽约编辑部。


就在《生活》杂志截稿的那个星期六,编辑们在电报里宣布:
当罗伯特·卡帕的登陆底片送抵这里的时候,今天就成为了《生活》编辑部摄影史的伟大一天。


封面报道讲述了卡帕拍摄这一系列照片的过程:
“沉浸在兴奋和激动之中,摄影师卡帕移动着他的相机,颤抖的双手模糊了他的照片…当他涉出水面登上船的时候,相机都已经湿透了。



诺曼底登陆


在登陆日的混乱和惨烈中,卡帕的那11张照片几乎是唯一的幸存者。


“他们冲印出来的照片和被他们毁掉的照片比起来根本算不了什么。
”,卡帕在给他身在纽约的兄弟康奈尔的信中这样写道。



为影像赌进了生命的传奇卡帕


1947年,卡帕被授予自由勋章,同时也见证了他的梦想:
马格南图片社的诞生。


到了50年代初期,他告诉摄影师马克·吕布:
“摄影已经终结,未来是属于电视的。
”这句话在当时十分悲观,只因卡帕如今已负债累累。


1954年,40岁的卡帕欠下马格南不少医疗贷款,于是接受《生活》杂志的任务,前往日本。
在日本的时候,约翰·莫里斯建议他去拍摄印度支那的战争(也就是后来的越战)。




帕没办法拒绝这样的机会,或者说这笔酬劳:2000美金。“如果你肯冒险的话。”,莫里斯在电报中这样写道:“价格可以更高。


然而在奥马哈的海滩上,莫里斯却泪如泉涌。
在给了卡帕越战的任务之后,莫里斯后悔了:“我打电话给卡帕,对他说,‘罗伯特,你没必要去冒这个险,这不是我们的战争’。


莫里斯经常说起这段往事。
但是卡帕已经下定了决心:“这将会是一个精彩无比的故事。
”,卡帕对一起前往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的两位记者这样说道。


这确实是一个精彩无比,甚至被世人传唱的故事,然而,也是卡帕作为摄影师最后的故事。




他跳下吉普车,去拍摄法国炮兵向越盟军队发射高射炮的场景,他根据经验认为有机会拍到好的照片,因此在需要冒险时,他真的会去冒险。
但是这个过程总是充满了不确定和危险的成分。


卡帕计划站到更高的位置上拍摄更多照片,然而就在上坡的过程中,他踏上了一颗反步兵地雷,这颗地雷是由熟知当地地形的越盟部队在夜晚埋下的。


一个越南人用法语喊道:
“摄影师死了!
”。




帕失血严重,痛苦不堪,他的左手紧紧抓着相机,救护车赶到后将他送往后方五公里出的急救站,可惜抢救无效,在那里,
一位越南医生宣布卡帕已经死亡,他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在战场上殉职的战地记者。


他的最后一张照片,最后也被冲洗了出来。



卡帕最后的照片


帕走了,然而他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世界的眼睛,玛格南图片社


罗伯特·卡帕,1913年10月22日 - 1954年5月25日。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战地摄影师,被誉为“战地摄影的鼻祖”。


古往今来,没有谁的相机比他更简陋,却没有谁的成就可以比得上他。
他是无数摄影师心中的传奇人物。




即使在他死后,他所参与创建的马格南图片社依旧在灼灼生辉。


“当你脑海中想到一张经典照片,但想不起来照片的作者和出处,它很有可能就来自马格南。


这句狂妄至极的话不是别人对马格南图片社的评价,而是马格南在网站上对自己的介绍。



马格南图片社


马格南图片社是世界上第一个独立的新闻摄影图片社,迄今为止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摄影经纪公司,虽然如此,马格南却是一个非营利的摄影组织。


马格南是真正的摄影师联合体,社中的摄影师代表了新闻摄影的最高境界:
无畏、献身、热情、忘我,散发着浓郁的殉道士气质和道义精神。
更难得可贵的是,马格南的摄影师作为历史的目击者,把艺术特性和思想注入到了新闻摄影中,因此超越了单纯的新闻性,甚至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图片社的创立者:
罗伯特·卡帕、卡蒂埃·布列松、乔治·罗杰、大卫·西摩,他们都是摄影艺术最坚定的实践者,
其中最为被世人熟知的,则是卡帕和布列松。


“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
卡帕的这句名言成了无数摄影师的神之箴言,他也为此付出生命。


同样,摄影界另一个著名的理论“决定性瞬间”,则是出自布列松之口。


不同于卡帕的战地摄影师鼻祖的身份,布列松作为现代摄影之父,如果卡帕的头衔是“战地之神”,那布列松的头衔则是“世纪之眼”。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布列松一生都在全世界穿梭,眼界和作品贯穿了整个20世纪。
他的镜头聚焦的,不仅是他个人的摄影历程,更是20世纪的历史进程。


他在非洲拍摄期间患上“黑水病”,差点客死异乡;
作为特派摄影记者,前往内战中的中国,实地记录北平解放和国民政府的溃败;他拍摄德国占领巴黎和巴黎解放的一瞬间;
也曾记录过毕加索、马蒂斯、加缪、萨特,甚至梦露和香奈儿等文化界、艺术界人士的肖像。



布列松的经典照片


后更是提出了:
将形式、设想、构图、光线、事件等所有因素结合在一起,通过抓拍手段展现完美照片的“决定性瞬间”理论。


如果说卡帕拍摄的是战火中模糊的生命,布列松拍摄的就是现实中完美的艺术。




为此,
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最能代表卡帕、布列松作品和精神的绝版摄影集套装——《珍藏卡帕》《传奇布列松》,
其实,光是书名中的“珍藏”“传奇”二词,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如果一套书只是内容经典、形式独具一格,还不足以让它成为一套曾畅销的影像类经典,甚至上市不久即绝版。
这套《珍藏卡帕》《传奇布列松》之所以创造了这样的“传奇”,还包括以下几个重要亮点:


◎最权威的摄影官方出版社


市面上,收录卡帕、布列松作品的出版社很多,然而,同时获得民间口碑和官方认证的,只有中国摄影出版社。
如果说,卡帕和布列松已经站在了摄影的最高峰,中国摄影出版社同样代表着中国摄影领域官方的最高标准。


◎记录20世纪精神的
世纪影像全展


用照片记录历史,远比史料真实,比文字鲜活。
罗兰巴特亦在《明室》里强调:照片的证明力胜过其表现力。
而这套《珍藏卡帕》《传奇布列松》记录的,不仅是几十年间的战争影像和历史影像,更是20世纪人类的精神。


两套书收录作品之全,前所未有,兼顾了二人作品的真实性、人文性、思想性,更对其影像色彩和质感等方面进行了完美还原。
因而,这两套书可以称之为20世纪人文影像全展。



《珍藏卡帕》书影



《传奇布列松》书影


◎市面已绝版,溢价严重,先知书店独家代理


这两套书不仅仅是“摄影资深玩家的必读书”,更是一套值得典藏兼具思想深度和历史厚度的“20世纪人文史”,
然而
,由于其过于经典,以至于上市不久即绝版。


现今,各大平台早已售罄,网上溢价更是高达4、500元。
这让后续想要收藏的读者望而却步,只能望书兴叹。


为此,先知书店联系中国摄影出版社,经多次协商,独家代理了这两套传奇的珍藏影像经典——《珍藏卡帕》《传奇布列松》,而其中《珍藏卡帕》仅剩最后20套。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本文选自玛丽·布雷纳的《罗伯特·卡帕的最长一日》 编辑需要有节删,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