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杀的新闻时有耳闻,每一则都触目惊心,令人惋惜不已。
日前,一位父亲载着14岁儿子从区县赶往市里看病。车行至重庆嘉华大桥时,男孩突然情绪失控,挣脱父亲拉开车门,跑到桥边,翻身跳入江中。
这个孩子用惨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令人不解:“有什么想不开的?真有那么严重?”实际上,这是青少年的心理生病了。患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会突然闪现“死”的念头,他们可能并不想死,却容易在冲动之间做出决绝的事。
在我国,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约4亿人,抑郁症发病率在3%左右,接近1000万人,相当于每个50人的班级,平均就有1.5~2个患病儿童。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1/6的精神病患者会出现残疾,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平均比普通人群提早死亡10~20年。自杀是15~19岁人群的第四大死因。种种现象和数据敲响警钟:我国许多儿童青少年深陷心理健康危机。
为杜绝青少年自杀现象,世界卫生组织提出4项干预措施:限制获取自杀手段(如农药禁令等);与负责报道自杀问题的媒体开展互动;培养青少年的社交和情感生活技能;以及对任何受到自杀行为影响的人进行早期干预。
然而,我国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的精神卫生工作较为薄弱。
01
预防青少年自杀 家庭学校教育首当其冲
北京安定医院儿科主任何凡教授指出,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早期不易被发现,发现时可能已经影响到社会功能,甚至危及生命,这会对孩子造成终生影响。
许多因抑郁自杀的青少年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许多家长在孩子轻生后,才发现孩子遭受了很长时间的暴力。
对于家庭、学校而言,最重要的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养育、照顾的支持性环境,开办校内课程,包括采取反霸凌干预措施。同时,开办校内社会和情感学习课程,培养儿童青少年管理负面情绪、社交和情感生活技能,有助于他们学会处理日常冲突、化解消极情绪。
家长和学校也应该具备发现孩子的心理疾病症状的能力,比如发现孩子感冒发烧,便知道需要去医院看病,心理疾病也有相应的症状,然而,这恰恰是我们不了解的。
北京开普森国际幼儿园中方院长刘睿说到,记录和跟踪幼儿园儿童日常生活应该是学校的基础工作之一,每天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一旦发现儿童有异常的表现,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寻求专业的帮助。
何凡教授认为,科普工作很重要。家长和老师不知道一个正常健康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是什么样子,就不会知道哪些表现是异常状态。睡眠障碍、学习障碍、社交障碍等一些生活中的异常行为都包含在心理疾病的症状之内。
02
青少年心理问题是时代病 需要全方位保护
青少年心理问题是时代病,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结构性因素共同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反之,他们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全方位的保护。
对于社区而言,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立社区精神卫生保健服务网,便于帮助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患儿,由综合医院和社区精神卫生中心或团队提供一系列精神疾病服务,并将临床服务与心理社会康复、宣教科普等工作结合起来。
此外,医院还要增加专门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和资源,解决诊疗巨大缺口的问题。《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要求,6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
对于儿童精神病用药问题,在政府的鼓励之下,医药企业积极开发已有药物的儿童适应症或研发儿童精神类药物。让心理疾病患儿有药可医、有药可选。
丽珠集团精神领域市场总监杨春玲女士说道:“在政策的支持下,丽珠在精神领域的研发费用逐年增加,一些仿制药物正准备上市,长效制剂也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希望未来能给临床医生带来更多的选择。”
03
化解心理健康危机 需各界携手共同努力
据全球统计,2019年,全球近10亿人(包括14%的青少年)患有精神障碍或心理疾病。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第一年,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常见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了25%,精神疾病患者新增了近10亿人。
何凡教授也提到,自疫情暴发以来,北京安定医院儿童精神科的门诊量比以前明显增多。
《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要求,到2022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因此,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科普工作尤为迫切。
不仅医疗卫生机构、疾控部门把宣教列为工作内容,媒体、医药企业等也参与了进来。
近些年来,各大心理科普医学专栏、平台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国家卫生健康委百姓健康电视频道(CHTV)和医学论坛网联合策划了儿童心理健康科普专栏,助力儿童心理健康。杨春玲女士提到,为了对公众进行科普宣教,搭建了全民科普平台 “心理专家说”。所有关系着人类生命健康的事情,作为民族医药企业都应该参与进来。
只有我们同心协力,才能够让大家重视、了解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保护孩子们。
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多鱼
审核:Catherine
随手点个赞,按个“在看”再走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