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摘 要

      最近我发现,各种各样的养生消息铺天盖地而来,压得我喘不上气……,而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更加的注重健康、注重养生了呢?今天要告诉大家,下面这些5个“养生之道”都是假的!


  养生是现代越来越关注和追求的生活方式,但你知道“养生”到底如何理解吗?怎样做才是真的养生之道吗?

随着我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很多人对“养生建议”的真假没有辨别能力,然后盲目的尝试……
今天要正式的告诉大家,下面这些5个“养生之道”都是假的!不但没用,还会越养越坏:
1. 日行一万步
似乎不少人都在坚持着一个信念——走得越多就会越健康。
但其实,盲目走走走,一味追求运动量,容易导致关节是否磨损变形,
惹来膝关节滑膜炎、积液、半月板问题。
那走多少才合适呢?
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介绍,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当然具体步数也还是因人而异!
其实,比起走多少步,掌握正确走路的姿势和速度,其实更能达到锻炼效果。
钟南山院士就建议过:“最佳的步行速度是>120步/分钟。身体不好或年龄较大的可酌情降低速度。”
2. 别管什么病,先多喝点水?
肚子痛,多喝水……不舒服,多喝水……反正不管哪不舒服,喝水就对了,真的是这样嘛?
多喝水,在很多人眼里简直是“包治百病”的三字真经。
但其实喝水过量,肾脏就得“加班干活”,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心脏负担也会加大。如果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液体,胃肠来不及消化吸收,这些水液就会积聚起来,最后成为留饮和痰邪,最终损害人体的健康,出现咳嗽、痰多等症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一天饮水1500~1700毫升,其中也包含了喝汤、吃水果的水分摄入。
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看看自己喝水够不够——看尿液颜色来判断。
如果尿液颜色清澈透明,呈淡黄色,说明喝的水够了;若尿液颜色深、气味重,就说明喝水少了。
就这么简单,别再漫无目的地吨吨吨的喝水啦~
3. 我吃素食,非常健康?
适当减减油、减减荤,对身体有好处,但也别走极端啊。
长期饮食太过清淡、太素,营养不均衡,体质和免疫力都会降低,这样更容易生病。
更有甚者,肉奶蛋类一概不吃,完全素食,结果吃出了贫血、脂肪肝!

胡说!我都吃素食了,怎么还会得脂肪肝?
素食者,蛋白质摄入量往往偏少。因为,素食中除了豆类,其他食物中蛋白质含量很少,而且不易被人体吸收利用。
摄入的蛋白质太少,会影响载脂蛋白的合成。
载脂蛋白是“运载脂质的蛋白”,少了它,便不能实现脂质流通。脂质堆积在肝脏内,哪也去不了,于是形成了营养失调性脂肪肝。
所以说,荤素搭配才是最好的。隔三差五粗茶淡饭没关系,但千万不要长期这样吃。
4. 喝粥怎么可能不养胃?
白粥又稀又软,所以被很多人冠上了“养胃”的标签。
术后肠胃功能差、消化不良的时候,吃一些软烂的白粥,确实能够减轻肠胃的负担,但是起不到改善或者治疗的作用,而且白粥的营养成分也不利于身体恢复。长时间食用还会导致营养不良。
对了,糖尿病患者不适合吃白粥哟~
5. 趁热吃,对肠胃更好?
在吃喝的问题上,很多人认为吃热的、喝热的有助于保护肠胃。
其实早在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显示,饮用65℃以上的热饮,会增加患食道癌的风险。
其实不仅是热饮,深受国人偏爱的火锅等炽烈热食也有同样的风险。
日常中这样真真假假的养生方法还有很多,大家千万不要盲目尝试,这样可能会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养生的含义你真的理解吗?
养生之“养”的含义养,从医学的角度而言,它首先具有保养的作用,如果你目前身心是健康的,就要保持下去,这就是保养。其次,具有调养的作用,还具有补养的作用,还有护养的作用。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绕口令,实际上不是。保养、调养、补养和护养,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养生的多方面内容。它们各自针对的是不同的人群。
比如说,他是一个虚弱的人,那就应该以补养为主。如果他是一个健康状态不错的人就要继续保持,也就是保养。有的人可能只有某个脏腑功能的气血失调,比如这几天连续喝酒或熬夜了,或者情绪受刺激了,那就要以调养为主。如果你有了病,病后需要康复,那就需要护养,另外有些不利于健康的环境,需要避开,也是护养。
生命就是一棵树,需要避风、挡雨、保暖,更要避开人类环境的各种污染所带来的伤害,这就是护养。
养生之“生”的含义那么“生”是什么呢?生”在这里指的是生命,是生存,还有生长,发展。所以它有着一种对于生命质量以及生命本身长期性发展的考量。不同的生命阶段侧重点不一。
养生的原则养生的原则是清静养神、动静结合、天人合一、辨证调理、和调脏腑、畅通经络、节欲葆精、调息养气、综合调养、持之以恒。
养生也需要整体观念,综合保养、调养、补养、护养,需要保持“童心”、“蚁食”、“龟欲”、“猴行”,保持一颗快乐而单纯的心态是健康的原动力。
动or静?什么状态才是正确的养生?
有的朋友从早晨一睁开眼就在运动,一个星期可以走好几个国家或城市,一直在运动,或者即便只在一个城市当中,也是一会儿到这个地方,一会儿到那个地方,一直到晚上过了半夜才回家,这种生活状态,从医学的角度而言,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因为动则气伤,总是在动,他的气就不足了,正气就不足了。那怎么能不得病呢?
也有的人天天在静的状态,不是坐着就是躺着,很少活动。还有的人一工作就是天天伏案,三四个小时才起来一次,这是不利于养生的。现代汉语词典都有了“宅男”、“宅女”了,从网上看到不止一例“宅女”因为长期“不动”而失去生命的例子,这都是违背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规律。
所以,养生原则当中的第一点就是动静结合。我们在办公室的人可以局部地动,伸伸胳臂摇摇头,这也要动,而那些总是在动的人,也要时刻给自己提供安静的条件。在车上、飞机上闭目养神,让身体安稳下来,哪怕半小时,也歇息一下,就能起到缓冲作用,这就是动静结合。
协调平衡才是最好的状态
中医当中讲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个听着好像也有点绕口,什么意思呢?你抵抗力强,你正气强,那个“邪”来了就待不住,正气就把它打退了;你正气不足,邪气来了,乘虚就入了,你虚啊!可见主观能动性是多么重要。主观能动性用什么去表现?是你的正气。所以这就是防御观。就像我们的海监船到了钓鱼岛海域,那就有震慑作用,对方就得收敛一些。
和调脏腑,不同的脏腑有不同的功能,你怎么把它们协调好。脏腑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你没病是因为脏腑间配合得好,有病是因为它们之间不协调了。所以临床大夫看你有肺病,只考虑到呼吸系统的问题,是不全面的,因为呼吸系统的疾病到一定的时候会发展到心脏,于是心脏就会出毛病,有的人还会发展到肾,许多呼吸系统的病与消化系统有关,这些子系统之间都会有一些相互的影响,一个节点上出问题,就会联动,继而导致整个系统出大问题。这种情况就需要调和脏腑,根据这个脏腑的养生原则来调整自己。
脏腑各自协调了,阴阳气血就平和了,人体也就健康了。
来源:医食参考、网易健康

更多文章推荐
广告
广告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小编微信ID:CanadaTodayMedia
今日加拿大严谨负责的新媒体
微信号:今日加拿大
英文ID:CanadaNewsToday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