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unsplash
这篇文章的编号是:0411
全文共有5200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在今天文章的开头,我想问大家一个小小的问题:
当我们面对一门重要的考试、面试或活动时,许多人都会很容易紧张。那么你觉得,「紧张」的反面是什么?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镇定」。当感到紧张时,许多人会做的,可能是深呼吸,正念,不断进行自我对话,告诉自己要冷静、要镇定……让心跳平缓下来,回归正常状态,再去行动。
这是一个有效的做法,但未必是最好的做法。
实际上,紧张的反面不是镇定,而是什么呢?兴奋。
当我们感到紧张的时候,实质上,是我们的大脑监测到了一个可能的威胁场景。这个场景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影响,破坏我们的稳态。从而,大脑启动了「应急状态」,唤醒我们的身体,让我们做好准备,去面对这个场景。
所以,当你紧张时,你会感到心跳加速、手脚冰凉,血往上涌,坐立不安……这些感受,都是大脑向身体发出的信号。借由这些信号,大脑告诉身体: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异常的状态,需要尽快去解决问题,恢复原来的状态。
但你有没有发现:这些紧张的表现和感受,跟「兴奋」,其实是一模一样的。当我们兴奋的时候,我们同样会有这些感受:心跳加速、手脚冰凉,血往上涌,坐立不安……
原因很简单:紧张跟兴奋,实质上是同一种东西。它们的关系就像恐惧跟愤怒一样(参见《打开心智》),是同一效价的不同唤醒程度。
更确切地说:紧张是一种对于压力的应激反应。如果你认为你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或者这个问题迟迟悬而未决,它就可能会转变成焦虑,从而导致失眠、焦躁、心烦意乱等现象。
如果你认为你有能力解决它,你把它视为一种挑战、成就和成长,而非阻碍和困难,那么它就可以导向兴奋 —— 你会感到,你浑身充满动力,脑子转得也比平时更快,注意力似乎也更加集中了,甚至会有一种「掌控全场」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更容易有出色的表现,能够突破自己原有的水平。
所以,当你紧张的时候,如果你只是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也没什么不好。只不过这样做,你就相当于放弃了紧张所能够给予你的buff,让自己进入到日常的状态中,按部就班地去解决问题。你的上限就被自己压低了。
反过来,如果你能够调整自己的视角,让自己兴奋起来,那么,你就能够将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从动力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力量,来支撑自己更好的表现。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
好几年前,在某个平台上开一个讲座。当时我非常内向,又从来没有过经验,特别紧张。于是我怎么做呢?用了最笨的办法。我写了一份上万字的逐字稿,一直背,背了好几天,背到滚瓜烂熟。一边背,一边想:听众可能会产生什么疑惑?会问什么问题?一边在脑海里演练着自己的回答。
就这样,不断在脑海中想象这种「攻防战」。慢慢的,我就不紧张了,甚至感到非常兴奋,有一种迫不及待之感,想赶紧开讲座,跟听众交流,验证我的「演习」,把我准备已久的内容更好地传达给听众。
结果,效果非常好,比我预期的还要好。许多听众给我的反馈是,很有感染力,很生动,很自然,完全不像是第一次。
后来,我又做了不少讲座,每一次都用了这个小技巧,让自己提前热热身,进入兴奋状态。这样一来,在讲座的过程中,我会感到非常轻松自如,激情高涨,不但一点都不紧张,甚至还有余裕跟听众开开玩笑,说几句戏谑。即使偶尔说错了话,也不会造成心理压力。
当然,后面就很少写逐字稿了,而是做一份大纲,对着大纲组织内容,同时思考「攻防战」。这会给我一种「运筹帷幄」的感觉,让自己整个人的状态被充分打开、调动。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希望这个方法,可以帮到你。
那么,紧张跟兴奋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它们背后的原理和机制又是什么?
前面讲过,它们其实是同一种东西。当大脑监测到外界存在着一个威胁时,就会切换到「应急状态」,释放皮质醇,让身体准备「战斗」 —— 这其实就是「压力」的作用机制。
换句话说,紧张,就是一种在压力之下的生理反应,是一种对于压力的应激反应。它跟兴奋的区别是什么呢?在于两者的「唤醒程度」不同。
当你紧张时,实质上,是你内心深处认为你难以应对目前的状态,你认为这个状态是你难以控制的 —— 于是,大脑会判断你是不安全的,需要节省能量。那么,你的状态就会被约束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以免浪费能量。这就会导致我们「束手束脚」,难以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如果时间一长,大脑就会感到焦躁,因为它不知道这种危险的状态还要持续多久。为了规避危险,它只能一直让我们处于应急状态之中。这就形成了「慢性压力」。这种慢性压力实质上是对身体的一种透支,因此它会导致焦虑,损害我们的记忆力和思考能力,对身心造成损害。
反过来,如果你觉得你能够解决目前的问题,大脑会怎么样呢?它就会释放能量,把你的状态调适到最佳,以便于你一鼓作气、摧枯拉朽地把面前的障碍解决掉。这就是「兴奋」。它的实质,就是用高度的身体唤醒来回应压力。
这种情况下,你会感觉到一种发自内心的畅快感,会感到浑身充满力量,斗志十足 —— 这其实就是大脑释放能量的表现。它把能量集中在了你当前的问题上,让你能够用120%的状态去面对它。
于是,这种压力就会更容易被你消除,不会长时间地困扰你,也就不会堆积形成慢性压力。这个时候,我们就把它叫做急性压力。
我在很多文章里都讲过:慢性压力对我们是有害的,但适当的急性压力是有益的。原因就在于:急性压力是一种高效的刺激,它可以迫使大脑进入应急状态,激发出我们的潜力,锻炼我们面对种种刺激的反应,让我们能够更灵活、更稳健地适应外在环境。
同时,它又不像慢性压力那么持久,不会对我们的大脑和身体造成太大的负荷和伤害。
很多研究都支撑了这一点,比如:
  • 低到中等程度的急性压力,可以增强心理健康和认知能力;(Oshri等, 2022)
  • 在急性压力下,身体释放的激素能够促进记忆的形成,从而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 适当的压力是一种锻大脑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延缓大脑衰老,降低阿尔兹海默病风险。(Charles等, 2021)
……
所以,当你感到紧张时,当你面临压力时,一个有效的办法,不是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而是转变自己的思路,告诉自己:
既然这个问题无法逃避,那我不妨把它当成一种挑战,来测试我的能力,看看我又成长了多少。
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兴奋起来,让大脑释放能量,让全身进入一个更佳的状态,蓄势待发,全力以赴地去解决它。
我们不妨把它叫做「高能量状态」。用这种状态,去回应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这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激情。
实际上,生活中许多地方,都适用「高能量状态」。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许多都来源于恐惧。比如:
  • 因为担心被别人讨厌、取笑,我们不敢迈出去,跟别人交流;
  • 因为担心破坏我们的心情,我们不敢去直面坏消息;
  • 因为担心太麻烦、太费力,我们把许多事情拖着不做,直到拖无可拖才去动手;
  • 因为担心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和意外,我们总是告诉自己「再想想」「万一呢」「算了吧」……从而,使得许多计划和想法,还没开始就夭折。
……
简而言之,为了避免威胁,为了不去直面我们内心的恐惧,我们选择把自己封闭在安全的领域里,不越雷池一步,来获得安全感。
但这样做真的有用吗?
同样的问题和困境,你逃避了这一次,那下一次呢?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里,这些问题一定会反反复复地面对,你不可能永远都采取回避策略,你终归需要好好去直面它们。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趁早提升自己的经验值,让自己从直面它们之中获得力量和成长,更好地解决将来的问题?
因此,恐惧的反面,永远都不是「安全」,而是「勇气」。
考虑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第一种: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极不情愿去面对它,害怕它会打破你稳定的生活状态,从而一直拖着不去行动。等到拖无可拖了,才迫不得已去动手。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心态是什么呢?是担忧,害怕和疲惫。无论你在做什么,只要脑海中闪过这件事情,你的心情就会立刻一落千丈。甚至,即使你刻意去回避,不愿意去面对它,它依然会无孔不入地闯入你的脑海,在你专注其他事情的时候顽固地冒出来,不断打断你的思路,让你心烦意乱。
哪怕到了最终,拖无可拖,不得不去做,你也不会获得快乐。你感到的是什么呢?是「我得赶紧把它搞定」的紧迫感,以及「终于搞定了,再也不想发生第二次了」的空虚感。它所带给你的,始终只有负面的感受。
你把「没有问题」当成生活的常态,但是又难以直面问题,于是,不得不一直生活在它的阴影下。你的内心始终有这么一件悬而未决的事情,持续为你制造压力,把你困在假想的「安全」之中。看似安全,实际上只是囚禁你的牢笼。
这是第一种状态。
第二种:你面临一个困难,立刻动起来,着手去解决它,毫不拖泥带水。
这个过程可能很麻烦,很费力,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但是,随着问题被一步步分解、压缩和解决,你会感受到「一切都在变好」。这些微小的反馈堆积起来,会为你提供充实而饱满的成就感,让你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进一步,你的自信会得到锻炼。即使结果未必尽如人意,但是你知道,你的经验值提升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你会更加有底气。你会清楚地感受到:我是有能力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我是可以掌控我的生活的。这可以为你带来强有力的信念和力量感。
那么,你会体验到更多的正面感受。你会真切地体验到自己的行动对外部世界产生的影响,感受到你对生活的控制力。从而,能够以更积极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你想要哪一种生活?
除了恐惧之外,有时候,生活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好的结果,带给我们痛苦。
这些痛苦,可能是失败的挫折;可能是意外的冲击;可能是事与愿违的失落,期望落空的无奈;也可能是长期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
但同样,痛苦的反面是什么?不是去封闭自我,保护自己,而是「热情」。
生活越是给我们痛苦,我们越是要去对它投入热情。
为什么?很简单,生命是谁的?是我们自己的。除了我们自己之外,没有人能够对我们负责。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并没有哪个人发号施令,要我们去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 一切都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选择什么方向,并为之付出多少努力,才定义了我们的生命。
从这个角度讲,生活并不是我们的对手,而是我们的伙伴,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是从生活当中得到快乐,获得满足。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丰富、更快乐、更幸福,受益的是谁?是我们自己。
这是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但很多人却总是拒绝接受它。他们总是喜欢沉浸在「受害者思维」之中,认为自己过得不如意、不痛快,是被这个世界针对了,自己是受害者,应当得到补偿。
但这样想对改变自己的生活有任何好处吗?没有的。这只会把你不断地带入一个恶性循环里,让你坠入负面的深渊,再也难以挣脱出来。
因此,当你遭遇挫折和沮丧的时候,不妨想象一下:
想象你面前有两个开关,一个是蓝色的,一个是红色的。蓝色的开关意味着你把自己放入「受害者」的角度,停下脚步,去惩罚自己;红色的开关意味着抛掉这一切,重新对生活注入热情,去找到一个新的方向。
你可以选择前者,让自己停留在虚假的「受害者思维」里面,蜷缩起来,保护自己,去疗伤。
但你也可以选择后者,忘掉这一切,把它抛诸脑后,重新对生活点燃热情,继续投入下一个新的旅程里面。
所以,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许多次「心灵花园」。如果你除了工作之外,还有一些日常的兴趣爱好,有做得很棒的特长,有获得过肯定的作品,有一帮知心的朋友,甚至,你明确地知道,自己是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的 —— 那么,这些东西,就能够承载你的价值和存在感,支撑起你的安全感。
当你遭受痛苦时,如果你有一处能够供自己休憩、获取能量的「心灵花园」,你就没有那么容易被困难击倒。当你身处这片「心灵花园」时,你会清楚地知道:这是我自己的领地,我有喜欢的事情,有能够关心的事物,我能够做到我想做的。
这种由热爱所产生的动力,能够压过我们害怕的东西,让我们永远保持清醒、冷静和勇气。
因此,我常常建议,有机会的话,尽量走出去,在自己习惯的生活模式之外,去试着探索一些平时不会做、没有接触过的事物,延展自己的生活圈子。有时候,你也许就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天赋,乃至于使命所在。
即使没有结果,它们也能够成为你有力的支撑,为你提供力量和信念,让你在这个世界上能够感受到「我是有依靠的」「我并没有被世界抛弃」。
这会成为你不断战胜困难的力量来源。
最后,简单聊聊第四个例子,「无聊」。
许多人感到无聊的时候会做什么呢?他们可能会用各种各样的娱乐和消遣,来消磨时间,填充闲暇 —— 我把这叫做「填充」。
但正如我在《打开心智》里面所说的:沉溺在唾手可得的填充之中,只会不断拉高自己的阈值,让自己感到更加百无聊赖。从长期来看,这会更容易消磨我们的斗志,让我们更加不愿意去动手行动,走出这个怪圈之中。
所以,无聊的反面是什么?不是填充,而是创造。
当你无聊时,不要只是被动地摄取信息、接收娱乐,而是试着动手去做一些事情。做一些你有一定兴趣的、平时可能不会做的、微小但是能带给你成就感的事情。
不管它再小、再「无用」,也是好的。因为它可以帮你培养良好的习惯,让你用更好的心态和思维去面对生活。
你想让自己的生活变成什么样,就在每一天里面,都用你所期盼的样子去对待它。
总结一下今天的文章。
  • 紧张的反面不是镇定,而是兴奋。
  • 恐惧的反面不是安全,而是勇气。
  • 痛苦的反面不是封闭,而是热情。
  • 无聊的反面不是填充,而是创造。
前者是一种自我保护、自我封闭的低能量状态,后者是一种走出去、拓展生活边界的高能量状态。
你可能会发现,这种高能量状态,实质上是什么呢?也就是我在 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中讲过的「主动性」。
当生活对你施加了一种力,你会选择如何回应它?是被动地被生活推着走,还是尝试去主动地掌控它、驾驭它,让它为你所用,朝着你想要的方向改变?
与每位朋友共勉。
——  闲聊时刻 ——
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情。有些城市可能已经调整了疫情防控策略。
希望大家注意安全,保护自己,好好生活,一切顺利。
————
我为《打开心智》做了一个答疑通道,点击图片即可进入:
也可以从:公众号 菜单栏 - 书的答疑 进入。
里面有3个内容:
  • 提问通道:阅读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里面提问,我每天都会回答问题。
  • 更新通道:关于书的更新、补充和修正,我会集中汇总到里面,可以时不时进去看一下。
  • 书评通道:汇总读者分享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现正举办「书店打卡征集」和「读书笔记征集」,每周抽奖,欢迎参与!
————
《打开心智》正在天猫热销中:
复制下面淘口令,打开淘宝APP粘贴即可:
1:/《bnuvdZqGb2n₴
谢谢大家的支持!
最近比较受欢迎的文章:

THE END
-  晚  安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