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30日,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宁特钢)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47亿元,同比减少5.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4.1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29.5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4.07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17.47%。基本每股收益-0.40元/股。
据西宁特钢此前7月14日发布的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1-6月亏损4亿元至6亿元。公告中解释本次业绩变动的原因为:
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钢材需求明显减弱,销售量同比下降,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受销售价格与采购价格倒挂的影响,产品毛利较同期大幅下降;二是本期为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工艺,调整产品结构,研发费用增加;三是联营公司效益同比下降。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还查阅了西宁特钢2017年到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情况。
01
2017年年报显示,其营业收入74.3亿元,同比增长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81万元,同比下降13.83%。基本每股收益0.06元。
02
2018年报,公司实现营收67.87亿元,同比下滑8.71%;归母净利润为亏损20.46亿元,上年同期盈利5981.14万元;基本每股收益-1.96元。
03
2019年年报显示,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8.46亿元,同比增长45.09%;净利润9569万元,同比增长104.68%,相较2018年-20.46亿元的业绩,大幅实现扭亏为盈。
03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76亿元,同比增长2.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13.71万元,同比下降38.2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2亿元,同比增长137.96%。
04
2021年年报,公司2021年1-12月实现营业收入122.29亿元,同比增长21.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1.49亿元,同比止盈转亏,去年同期净利5913.71万元,每股收益为-1.1000元。 
05
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营业收入55.47亿元,同比下降5.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07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40元。
据西宁特钢2017年到2022年上半年的年报显示(含今年的半年报),该公司有3年净利润为盈利,且均少于1亿元。其余2年半的时间净利润均为负值,其中2018年、2021年的亏损额均在10亿以上!
综合来看,西宁特钢2017年到2022年上半年的累计营收为519.18亿,累计亏损33.95亿!
而同近年来西宁特钢大幅亏损相对应,西宁特钢的在职人员总数也出现了大幅下滑。据西宁特钢2017年到2021年五年的年度报告显示,在职员工的总数由2017年的10605人下降到了2021年的3643人,累计减员达6962人。
备注:以上人员数量变化仅参考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近五年公告中“在职员工的数量合计”数据,未考虑该公司主体外的其他因素。
除以上净利润亏损原因以外,笔者对于西宁特钢五年的年度报告也进行了梳理,发现还存在以下原因!

2018年年度报告

2018年主要工作: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对辅助性产业进行剥离、淘汰落后产能,报告期内已完成将它温查汉西、野马泉两家矿山企业,物业公司,福利厂,公司检修作业区部分资产,置业公司商混站部分资产,通过协议及公开挂牌等方式进行了对外转让;将化解过剩产能涉及一炼资产、装备升级改造涉及一轧资产、环保升级改造涉及4座150m³白灰竖窑资产进行了报废处置。实现了辅业、不良资产的剥离及落后产能的淘汰,同时收回了部分资金,降低公司资金风险。
注册成立矿冶科技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公司、新材料公司,并将公司部分债权债务及人员以资产组形式划转至以上三家子公司,实现独立运营。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管理效率、理顺了公司架构、有效整合了内部资源。
2019年年度报告
2019年主要工作:
推行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发展新动力。
公司始终坚持中层以上领导干部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引领作用。同时严格执行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和机关管理人员末位淘汰等一系列问责追责制度,有效提升了中层领导及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和责任意识。全面压缩机构和人员编制,推进精干高效运行,根据生产组织模式优化、工装条件变化,持续不断整合机构、分流主业人员报告期内公司人员减少到3965人。 
2020年年度报告
2020年生产经营开展的主要工作:
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公司活力不断提升。进一步压缩机构编制、精简人员,优化基层组织机构,通过“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减轻职工劳动强度,释放劳动效率。持续完善激励机制,发挥正向激励作用,用好“助推器”,设立生产、安全环保、设备、质量管理及指标突破专项奖励基金,对超计划完成的单位给予奖励,有效激发各单位抢先争优的活力。 
据西宁特钢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西宁特钢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是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国家军工产品配套企业。已形成年产钢210万吨、钢材2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是集“钢铁制造、焦化生产、地产开发”三大产业板块为一体的综合开发型钢铁企业。公司地处青藏高原,是国家“一带一路”宏观战略规划涉及的省份及区域,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矿产资源丰富,原材料市场的供应相对稳定。公司是西部地区较大规模特殊钢生产企业,受地理环境影响,对西北、西南地区特钢销售有地域优势。
西宁特钢公众号日前的消息,西宁特钢通过日常查、实绩考、作风管,建立优者上劣者下、能者上庸者下、勤者上懒者下的管理机制,制定《西钢集团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末位淘汰制度》,明确“下”的标准,畅通“上”的渠道;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司市场化招聘制度、关键人才引进和选拔使用制度,全面推行市场化用工制度、内部末位调整和淘汰体制机制制定完善了《西钢集团公司机关管理人员末位淘汰管理办法》《员工退出管理办法》,促使内部人才流动,优化人才结构,激活人才活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综上来看,虽然西宁特钢近几年亏损严重,但正在通过自身发展的调整,来不断迎击钢铁发展的不利形势,尤其是也将面临来自同行业钢铁企业的挑战!
当前,中国宝武加速推进中南区域的股权收购和西北区域的产能整合,同时将充分发挥西北地区新能源资源丰富、空间广袤等优势,布局新能源基地以及以新能源为特色的低碳甚至零碳钢厂。因此中国宝武对于西北区域的钢铁版图“虎视眈眈”,而西宁特钢正处于西北区域。
目前,国家正在推进统一大市场的构建,使得中国宝武与西宁特钢之间的距离,实现了空间和心理上的同步拉近!这也让中国宝武和西宁特钢之间擦出火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如今,面对钢铁行业进入新一轮的下行周期、市场供强需弱、能源价格上扬、原燃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等多因素叠加带来多维度挑战,西宁特钢集团正聚焦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任务,扎实推进转作风、强管理、调结构、遏事故、提质量、保安全六项举措,充实企业发展底蕴,补足企业发展短板,增强生产经营效益,全方位打响了一场生存保卫战。
- END -
关于本文:
撰稿/殷福林
校审/殷福林
编辑/殷福林
信息参考/西宁特钢年报、西宁特钢公众号、中国宝武公众号,今日钢铁综合整理
本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
声明: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如果未标注或标注为非本公众号名称,本公众号将保留追究其相关责任的权利。
扫描识别二维码
下载获取更多资讯
更多精彩资讯尽在
今日钢铁APP
往期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