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蝶变
在钢铁行业,各大钢企纷纷推出“十年”专题系列,对企业十年来发展进行了回顾!
创新技术篇
近十年是中国钢铁行业高速发展的十年,这十年里,国内钢企不断破解卡脖子难题,研发了无数的新产品,大大提升了中国钢铁产品竞争优势,为中国钢企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代表一:鞍钢
作为“共和国钢铁工业长子”,鞍钢集团将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
2013年,鞍钢集团党代会提出要建设“创新鞍钢”;
2016年,鞍钢集团“十三五”战略规划中明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22年,鞍钢集团将“创新鞍钢”纳入新鞍钢内涵,将之作为实现“十四五”战略目标的重要动力;
……
在这一路上,鞍钢以制约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关键材料、技术瓶颈为研究对象,开展高性能材料的应用基础及共性技术研究,创造出30多个国内“第一”;历经近10年技术攻关和持续优化升级,为“复兴号”量身打造出转向架用钢,打破国外垄断;开发的高速钢轨实现世界主要钢轨标准涉及品种全系列覆盖,助力中国客运铁路从54.5公里/时到350公里/时的时速跨越;自主研发生产的桥梁钢撑起港珠澳大桥“主心骨”,惊艳全球;核电用钢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10年来,鞍钢集团聚焦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出台了一揽子推动科技创新的新政策新举措、创造出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出一大批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军人才,为新鞍钢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代表二:马钢
今日的马钢似一匹骏马驰骋市场,屡创辉煌——全球最大功率的45吨轴重运矿列车用车轮成为四大矿石供应商首选;国内第一条生产线制造的重型H型钢撑起美国夏威夷场馆和中国洛阳科技馆;冷轧高强钢和高速车轮伴随“复兴号”动车组飞驰雪域高原拉(拉萨)林(林芝)线;X80管线钢铺设在中哈、中俄、中缅、中乌、中东和西气东输石油天然气管线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钢在中国宝武的坚强领导下,勇于自主创新,勇于自我变革,勇于应对挑战,在绿色制造、智慧制造、科技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马钢积极抢抓市场机遇,与中国中车联合开展铁路车辆用钢设计、研发。2015年,马钢耐候热轧H型钢产品顺利通过铁科院验收和相关资质审核,全面替代了以往的低合金产品,2017年,马钢铁路用钢托起了被誉为“世纪之路”的肯尼亚蒙内铁路。
近年来,通过自主创新,马钢H型钢性能获得全面大幅提升。如今,马钢H型钢产品在国内高层建筑、桥梁、隧道、堤坝、电力等用钢领域始终保持高市场占有率,并占据我国海洋石油平台用钢市场超过六成份额。
代表三:沙钢
“高原”之上攀“高峰”,这正是十年来沙钢创新发展的最鲜明印记。党的十八大以来,沙钢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专心致志做实做精钢铁,矢志不渝抓好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生产满足不同层次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推出多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质量产品,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勇攀高峰的强企之路。
这十年,沙钢自主研发的600兆帕级高强抗震钢筋实现国内首创,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桥梁缆索用钢从1670兆帕提高至目前世界最高级别2300兆帕;海洋工程用资源节约型长寿命耐蚀螺纹钢筋HRB400M,填补国际空白;管线钢产品始终处于国内第一梯队,获得“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的殊荣;加Cr帘线钢SGLX82ACr以及工具钢50BV30-ST等填补国内空白……
十年间,一大批“沙钢造”产品突破技术瓶颈,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如今的沙钢,活力四射、潜力十足,正以自信自强面对未来,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破浪前行!
智能制造篇
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掀起一场浪潮,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创新,赋能智能制造,是每一个钢企迎战未来的必经之路。时间的卷轴上,铺陈着各大钢企在智能制造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
代表一:宝武
近年来,中国宝武积极推进数据驱动、集成创新、协同共享等数字化转型理念,围绕智慧制造、智慧服务、智慧治理三大领域探索转型实践,取得初步成效。这十年,宝武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研发投入和科研项目创效显著提升,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2016年,一款名为“BAOROBOT”的智能机器人在宝钢股份钢管条钢事业部接箍生产线安装完成;
2017年,中国宝武宝钢股份冷轧厂成为工信部钢铁企业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和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项目后,该厂又先后研发应用了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判级、数字钢卷、远程集中操作等多项创新技术,灭失了一批需要开灯作业的岗位,“黑灯工厂”因此得名;
2019年7月1日,全球首创、世界首套智慧铁水运输系统在宝武集团湛江钢铁正式上线试运行
2022年,宝武启动万名“宝罗”上岗计划,推进宝罗云平台建设,数智化转型发展再次跑出加速度。
代表二:首钢
党的十八大以来,首钢股份深耕智慧制造,以信息化、智能化、工业化建设逆向倒逼管理生态变革,逐步融入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时代潮流,成为集智能装备、智能互联于一体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017年7月,首钢股份开始建设“首钢钢铁产销一体化经营管理系统”,2019年6月逐步完成首钢迁钢、首钢冷轧、首钢京唐基地上线。产销一体化系统的建设实现了企业系统界面贯通、业务高效协同、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信息化升级重构,既是我国钢铁行业向智慧制造迈进的典型代表,又是传统制造企业拥抱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探索高质量发展的鲜活写照。
为了提升对业务管控活动的洞察能力,首钢股份创造性地构建业务决策模型,实现业务过程数据的一键分析、异常因素的自动揭示、可能原因的智能推荐;为了有效释放和缓解人力资源的问题上,首钢股份启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项目,初步达到了为公司引入数字化劳动力、提升人力价值的目的。今后,首钢股份将继续以价值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构建更多场景的数字化应用,统筹提高各工序、各业务领域的数字化新型能力,更好地支撑公司数字化转型和未来发展。
代表三:包钢
党的十八大以来,包钢集团智能化项目遍地开花,智慧矿山、智慧无人库、工业机器人快速崛起、广泛应用。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理念为引领,包钢“智造”,韧劲十足。
如今,包钢集团智能制造项目遍地开花,工业机器人相继在各条产线的高危、高强度、恶劣环境岗位服役,凭借效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好的特点,不仅在降低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表现出色,而且相比人工可能出现的问题,工序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一举双赢。工作现场之变,折射出的是包钢集团数智化变革。
在“包钢制造”加快向“包钢智造”的历史性跃迁之中,包钢集团在新的高度上挺起了传统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钢铁脊梁。依托智能制造实现跨越发展,是包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转型发展的主力引擎。
绿色低碳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都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路径,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而在钢铁行业,也呈现了一幅幅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
代表一:方大集团
在落实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的道路上,辽宁方大集团钢铁企业制定推进环保治理和绿色发展的路线图,书写出一幅钢铁企业践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012年开始,方大钢铁企业先后淘汰了40吨高耗能电炉、老旧轧钢生产线、棒材A线生产线等,积极响应去产能号召;2016年,主动关停一座420立方米高炉及配套的炼钢、制氧等工序,实现去钢产能60万吨,同时主动关停了50万吨的焦化厂;2018年,辽宁方大集团南方企业打造生态森林旅游式工厂,东北和西北的企业打造花园式工厂;2020年初,方大特钢、九江钢铁、萍安钢铁全部获批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2年6月,方大特钢正式获批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从传统制造变身“生态工厂”,把制造线变成了“景观线”。十年来,方大钢铁企业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按下环保提标升级改造“快进键”,全力以赴打造在环保上过得硬的钢铁企业。
代表二:昆钢
10年来,昆钢积极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排放为目标,加快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推进绿色化进程,形成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独有优势和新的支撑。
作为云南省首家成立节能减排中心的企业,昆钢积极响应国家“双控”号召,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工艺落后的设备设施,按照中国宝武“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的标准,实施本部环保搬迁转型升级项目,逐步进入“延伸产业链、循环经济、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
2022年2月28日,具备国际先进的污染物、废弃物处理技术的昆钢新区2号高炉顺利点火投产,标志着昆钢迈出从传统生产向低碳绿色智慧制造转型的坚实一步。
代表三:韶钢
近年来,韶钢一直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开展“三治四化”(废水零排放、废气超低排、固废不出厂,洁化、绿化、美化、文化),大力推动“两于一入”(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以绿色形象融入城市、以绿色产品服务城市、以绿色企业美化城市。截至2021年底,韶钢厂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1.92%。
韶钢坚持“一厂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理念,按照“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思路,打造“四季有花、季季花不同”的自然景观;按照“修旧如旧、留住乡愁”的思路,用绣花功夫在厂区打造“钢铁、人、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景观。如今,韶钢已把厂区打造成了工业旅游精品基地,樱花大道、黄金大道、风铃大道等线型景观和天空之镜、彩虹喷泉、717智慧小镇等景点已成网红打卡点。2022年6月1日,“多彩韶钢—工业文化园”被正式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资质。
十年发展,波澜壮阔。在这十年里,中国钢铁行业突破了一项项纪录,实现了从“跟跑”向“领跑”的蝶变;在这十年里,中国钢铁企业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绘就了一幅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在这十年里,中国钢铁企业踏上了数字化修炼之路,实现了钢铁行业的绿色智能化转型。如今,钢铁行业又迎来了新的十年,相信在新一代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钢铁行业的发展也必将更上层楼。
- END -
关于本文:
撰稿/党晓云
校审/殷福林
编辑/党晓云
信息参考/各钢企官网,今日钢铁综合整理
本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
声明:若需转载或复制本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如果未标注或标注为非本公众号名称,本公众号将保留追究其相关责任的权利。
扫描识别二维码
下载获取更多资讯
更多精彩资讯尽在
今日钢铁APP
往期精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