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火了三次。

第一次是因为刘三姐,其中包括与其他城市争夺刘三姐;
第二次是因为螺蛳粉,其重口味不仅令国人印象深刻,还臭名远扬到海外,让很多的老外都大喊上头;
第三次就在昨天,一夜之间,全国都在争说柳州。
“唯一不使用核酸机构的城市”——这个“唯一”没有考证,有点夸张,但却充分表达了网友对柳州的向往,以及对当前的全民核酸以及核酸中一件件夭蛾子事件的深恶痛绝。
作为人口位列广西第二(常住人口415.79万人)的城市,柳州的疫情状况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在今年11月之前,三年来柳州累计确诊病例仅24人,据说还基本都是境外输入;而我现在所处小区,仅这十几天,就已经确诊了31例。
不得不说,柳州,有点像一个奇迹。
关于柳州的低感染,我曾在《静静讲一个有故事的广西》中带过一笔,而网友们,却把其中的逻辑,讲得活灵活现斩钉截铁。
有图有真相,这里是柳州的核酸采样点。
一水的都在医院或者卫生服务中心:

根据“星球商业评论”《一个病毒绕着走的城市》一文:
1、柳州人做核酸都是去医院;

2、平时查验并不严格,不做也没人管;
3、只有出现零星病例,公共场所才会查验核酸码;
4、柳州也有民营核酸机构,比如诺森广西公司,但是当地民众基本不太知道。该公司的招聘公告里,医学检验技术员的月薪是4,5千,兼职核酸采样护士月薪最高8000元。
以上几点,本人早听柳州的朋友说过,讲法大体如此。

在目前核酸机构人人喊打的情况下,柳州的案例,的确很容易让人推导出:
因为不做核酸,所以就没有了感染!
好像也不是没有道理哈。
核酸懈怠、核酸造假、核酸违法等,的确让人深恶痛绝。
但是疫情大面积爆发的早期,必须承认,核酸检测也为我们判断疫情、防控疫情,作出过巨大的贡献。
回头来看,屠龙少年变成恶龙,几为必然:
最初的检测,由医院承担;
随着核酸量剧增,医院不堪重负,于是出现核酸机构;
机构介入,需要成本,于是资本进场;
资本需要逐利,随着利益的不断渗透,于是衍生出“方舱债”,衍生出“核酸企业IPO”;而在现实的操作中,“龙王卖伞”的恶性案例,也在不断地上演......
从惠民检测,变成赤裸的生意,核酸机构仅经历了一年的时间——记得年初我做了个小手术,还满世界找地方做核酸,那时还是收费的。
长时期的全民检测导致两个结果:养成了部分人(尤其是老人)的“核酸习惯”,不做核酸就不心安;而只要核酸不停,疫情就永远不会结束。
今天早上,本人为期5天的高风险隔离终于结束,昨晚社工还暗戳戳提示我:不去公共场所,其实是可以不做核酸的。
虽然疫情数据还在扩大,但是20条之后,一些地区已在试探性放松。
比如北京,已经明确“临时管控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对于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做到应解尽解”。

而事实上,北京也确实是这么执行的。虽然有些环节不是非常完美。
随着新冠毒性的不断减弱,以及民众强烈地出门挣钱的呼声,有条件、有步骤地放松管控,取消全民核酸,将是大势所趋。
祝愿螺蛳粉护体的柳州,能够把“唯一不使用核酸机构”进行到底。
这个样本,值得所有人珍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