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后台妈妈们的留言中,有一个问题是被问的最多,那就是:怎么能让孩子自律学习呢?
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反正我一想到“自律学习”这三个字,脑海里就自动脑补一副母慈子孝的场景——
我在一边舒舒服服做我的事,娃在桌子上不用督促、自己写作业;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再写“妈妈牌作业”,都写完以后,自己玩。
简直太爽了!这样的自律娃是所有妈妈的理想型!
就算退而求其次,养成一个能不用督促自己写作业的娃也好啊,能不能养成呢?
答案是肯定的:能。
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例子。
9月份的时候,我看到一位朋友,发了一条“作业管理新模式”的朋友圈:
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就问问她什么是“作业管理新模式”。
朋友说——
我家孩子就因为这个新模式,养成了自律的好习惯。自觉写作业,自觉上传给老师,再不用我督促了。
我一听,就赶紧让她详细讲讲。
下面就是她的描述——
之前,我那已经三年级的女儿吧,是各种不自律。就写作业这种她份内的事情,还要大人各种催,她还要讨价还价各种磨,亲子矛盾频繁爆发。
就拿做作业来说吧。
你告诉她,现在做吧?娃说再玩30分钟;
你忍着等她半个小时吧?她又要去喝水、上厕所,回来无精打采告诉你“我还没玩够呢”;
你说做完再玩儿!娃不情不愿地去做作业;
10分钟过去了,你发现她还在抠笔尖。
问她怎么还不写?她说橡皮不知哪去了。
也不是不给孩子激励,曾经尝试过用物质激励她——
比如,耐着性子找到橡皮,告诉她赶快写,并决定给她物质奖励“奈雪的茶”;
她眼睛亮了2秒,一会儿就不当回事了;
再过10分钟,你发现她咬着笔头发呆,还是没写作业;
问她怎么回事,她说这道题不会了。
你开始窝火,啥也没做呢,一个小时都过去了,奈雪的茶还想不想喝啊?
她说爱喝不喝,谁稀罕那破东西!
爸爸出来救场缓和气氛,告诉娃尽快完成作业,可以一起去买滑雪装备,争取做今年滑雪场上最靓的仔。
娃一天两天行,过几天又开始拖拉。
过几天,你专心讲题,她却坐一边专门跟你聊别的,从同桌的尺子到老师恋爱了,从奶奶做的大麻花到她的switch再到《小狗圆舞曲》,好像除了作业跟她没关系,其他都感兴趣。
你克制敲敲桌子让她注意现在正在做作业,她识趣地闭嘴,说口渴想喝水。
等你发现她已经走了10分钟还没回来,看到她在厨房玩水笑得正欢,袖子已经湿了一大截……
朋友说,以前她自信能活到抱到闺女的娃,后来才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有可能撑不过娃小学毕业。
因为养个不自律的娃,实在是太费妈了!
后来她采取了“新模式”,即任务清零,全部清零后可以自己选择干什么,那就好多了。
之后呢?
朋差距太大了,娃的积极性一直高涨,懈怠的次数很少了。
大人啥心都不用操,只要做事之前说好时间,闹钟一定,剩下的事都是娃自己搞定。
 用孩子特别想得到的东西给他增加动力
从心理学上来讲,朋友的做法非常符合“现代养娃”的科学规律。
大家知道自律的孩子都有什么共性吗?
那就是,绝大部分的自律者内心都在极度渴求一样东西。
不管那个东西是什么,为了它,孩子愿意日复一日的坚持有益的行为,一直重复到这个有益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而形成一种自律的好习惯,最难的是开始。开始对原有习惯做出改变的时候,才是最痛苦的。
但是形成之后就好了,比如当他习惯每天先作作业的时候,一切就顺利了。
那,让孩子行动起来的动力有多大,取决于孩子对将要得到的东西的渴求有多强,只要是能得到自己最想要的,那多苦、多难孩子都能坚持;
我们这个年代,最不缺的就是物质。但很多妈妈想到奖励,第一反应仍然是“我给他买点什么/我带他出去玩点什么”,本质上,这都是消费的一部分。
比如,有的妈妈小时候给孩子贴小红花,集齐十朵小红花可以换玩具;
孩子长大了,给孩子买他心心念念的球鞋等等。
但是,物质带来的快乐是随时间削减的,孩子一旦得到了这些他想要的东西,动力一下子就降到了零。
好习惯还没养成,孩子已经泄了气了,父母不光得花钱买承诺好的篮球鞋、巧克力,还孩子生一顿气。
所以,有一句话怎么说的来的?
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到了解。
那,对21世纪的孩子来说,给物质、给大餐、给游戏机都不稀奇,稀奇的是给自由。
非常神奇,自由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能持续、孩子心甘情愿的奖励。
是孩子都超想得到的掌控权,掌控时间、掌控事情的安排。
给物质,效果会随着时间削减;给自由,事半功倍。
比如,如果孩子完成了必须完成的任务,那睡觉前的时间就由孩子自己安排。
有的妈妈说:老师每天留的作业太少,那难道写完作业的时间全都由他自己支配吗?这样不怕学习拉下吗?
当然不是,我们也可以给孩子布置“妈妈牌作业”。
但是孩子每天的任务也有讲究,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学习能力、老师留的作业多少来定。
像北京双减执行的比较好,作业很少,那我们就可以给孩子加一些任务,让孩子在一个小时左右能完成所有的任务就行。
比如毛豆每天除了完成作业,还有英语绘本、数学计算;英语绘本阅读的总字数在300-500即可,小绘本大概3本左右,要熟读,且把文章内容翻译出来;数学计算是半篇题;
至于剩下的时间,他可以跟狗玩、在线和同学们玩联机体育锻炼、掏出他的玩具摆一地、大量阅读等等。
大部分时候,他都是很利索的完成作业,再休息一会儿,然后把剩下的任务完成。
“自律学习”,不等于父母不帮孩子
有很多妈妈说孩子写作业拖拉,除了不想写动力不足,还有一种原因,是孩子在写作业中遇到困难。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不会做的题目很简单,就开始冒火,觉得孩子一定是没好好听课,没好好学,还没给孩子讲题先把孩子批评一顿。
“你怎么听的课,这么简单都不会?”
“这不就是XXXXXX吗?”
虽然最后家长还是给孩子讲了,孩子也会做这个题目了。
但是这样却实实在在的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踏踏实实的感受了一次自己的无能
这样情况下,孩子不会养成“自律”的习惯,反而会学会习得性无助。
所以,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引导呢?
还是要先表扬,再问孩子的思考过程,再分析孩子为什么被难住了。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了,“这都不会做,我怎么表扬啊?”
可以表扬的地方多着呢!
比如,你可以说,“宝儿,你虽然不会做,但是我发现你思考了很久,要是别的孩子早放弃了,你比他们都强!”
接下来可以问,“这个题你怎么想的,跟我说说,哪里想不明白?”
只要解决孩子不明白的那个点就可以了。
这时候孩子是经过积极的思考,解决的难题,又经过父母的正面肯定,“你想了很久,没有放弃,你比别的孩子认真努力”。
孩子不但会真的理解并学会这一个知识点,而且会在面对下一个难题时,愿意去尝试,会积极的开动大脑去思考解决办法。
就算孩子基础差,慢慢的,孩子也能把各种知识点联系起来,进步也会越来越大。
所以,引导很重要,不但可以解决具体的学习难题,还能扫清孩子脑海里,“我不会”的畏难情绪。让孩子有勇气去开始自己的任务,积极主动的去完成作业。
我们把两种情况,对比思考一下:
每天写作业都挨批评,被说很差、笨、什么都不会
顺利完成作业,哪怕遇到难题不会,也会被表扬认真努力。
这两种情况,那种情况下你更愿意写作业呢?当然是后者啦!
给孩子心里埋一颗种子,让孩子潜意识里知道:学习是愉快的,只要学习了,就是优秀的,爸妈就会表扬我。
那孩子自然就愿意去完成学习任务了。说不定你这一招用的好,孩子还能主动加任务呢。
那咱们总结一下:
1.该帮孩子的时候要帮孩子,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差、很笨,这样会损伤孩子最宝贵的心理特质“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强的孩子才会自律。
2.另外,不要给孩子频繁的物质奖励,物质奖励在上一辈人中还适用,但是对这届10后已经不管用了,他们最稀罕的是自由。
建议给孩子留适量“妈妈牌作业”就够了,不要把他们在家的大半时间剥夺掉。

满足以上两点,养成一个“自律学习”的孩子!因为他有动力,有信心,每天写点作业难道不是最简单的事情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