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新密一女教师上网课时遭到家暴,视频流出后受到广泛关注迅速冲上热搜。
网传视频显示,河南新密一高中女老师在给学生上网课时,一名男子与其发生口角并冲入画面,掐住该女教师脖子对其进行殴打,随后2人离开网课镜头,在画面外传出激烈的尖叫和打斗声。
据澎湃新闻,该校一名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对此很生气,希望老师能好好的,同时也希望大家不要把这件事情当成八卦,而是真正关心女性的处境。
11月24日,新密市妇联告诉南都记者,妇联已经上门探望该名女教师,目前该名女教师情绪稳定,也已对丈夫表示原谅,并已恢复正常工作。施暴男子已向该女教师道歉,并保证不会再犯,妇联也将保持关注,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11月25日
是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
也称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
2016年3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
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也将禁止家庭暴力作为婚姻家庭的禁止性规定
明确写入法典
2022年7月15日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明确冻饿以及经常性侮辱、
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
均属于家庭暴力
关于家暴,有这样一组数据
世卫组织发布报告:全球每3名女性就有1人曾遭受过暴力,而大部分施暴者是受害者的亲密伴侣。
从2016年3月1日中国第一部《反家暴法》开始实施至2019年12月31日仅公开报道的涉家暴命案至少942起。其中致死女性920人。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法院共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10917份,有效预防和制止了家庭暴力的发生或者再次发生。
你了解什么是家庭暴力吗?
夫妻间吵架是家暴吗?孩子不听话,父母经常打孩子是家暴吗?殴打同居女友或时常辱骂共同居住的老年人算家暴吗?
家庭暴力不同于一般的家庭冲突。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第三款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冻饿以及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跟踪、骚扰等均属于家庭暴力。
这里的家庭成员是指配偶、 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家庭暴力不局限上述家庭成员之间,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也属于家庭暴力。
暴力行为主要包括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等侵害行为。
未成年人目睹家庭暴力也是受害者
遭受家庭暴力、目睹家庭暴力,都会使未成年人生活在紧张、恐惧的环境中,其身心健康会受到很大损害,甚至产生“以暴力解决一切”的错误观念。
中国政法大学未成年人事务治理与法律研究基地副主任苑宁宁告诉记者:“从传统的观点看,家庭暴力总是与殴打、辱骂、侮辱等具体行为挂钩。但实际上,目睹家暴的场景,对未成年人来说也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刺激,甚至是误伤,对其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如果你正遭受家庭暴力,请这样做
家庭暴力受害人在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时,可以有意识地留存、收集下述证据,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时向人民法院提交。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公安机关出具的家庭暴力告诫书、行政处罚决定书;
(三)公安机关的出警记录、讯问笔录、询问笔录、接警记录、报警回执等
(四)被申请人曾出具的悔过书或者保证书等;
(五)记录家庭暴力发生或者解决过程等的视听资料;
(六)被申请人与申请人或者其近亲属之间的电话录音、短信、即时通讯信息、电子邮件等;
(七)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
(八)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所在单位、民政部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救助管理机构、反家暴社会公益机构等单位收到投诉、反映或者求助的记录;
(九)未成年子女提供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证言或者亲友、邻居等其他证人证言;
(十)伤情鉴定意见;
(十一)其他能够证明申请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的证据。
家暴不是“家务事”
别看它带个“家”字就不当回事
暴力披上“家”的外衣仍是暴力!
拒绝沉默、用好法律
向家暴勇敢说
不!

本文来源|综合自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妇女报、南方周刊、澎湃新闻、中国教育报、央视新闻等
责任编辑|王佳实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