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既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密集区,又是金融改革的先行区。在这些颇具发展科创金融优势的城市开展试验,更容易产生成果,从而推动试验区转为示范区,以点带面,带动全国科创金融大发展。
11月21日,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八部门印发《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着眼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互动,紧扣科技高水平供给和区域高质量发展,以金融支持长三角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为主线,从健全科创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推动科创金融产品创新、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科技赋能金融、夯实科创金融基础、扎实推进金融风险防控七个方面提出19项具体政策措施。
《总体方案》提出,通过5年左右时间,将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打造成为科创金融合作示范区、产品业务创新集聚区、改革政策先行先试区、金融生态建设样板区、产城深度融合领先区。
完善科创金融银行服务体系
在健全科创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方面,《总体方案》提出完善科创金融银行服务体系、丰富科创金融组织业态、补齐科创金融辅助产业链三项措施。《总体方案》表示,鼓励商业银行在试验区内设立科技金融事业部、科技支行、科创金融专营机构等;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等专业子公司,重点关注科技创新领域;支持境内外科技保险公司在试验区内建立总部研发和创新中心;加大试验区内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对科创企业的服务力度。
在推动科创金融产品创新方面,《总体方案》提出优化科创金融产品供给、推动科创金融业务创新、深化银行业金融机构跨区域协作、鼓励跨境投融资创新四项措施。《总体方案》表示,鼓励金融机构给予试验区内重大科技创新及研发项目信贷资金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创新软件、大数据等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体系;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加大对符合要求的科创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在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前提下,支持境外发起的私募基金试点通过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投资境内科创企业股权。
在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方面,《总体方案》提出畅通科创企业上市融资渠道、支持试验区内企业债券融资、强化股权投资基金培育引导三项措施。《总体方案》表示,加强上市后备科创企业资源库建设,对优质科创企业进行孵化培育和分类支持;争取国家重大产业投资基金在试验区内落地,加大对试验区内科创类基金尤其是民营科创类基金的配套支持力度。
在推进科技赋能金融方面,《总体方案》提出优化金融科技生态、深化金融科技开发和应用、加强金融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三项措施。《总体方案》表示,推动试验区以第五代移动通信(5G)、物联网为代表的“万物互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5G技术在智能金融科技、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布局,推进“感知城市”物联网系统建设;支持试验区内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符合科创企业特征的信用评分、内部信用评级和风险防控模型;支持在上海浦东新区设立国家金融科技研发机构,搭建金融信息技术创新平台,加速成果转化。
在夯实科创金融基础方面,《总体方案》提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促进科创信息共享、推进科创金融标准建设四项措施。《总体方案》表示,推动试验区内国家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汇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依托试验区内上海技术交易所、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等搭建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加速区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试验区城市在创业孵化、金融创新、成果转化、技术转让、科技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推进科技创新互联互通,促进科技成果跨区域流动;编制试验区内科创金融专营机构评价规范等科创金融标准。
五市科创板上市公司134家
《总体方案》从健全科创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推动科创金融产品创新、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科技赋能金融、夯实科创金融基础、扎实推进金融风险防控七个方面提出19项具体政策措施。
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方面,《总体方案》指出,发挥长三角科技和产业优势,依托试验区内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安徽创新馆等服务平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作为中国“硬科技”高地,科创板开市三年零四个月,集聚了一大批前沿科创企业。截至11月2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共计487家,总市值6.84万亿。有8家公司市值超过千亿元,包括中芯国际(688981.SH)、百济神州(688235.SH)、晶科能源(688223.SH)、联影医疗(688271.SH)、天合光能(688599.SH)、金山办公(688111.SH)、大全能源(688303.SH)、海光信息(688041.SH)。这些科创板千亿龙头涵盖了半导体芯片、创新药、光伏、高端医疗设备等。
据第一财经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78家、12家、24家、16家和4家,总市值分别达17128.2亿元、1401.32亿元、2423.9亿元、978.75亿元和607.7亿元,公司数量与总市值分别为134家、21540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78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1330.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74.44亿元,上年同期分别为1202.4亿元、165.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总体方案》支持在上海浦东新区设立国家金融科技研发机构,搭建金融信息技术创新平台,加速成果转化。截至2022年11月21日,注册地为浦东新区的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共计44家,占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比重56.4%,主要来自半导体、生物医药、计算机、医疗器械与服务等子板块。
支持试验区内企业债券融资
在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上,其《总体方案》提到,畅通科创企业上市融资渠道、支持试验区内企业债券融资、强化股权投资基金培育引导。
其中,《总体方案》提到,在依法合规前提下,推动试验区内相关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区域性股权市场发行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双创孵化专项企业债券、双创专项债券、长三角集合债券、双创金融债券、创新创业公司债和私募可转债等,探索发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优化试验区内科创企业发行债券注册服务机制,实行即报即核,为科创企业发行债券提供便利。探索依托融资担保机构增信等方式完善科创企业债券融资增信机制,降低科创企业债券成本及债券融资风险。支持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申请上海相关金融要素市场会员资格。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冯琳表示,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发挥债市在支持科创金融方面的作用,增强债市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也有利于推动债券一级市场扩容,提升市场活力。同时,《总体方案》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资质较弱、难以取得发行人信任的问题,提出将探索依托融资担保机构增信等方式完善科创企业债券融资增信机制,以此来降低科创企业债券的违约风险和融资成本。
在推进科技赋能金融方面,《总体方案》指出,优化金融科技战略空间布局,引导试验区内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形成金融科技联动发展优势。支持优质金融科技项目入驻试验区孵化总部基地。
另外,《总体方案》还指出,引导金融机构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优化风险防控,提升风险识别、处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支持试验区开展高水平数字化新基建,提供跨行业、跨地区基础资源共享。支持试验区内金融机构与科创企业、征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符合科创企业特征的信用评分、内部信用评级和风险防控模型。支持国内外优质信用评级机构以质量为导向创新科创企业评级方法,依法依规开展科创企业评级,推动征信机构在风险防控、反欺诈、精准营销等方面创新征信产品和服务。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既是中国科技创新的密集区,又是金融改革的先行区。在这些颇具发展科创金融优势的城市开展试验,更容易产生成果,从而推动试验区转为示范区,以点带面,带动全国科创金融大发展。
在宋向清看来,借力资本市场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的科创金融改革部署。这不仅有利于解决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也有利于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有机结合,实现双向赋能。
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证券时报央广网第一财经证券日报每日经济新闻
封面 |摄图网
编辑 |见禹彤
校对 |袁海鸣
|中经传媒智库  CBJTHINKTANK  原创文章|
往期推荐
你有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