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展望后市,短期内油价可能震荡运行。从供给看,因产油国减产、俄罗斯原油出口受制裁,原油供应偏紧的局面仍未有明显改善。
国内成品油价迎今年第八次下调。国家发改委11月21日发布消息称,自2022年11月2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降低175元和165元。
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消费者用油成本降低
11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2022年11月2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每吨分别降低175元和165元。本次下调后,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共经历了22轮调价周期,其中13次上调,8次下调,1次搁浅。截止目前,油价调整最高点位为3月17日24时,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750元和720元。最低点位为4月15日24时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545元和530元。
隆众资讯数据显示,本轮调价后,全国大多数地区车柴价格8.1-8.3元/升左右,92号汽油零售限价在8.1-8.3元/升。
此次油价下调后,将明显降低消费者用油成本。隆众资讯分析师徐雯雯指出,此次每吨汽油下调175元、柴油下调165元,折合每升89#汽油下调0.13元、92#汽油下调0.14元、95#汽油下调0.14元、0#柴油下调0.14元。
以油箱容量50L的普通私家车计算,这次调价后,车主们加满一箱油将少花7元左右;按市区百公里耗油7L-8L的车型,平均每行驶一百公里费用减少1元左右。而对满载50吨的大型物流运输车辆而言,平均每行驶一百公里,燃油费用减少5.6元左右。
上次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还是9月下旬,时隔仅仅两个月。此次油价再降,原因何在?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本轮成品油调价周期内(11月7日-11月18日)国际油价震荡下降。平均来看,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下降2.16%。
隆众资讯分析师刘文杰指出,本轮计价周期内,国际油价趋弱运行。虽然国际能源署上调了全球原油需求预测,局部新冠肺炎疫情(下称“疫情”)影响亦有望减弱,但美联储官员发表鹰派言论,呼吁继续提高利率,美元及美债收益率持续走强,经济衰退忧虑再度加剧,原油价格接连收跌。
金联创成品油高级分析师王延婷回顾称,本轮计价周期内,多重利空因素导致油价承压走低。需求方面,全球经济衰退、高油价以及疫情等因素均对石油消费造成沉重压力,OPEC与IEA均下调能源需求预期。此外,美国加息前景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投资者担忧加息引发的经济放缓将进一步加重。地缘政治方面,尽管波兰遭到导弹袭击,投资者一度担忧对俄制裁受该事件影响加重。但之后,波兰在北约紧急会议上表示,根据调查,击中波兰的导弹或为乌克兰方面发射,地缘局势升温的忧虑逐渐缓解也令油价承压。多重利空打压下,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走低。在此期间,尽管OPEC生产保持谨慎及中国精准防控政策优化等因素一度支撑油价反弹,但本轮计价周期内,原油价格跌幅依然较大。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王芦青表示,本计价周期,国际油价整体震荡下跌,导致原油变化率以下滑为主。欧佩克月报显示对需求预期进行下调,看空市场为主。美联储加息节奏缓和后,商品市场迎来回暖,但是回暖延续性不强,毕竟现实弱需求依然给予油价压力。因此本周期末,因为市场担忧需求问题,导致国际油价一路下跌,且幅度较大。综合影响下,本计价周期,国际原油均值环比下滑明显,导致本周期原油变化率以下跌为主。
未来走势如何?
从目前原油终端消费情况观察,中信建投能化首席分析师董丹丹认为基本持稳。与此同时,欧洲、北美和亚太其他地区的道路交通活动继续上升,分别增长0.3%、1.2%和1.9%。航空交通量周度小幅下滑,截至11月21日全球客机燃油隐含需求较前一周下降0.8%;欧洲领跌,需求周环比下降3.1%。
下轮成品油零售限价存在“二连跌”的可能。隆众资讯原油分析师李彦认为,以当前的国际原油价格水平计算,下一轮成品油调价开局将呈现大幅下跌的趋势。目前来看,全球经济和需求前景依然偏弱,叠加上一轮油价跌幅过深,主要影响将反映到本轮调价周期内,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下调的概率较大。
卓创资讯分析称,后期来看,短期原油供应端没有重大利好消息,但业者对需求的担忧或主导市场,市场谨慎情绪升温,此外美国中期选举基本尘埃落地,未来原油产量存在增加预期,因此下周期国际油价重心恐将下移,关注美原油80美元/桶的支撑情况。据卓创资讯数据模型显示,重新计算后的原油变化率处于负值,预计下轮成品油零售限价以下调开场。
长周期来看,IEA(国际能源署)、EIA(美国能源信息署)、OPEC(欧佩克)三大机构11月月报显示,各机构均预期全球石油市场目前仍处于供需双增局面,但对2023年供应及需求增速较2022年大幅下降已是共识。
IEA、EIA、OPEC在11月月报中预计的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分别为160万桶/日、116万桶/日、225万桶/日,较10月月报对2023年需求增速绝对值的调整分别为+10万桶/日、-5万桶/日、-20万桶/日,在下半年以来的历次调整中,本次调整幅度较小。
对于供应端的预期本月亦未见明显调整,IEA、EIA、OPEC在11月月报中预计的2023年非OPEC供应增速分别为60万桶/日、46万桶/日、154万桶/日,较10月月报对2023年非OPEC供应绝对值的调整分别为+10万桶/日、-6万桶/日、-1万桶/日。
明年油价博弈仍将剧烈
在预测2023年国际油价走势时,早在当地时间10月13日,主管能源工作的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就曾表示,2023年的全球石油价格或将在100美元/桶左右或略低。当地时间11月14日,摩根大通也表示,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2022年第四季度重新测试100美元/桶,2023年平均价格为98美元/桶。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油价在80美元/桶虽不具有特殊含义,但与前几次油价相比,本次的背景就是全球经济面临疫情后逐步恢复,以及乌克兰局势对全球原油供给产业链形成冲击,旧有的原油供给基础设施被打乱后,新的基础设施仍未建立起来,这种冲击会使得国际油价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尽管全球央行加息对油价而言有负面影响,但结合目前情况判断,未来油价仍然是易涨难跌。”
在影响油价的宏观经济因素方面,国泰君安期货高级研究员黄柳楠认为,9月以来,市场对于海外紧缩周期下衰退利空的交易过于一致,如果四季度海外经济提前进入衰退,甚至出现诸如欧债危机级别的风险事件,在历史级别的利空预期下油价仍有可能直接一路下行、加速下跌。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欧佩克+内的石油生产国是油价上涨的主要受益国,对于美国则弊大于利,欧盟、中国等主要原油消费国也容易受到高油价带来的负面影响。
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来看,林伯强说:“从我国的能源结构看,油气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占比只有28%,远低于欧盟和美国,所以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十分有限,目前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占比仍然最高,只要煤炭供给保持稳定,中国的能源供给就没有太大问题。”
展望后市,短期内油价可能震荡运行。从供给看,因产油国减产、俄罗斯原油出口受制裁,原油供应偏紧的局面仍未有明显改善。从需求看,发达经济体为缓解通胀压力采取的紧缩货币政策仍将对全球经济及原油需求增长造成损伤,进而对油价造成压制。“欧佩克+”当前的减产政策将于年底到期,后续需关注其12月月度会议对明年生产政策的决议。
来源 |国家发改委广州日报澎湃新闻证券日报新京报每日经济新闻经济日报
封面 |摄图网
编辑 |见禹彤
校对 |袁海鸣
|中经传媒智库  CBJTHINKTANK  原创文章|
往期推荐
你有在看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