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小学六年级的家长,语数英三门课中,他们最后悔没紧抓哪一门,80%的家长一定会说是语文。
因为,语文不仅提分慢,而且,它的问题常常被“延误”!
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常让家长有错觉。认认生字、读读拼音,陪上一两个礼拜,孩子的作业和考试成绩马上提上来,这时候家长就会觉得,孩子没太大问题,语文学起来不费劲。
到了三四年级,孩子的语文成绩突然就下来了。那咱们就赶紧抓一抓,一抓才发现,孩子的语文学习,啥啥都有了问题,字词积累不够、基础知识也不牢靠,阅读理解和作文更是难上加难,时间就那么放学后的几个小时,查缺补漏都不够,更谈不上预习和巩固了。
所以很多人老说是三年级现象,其实是因为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习惯没养好,等到三四年级,学习难了,但娃的精力和能力都没跟上。
语文这方面,牛仔哥倒是一直没费劲,除了坚持阅读之外,课内的学习主要靠我们一起改造的费曼学习法——复述课文,让语文的学习比较高效。
费曼学习法,被称为最有效的终极学习方法,核心是以教授知识的方式,来逼迫自己把知识学得更好。就是说要想把一个知识学好,可以通过把它教给别人的方式,把原本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我们把它改造一下,就是用简单、朴素、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作为完成课文学习的成果。
我今天讲的这个复述课文,和一些妈妈说的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方式有所不同,这个方法不仅锻炼孩子找重点的能力,还能提高阅读理解需要的提炼重点、总结中心、精炼表达的能力。
复述课文的方法主要用在预习阶段,也可以在孩子精读文章or阅读理解的时候用。
如果家长辅导语文的能力比较强,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直接上手,如果怕跑偏或者孩子年级比较高,可以配套《教材解读》的教参,具体使用方法参考《干货分享| 这本20多块的语文教辅,我为什么要吹爆它!
说明:我用惯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解读》,市面上也有看到《教材全解》,思路都类似,内容布局可以比对着参考。
这个方法一年级的孩子就可以用,三四年级效果最明显,共分五步走,每次20分钟左右,坚持一个学期,效果非常明显。
接下来,我按步骤详细说。
复述课文,首先要熟悉课文
拿到新的课文,或者是一篇阅读理解的文章,第一步就是让孩子熟悉课文。
熟悉课文可以用自己读的,也可以是听家长读的。如果是一二年级的孩子,或者比较简短的文章,认真地读一遍就好了。
读或者听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找出重点词语,比如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表示地点转换的重点词语,表示人物心情的重点词语等等,这是复述课文很重要的一步。
如果是高年级的孩子,或者是比较长的文章、比较难的古文的话,就可以让孩子读2遍左右,同样要把关键词语画出来。
这一步就是让孩子对课文有初步的理解,而且通过找关键词,就把整个文章的大线条掌握了。
比如,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那么是第一次、第二次这样的时间顺序,还是早晨、中午、晚上这样的时间顺序,找到这些关键词,复述课文的时候,通过关键词串一起,内容的大框框就不会跑偏了。
第二步,说或者画出课文内容的结构图
当孩子通读完文章以后,就可以尝试说或者画出课文整体的结构图了。
低年级可以说,家长来画,中高年级的娃,就可以自己写,家长帮助把关。
课文的结构图就是课文内容的大框架,在之前提到的《教材解读》中,每一课都有标明,如果想让孩子自己整理,可以用刚才孩子找到的关键词,扩展出来。
例如,六上的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文章结构图就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关键词就是表示事情阶段性进展的词语,例如:任务、不能前进一步、引上绝路等词语。
而六上的第七课《开国大典》,结构图就是这样的:
可以看到,这篇课文同样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关键词就变成表示时间点的词语了。
如果不用参考书中的结构图,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把主要内容点整理出来,做好这点,孩子复述整篇课文的工作,完成了一大半。
第三步,试讲一遍
有了关键词,扩展出课文的结构图,接下就可以让娃试着讲一遍了。
这一步就是把词语和句子扩展成一段话的过程,这里要对孩子提两个要求:首先是,不能套用课文里面的原话,要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其次是,要内容全、长度短。
用孩子自己的话讲出来,就是避免孩子用背诵来代替思考。
最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会把课文中的关键的一些语句串联起来,作为复述的主要内容,这样是不合格的,因为这不是复述,这是背诵。
如果单纯背诵,是可以不理解、不思考就完成的,尤其是比较短的文章。这样只是“读”了书,并没有读懂书,这样对孩子的深度理解和思考没有任何帮助,还会让家长和孩子产生已经学好课文的错觉。
所以,就算是孩子罗嗦一些,也要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复杂的内容或者道理,甚至可以教孩子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解释出来,这其实就是验证一下孩子是否真的读懂了。
另外,要内容全、长度短。孩之前已经找到了课文的关键词和重点内容,如果没有遗漏的话,就可以通过扩展和串联,把这篇文章讲清楚。
这一步也是对前两步内容的检查,如果孩子复述课文的时候,发现少了某块儿主要内容,那就说明,之前找的关键词和画的结构图不完整,这时候可以补充完整。
要求孩子复述课文时,不要让孩子说太长,100-200字就行,这是锻炼孩孩子提炼和总结的能力。如果一篇课文500字,用400字复述课文,就属于没有详略和主次,一股脑地全讲了出来。
如果复述的内容太长,这时候咱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把他讲的内容整理一下,分清楚哪些是主要内容,要保留精简;哪些是次要内容,可以忽略或者简单一提,这样梳理完,孩子心里会更清楚文章主旨。
第四步,总结中心思想或者升华情感
简单复述了一遍之后,说明孩子基本理解了整个课文的内容,接下来可以通过问2-3个问题,帮孩子总结或者升华一下。
你可以这样问
作者讲了一个什么事情?
表达了他或者主人公的什么感情?
你读完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这其实是在帮孩子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
按照不同的文章类别,简单地总结起来就是:如果是写人或者记事类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某某事情表现了……情感、歌颂了……的精神、赞扬了……的品质。
如果是景或者写物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对某某事物或者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的感情。
如果是童话或者寓言故事,一般都是通过某某故事说明了一个……的道理。
小学的课文里也有说明文。在考试中,提炼和升华的题目不多,一般就是讲明一件事物或者物品的功能或者作用。
家长问问题的时候,同样可以参考《教材解读》里的主题提示或者感悟部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上来就让孩子照着背,而应该通过提问题,让孩子自己去思考。
这种也是高年级阅读理解中的常常考到的题目。
刚开始,孩子总结中心思想的时候,会有不对或者不全面的时候,家长不要着急,引导孩子自己思考,多问几个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是什么、什么样的问题,如果刚开始,家长不知道怎么问,可以从《教材解读》的思考题目中选。
第五步,完整复述课文
截止到第四步,全部的复述内容就算是全了。这时候,要把前四步的内容,包含文章标题、主要内容以及中心思想,整个加在一起,让孩子完整地说一遍,整体控制在1-2分钟左右,确保主要内容完整、重点精炼、用词准确。
最开始孩子不熟悉的时候,让孩子一边看着自己整理出的关键词和结构图,咱们可以帮孩子把复述的内容写下来,看看孩子复述的内容有什么样的问题。
如果孩子的话太啰嗦可以拿着整理出来的结构图,和孩子一起删减内容,哪些不是重点内容可以不说或者少说,哪些重点内容太多,就缩减。
如果孩子的话太少,同样也是比对着关键词和结构图,先看哪些重要内容没有说,加上这些内容;那些重点内容说得太简单,中心不突出,就帮孩子再读一下课文或者重新整理这段重点,应该加些描写、加什么人物或者环节,让复述内容变得完整、丰富。
总结一下五步走
第一步,读1-2遍文章,画出关键词;
第二步,画出or说出课文的结构图;
第三步,试讲一遍,家长可以帮助写出主要内容;
第四步,总结中心或者提炼情感;
第五步,完整复述。
经过这五步走,咱们娃就掌握了这篇文章的整体内容,并且用自己的话、结合结构图,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都记住了,这时候无论是听老师讲课、或者进行课堂作业,包括复习、做阅读理解,效果一定有保证,因为文章就在脑子里了。
而且,经过这样学习的课文,孩子不仅理解的深刻,最最重要的是,通过画图+复述,是一种类似于费曼学习法的输出式的学习,娃对课文的相关知识,不仅记得牢而且记得久,一个学期下来,期末复习的时候,还记得杠杠滴,所以说它是改良过的,帮助孩子高效学习语文的,土味的费曼学习法!
育儿干货的新号上路,感谢大家每一次的阅读和点赞,如果觉得有用,右下角点“赞”和“在看”,也希望转发给更多人看,每周二、四、六更新,咱们后天见!
更多语文学习的干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