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八七年,沈灿河十六岁,正是上高二的时候,一心只想读书,可却偏偏有人上门提亲。
这个年代,高中生,中专生,大学生都还不算多,谁家都想出个文化人,当然,家里没有聪明的孩子,那么娶回家一个也不错!
所以,家境普通,又有个偏心妈的沈灿河,就被人盯上了!
沈家有三女一子,沈母对待老大和老二,就跟捡来的一样,疼小闺女和小儿子疼的跟眼珠子似的。
沈灿河正是老二,沈母早已嫌弃沈灿河读了一年又一年,所以当媒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给沈灿河说亲,沈母求之不得。
可沈灿河根本不想嫁人啊!嫁了人还想读书?哪个婆家会做那种冤大头!
沈母知道沈灿河的心思,她不去相亲,沈母每天就对她变着花样的谩骂,甚至有一天将她的书都撕碎了。
最后,沈灿河妥协了,她就只一个要求:“要我相亲嫁人也行,不过见人之前,你得先让我大姐帮我去打听打听这两家是个什么样的人家,然后我说了算先见谁!”
找她家来提亲的有两户人家,一家是朱家,另一家姓何。
沈灿河都妥协了,沈母自然也不会死扛着,再跟自己闺女吵吵嚷嚷,让家里不得安宁,更何况这要求不过分:“行,明天就让你姐去帮你问问,不过沈灿河丑话我可给你说在前头,你别再给我弄出什么幺蛾子来!”
她都四十六七了,可不想因为这败家闺女再操心了!
02
第二天傍晚,沈大姐拎着她自己掏钱买的猪肉和芹菜到了家,沈母一边接过菜篮子一边假客套:“哎呦,我昨个儿也就说说,你还真买肉啦!你看你,一点也不会过日子!买这么多一顿哪吃得完!这肉买多了啊,买的不好!这芹菜,芹菜买的好,……这芹菜不错。”
说着赶忙把菜拿去厨房,等她回来,看着大闺女二闺女在一起嘀嘀咕咕,不乐意的嚷嚷:“你们姐俩别在一块嘀嘀咕咕!快来给我说说,那俩人家咋样!”
因是媒人来说的,沈母也不知那两家人家都是个什么样的。
等人都到齐了,沈大姐说:“那事儿我打听了,以我的想法,二妹给老朱家最好,朱长春是独生子女,家里有一套六十平米的楼房,自己又有杀猪的手艺,旱涝保收!”
沈母听得直点头,又问:“那老何家的那个呢?”
沈大姐看了一眼沈灿河,才对沈母说:“何家的有三个孩子,老大是个闺女已经出嫁,媒人给说的就是老二,何昭国,何昭国有一个弟弟还在上学。”就这条件就比朱长春差了不少:“另外就是……”
“是啥啊?哎呀,你倒是说啊!”沈母急的不行,推搡着大闺女:“你想急死老娘啊!”
“妈!你别动我。”推开沈母,沈大姐坐到沈灿河身边,离沈母远远的,才又说:“另外就是那老何家的二儿子常年在日本打工,接触的都是外国人,外国人多脏啊,谁知道他有没有……有没有那种病!”
那种病……
共同社1987年8月13日电:在饭店服务员、导游人员等涉外旅游工作人员中,艾/滋/病恐怖症正在扩大,卫生部门正在竭尽全力普及正确的艾/滋/病知识。
饭店服务员最讨厌的工作是打扫外国人的房间。他们说“要是染上艾/滋/病怎么办。”有的导游极力回避和外国人握手。
这就是一九八七年!中国人对外国人避如蛇蝎,就连在外国打工的中国人,也饱受同胞的歧视!
……
听罢,沈母直接跳了起来,骂起来给何家说媒的媒人:“天杀的直肠贼!生孩子没□□的损胚子!狗娘养的给我闺女说这样的人家,下地狱都要骑木马!”
说着就要掳袖子去打架,别看沈母身板小,那力气可不是一般的大,沈大姐费劲给拦了下来劝她:“您去干啥啊?你打她一顿你是出气了,二妹咋办?万一老朱家听见了什么风言风语,不看了,到时候您就哭去吧!”
沈母霎时间安静下来,也不骂了,只气哼哼的摔摔打打,最后还是忍不住指着沈灿河骂:“你这个不省心的讨债鬼!要不是你,老娘何苦操这份心,你大姐那时候多好啊,上门提亲的个个都是说得出的,到你这可好,一个是杀猪的,一个还是个给外国人打工的,我呸!说出去风光,谁知道有没有病!”
沈大姐的丈夫是开出租车的,一个月赚的钱当真不少,那时候,给沈大姐提亲的也差不多都是这种职业的人。
八四年那会儿,也就是沈大姐嫁给那会儿,流行这么一段话:“修大脑的不如剃头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可见个体户是多么的受欢迎,其实八四年,出国打工的人也是嫁人的好人选,可惜,现在是八七年,艾/滋/病恐慌时期,何昭国这个出国打过工的人,倒成了屎壳郎,人见人嫌弃。
沈母的讥讽,沈灿河现在没心思搭理,沈母见此,撇撇嘴,一锤定音:“老何家那边我给回了,咱就见老朱家,要我说,老朱家的朱长春虽然是个杀猪的,可人家也算是个体户,你嫁过去,别说供你读书,就是供十个你读书都够了!”
闺女嫁得好,到时候也能帮衬着自己点不是!
03
晚上沈家包饺子,沈母把沈大姐买来的肉只切了一小块,剩下的都拿到隔壁吴大妈家冰箱冻着去了,回来还跟沈灿河说:“哎呦你没看见你吴大娘家的闺女多争气!嫁了人聘礼两千还外带一个电冰箱咧!赶明儿个你要是和朱长春谈妥了,也给妈买一个用用,你大姐我是不用她买了,她也没花我多少钱。”
沈灿河正擀饺子皮呢,听这话气笑了都,感情她还没相亲呢,她就巴望着她往娘家倒蹬东西了?
“我大姐倒是想给您买啊,可她拿什么给您买啊?大姐这些年挣的那点钱全都贴补了娘家,就是有心想给您买个电冰箱,她也赞不下那钱啊!”
“你放屁!”沈母火气大,一听就不干了,看了眼闷不做声的大闺女,心里也知道她有怨言,但这话没挑明她也就厚着脸皮花大闺女的钱,可这二闺女真真是糟心货,老给她找不痛快,沈母摔了饺子,指着沈灿河的鼻子吼:“你说啥玩意儿?你再给老娘说一句试试!老娘是周扒皮啊,啊!你姐这些年是总往家里买菜,可那菜都吃狗肚子里去?!别跟老娘说你没吃!”
既然沈母想掰扯,沈灿河自然奉陪,放下擀面杖,她说:“是啊!都吃狗肚子里去了哈!上炖肉下炖肉的喂,两个小的膘肥身壮的,两个大的,见不着半点荤腥!不花钱买菜的也就罢了,花钱的也吃不着,有点肉你恨不得都留下给那俩小的进补了!”
说着拿着筷子戳盆里的馅儿:“你看看,这哪里有肉了?!我大姐买的肉呢?!今个儿说好了吃芹菜肉的饺子,怎么变成白菜的了!”
沈母双眸略闪了闪,还是虎着脸,叉着腰骂:“你个讨债鬼!还没嫁人呢就开始跟老娘算账了是不是!我把肉放起来怎么了?!那肉是你大姐孝敬我的!我爱给谁吃就给谁吃,用得着你管!你啊,想吃我还不给呢!喂你还不如喂狗!”
沈灿河把筷子一摔:“那您就留着喂狗吧!”
转身回屋去了,这期间,沈大姐一句话也没说,也没向以往那样劝架,沈母气的不行,有心追着去打,可看看大闺女那样儿,心里也没底。
这大闺女可是她的长期饭票,要是给得罪了,那她和儿子女儿不得吃糠咽菜啊?
“那啥……娟儿啊,别听那兔崽子的!她那是看咱娘俩好,嫉妒,挑拨咱呢!”
“妈,你别那么说二妹……”沈大姐其实挺累,婆婆总是怨她往家里倒蹬东西,贴钱,她都能忍了,可自己的母亲活了一辈子,也是从做人家儿媳那儿过来的,怎么就不知道心疼她,体谅她呢?!
“其实二妹说的没错,虽然语气不好,可她没说半句假话不是吗?我不说不代表我不知道,我每次买的肉,能上桌的也就一小盘,您还紧着那俩小的,我这个花钱买肉的愣是吃不着几口,行,我是老大,我让着小的,我也不差那一口吃的,可是妈,您别当我是傻子,行吗?”
沈大姐解了围裙,放在椅子上,脸色很差:“我去看看二妹,这饺子你叫灿草和你一起包,她也十五岁了,没道理像个大家闺秀似的,什么也不干!”
04
沈灿河一直在屋里等着沈大姐,所以当沈大姐来的时候,她毫不惊讶。
她知道她那一番话,势必会让沈大姐有所感触,沈大姐结婚三年半马上就要四年了,却还没有一个孩子,在婆家备受刁难,老公倒是还行,可日子终究不好过,再加上沈母的贪心,很容易就会让沈大姐反感,而沈灿河,要的就是这个!
她需要跟大姐有个单独相处的时间,一切都源于她前天晚上做的很长很长的一个梦。那个梦……实在太真实,就像真的发生过一样,梦里他嫁给了朱长春,然后过了凄惨的一生。
在这个梦之后,她才发现,嫁人这件事,她是躲不过的,于是答应了沈母去相亲,还让大姐去打听两个相亲对象的情况。
“大姐,你打听到的,这个朱长春,是不是体格腰身特别壮?是不是右眼睛边上有一颗痣?”沈灿河急忙跟大姐询问,验证她的梦。
大姐惊道:“二妹,你见过他了?”
完了,恐怕真跟梦里一样?梦里,沈母当即拍板,定了朱长春是她女婿,跟她言辞凿凿的说,朱长春体格好,将来她能少吃苦,沈母却没想到,朱长春那一身的肉都是养出来的,能躺着决不坐着,能坐着决不站着的主,更用那比一般男人都壮的大体格子打的她闺女鼻青脸肿。
嫁给何昭国未来是未知的,她可以用尽全力的去闯,去经营,而嫁给朱长春则完全不同,那她将会真实上演梦里的悲剧,那个梦太可怕了!沈灿河想起来就冷的浑身发抖。
所以她必须利用这次跟大姐单独碰面的机会!
“姐!这次你一定要帮我!”
只要沈大姐肯帮她,她能见到何昭国,就行!
“你……”沈大姐被吓坏了,灿河这是哪一出?
“姐!我不想嫁朱长春!要嫁,我就要嫁何昭国,姐,你帮帮我,帮我联络何昭国家,我以个人的名义,私下和他见面、相亲!”
“朱长春多好啊,独生子女,又有楼,又是个体户,这样好的人家,你哪里去找?”
沈大姐和沈灿河的关系一直比较好,所以劝起来也多了几分真心:“咱妈虽说事儿办的不地道,又偏心,可她选朱长春,那也是为你好,咱先不说老何家那条件比不起老朱家,就是老何家那儿子常年在国外打工这一条,就不行!”
谁知道有没有那个……那个艾滋病!
“姐!”沈灿河跟沈大姐解释:“不是每个外国人都有那种病,而且如果那何家的儿子真有这病,就如今这形势,他们外出打工人员回来都要去检查的,他既然没被隔离,那就是没事。”
见沈大姐还要说,沈灿河甩开她的手,背过身去:“反正,要嫁我就嫁何家,你要是不帮我,咱妈逼急了我,我就去死!药我都准备好了!”
(未完待续)
女主是个知识分子,怎么就信了梦里的事?
她真的会找寻到幸福婚姻吗?
请移步樱小武,输入暗号灿烂看精彩后续
▼▼▼▼
鸡崽们好
因为公众号发展的需要
所以我们会和一些优质公众号互推
推荐文案由对方公众号提供
不代表本公号的观点
也不收取任何费用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决定是否关注哦
啾啾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