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和汪小菲的婚姻俨然成了一场公众闹剧,从相识到相恋再到如今的不死不休,微博骂战,媒体缠斗,隔空论战。
今天汪小菲又在网上“开战”,被网友嘲笑“发疯”。
为什么十年的婚姻会变成这样一个结果?
汪小菲曾在微博上爆料每月支付大S100万台币(约20万人民币),却被大S用来服用违禁药物,随后这条微博被他本人删除。

台媒采访了大S的妈妈,这次为了保护女儿,她没有选择“禁言”:
“ 我们是正常的家庭,哪来的违禁品?熙媛自从生儿子之后,癫痫复发,她长期吃抗癫痫的药,也因为压力太大,她有吃医生开抗压力的松弛剂,这2种药都是医生开的药,不是违禁品。”
S妈哭着恳求汪小菲:“我之前那么坦护他, 他这次讲得太过份了, 请他留一点口德,为了2个孩子,不要再伤害熙媛。” 

大S是否会告汪小菲?S妈说:“我不知道,但熙媛知道小菲诽谤她,熙媛现在很难过、很伤心、很生气,我当然不希望走到打官司这个地步。”
张兰也在抖音上反复横跳,为儿子的婚姻也是操碎了心。

如果将两人的婚姻放在十年的历史进程中来看,两人的性格固然不同,但十年间,政治生态,商业模式,娱乐圈,社会环境,网络舆论,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金融资本疯狂,地产兴衰,新能源投资,实体经济,疫情下的社会经济百态,无时无刻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
婚姻的本质是社会契约,而不属于冲动的“恋爱脑”,商业巨子和一线明星两大家庭的结合何尝不是处于这种历史起伏的脉络中?
2010年9月,大S拍戏受伤,北京养病。
两人通过安以轩介绍相识,没想到迎来了一场生命中的巨变。
两人,两人从相识到结婚,不过40几天,一共见了5面,然后就火速结婚了。
大S和汪小菲的“世纪婚礼”在海南举行。

黄金时代的一众名流粉墨登场,他们或出席婚礼,或出现在媒体的花边新闻,或在台前,或在幕后,打着自己的算盘,盘算着各方利益。

这场婚礼甚至影响了互联网上娱乐圈的舆论生态,让豆瓣小组乘势崛起。
这场婚礼这么说呢?
除了新郎之外,全是主角。
首先是母亲张兰,张兰在婚礼现场表演才艺展示架子鼓,并且对外宣称儿子的这场婚礼是好友王健林资助,没想到王思聪站出来隔空喊话:
“和张兰一家并不熟,最多就是见过一面”。
张兰纡尊降贵回复“大家都是企业,互相给面子”。

汪小菲替母出头:有你他妈受罪那天!小崽子。”

王思聪回怼:“就你裤兜里那俩钢镚还总冒充富二代,还真好意思,那挂着军牌的车就是你权利的象征呗?你那明星老婆就是你上流社会的证明呗?照照镜子去吧,三十好几了整天整些没用的。”
自此,两家结怨。
王思聪也因这场婚礼一战成名,大家知道了地产大亨王健林还有一个儿子叫王思聪。
2011年,正是房地产业泡沫虚长爆发的时刻,万达也远没有到需要贱卖海外资产的这一步,谁也不知道大厦将倾。

以张兰为代表的国内餐饮巨头非常会审时度势,能和王健林成为朋友对俏江南来说是一笔非常好的潜在价值,但王家似乎看不上“小餐饮”,因为彼时地产才是暴利啊。
王健林在2011年放言,“万达商业地产10年内没有太大竞争压力”。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
王思聪没有学会父亲的那套“社交礼仪”,缺少了人情世故,但正因如此,中国互联网上诞生了一位“网红校长”,少了一名企业家。
传言,王思聪从英国回国后没有入职万达,而是和父亲签订了一个“对赌协议”,从王健林手中拿5亿创业,如果创业失败,就乖乖回万达上班。
正是这一年,王思聪在微博中发布了“强势进入,整合电竞”。也是在这一年,王思聪收购了C C M Team,并更名为ig Team。

创业总是伴随着风险,王思聪创办过最成功的项目之一就是熊猫直播。
但运营1286天之后,熊猫直播正式宣布关闭。
王思聪凭借着父亲的优势,一直以来都有一种超越底层的优越感,他曾说,“无法在体制之外获取成功”,“在中国,底线在哪真的是一个问题”。

终于十年过去了,没有了父亲的庇护,祸从口出,王思聪微博被永久禁言。
他到底赚了多少钱?有没有赚钱?一直是个谜。
汪小菲起码“苟”在餐饮行业,而王思聪业已销声匿迹。
除了这个名场面外,汪小菲和大S的婚礼现场的主持人也为人津津乐道,没有请两岸三地的名嘴,而是请到了当时炙手可热的“知识分子”高晓松。

2011年高晓松的心态有多好?
婚礼现场,高晓松几乎没有讲关于大S和汪小菲的什么事儿,全都是在宣传自己的电影《大武生》,全场洗耳恭听知识名流的尊尊教诲。

(电影《大武生》里的大S)

气的巫启贤发文大骂他“不懂得尊重人”,高晓松怎么就这么牛?汪小菲为什么偏偏请高晓松?
这可能是汪小菲的一种情结,也是当时很多有钱人普遍的心态。
在京圈文化里,部队大院被王朔、马未都、高晓松等人弄成了中国的文艺天堂,好像是特殊时代通向自由的窗口。

自小生活在北京的汪小菲对这种文化十分着迷,毕竟他是眼看着母亲筚路蓝缕磕头撞血地到了今天的地位,如果有机会能融入到那个圈子,用文化装点门面,一贯要面子的北京人不可能不干。

但是这些二代们拥有的是“特权”,2011年还不是互联网信息疯狂爆发的时期,充其量算是矇昧时期,对于“特权”的反思并没有那么强烈。

二代们告诉大家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他们到了年纪回到体制或继承家业,反过头劝解年轻人要勇于突破,成为“精神领袖”。

他们摸透了宣传套路,利用信息差把普通人哄的一愣一愣的,顺便提高了自己的地位。但一个人的底色是什么永远不会变,无论他刷了多少名贵的金粉。

就在参加婚礼没过多久,高晓松登高而傲,他喝醉酒开车狂飙,造成四车连撞,被判6个月徒刑。情急之下,高晓松拿出了自己的美国护照,但无济于事。
彼时,娱乐圈对“劣迹艺人”十分宽松。高晓松诚恳道歉,作为反面典型,对新出台的交通法规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名气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微博粉丝从两百万涨到四百万。一出狱就有4家卫视找他做节目。
高晓松不以为耻地说:“坐牢那段日子是我精神和思想最自由的半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自由的时光”。
 他说:“我觉得男人一定要坐牢,5个月太短,没有用,7个月太长,就6个月正好。”
 出狱后记者问他:“前两次电影宣发时候,你丝毫不讳言自己是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现在你还这么想吗?”
 高晓松说:“我依然认为自己是个知识分子。”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十年后,知识分子身份会给他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2018年,高晓松侃侃而谈称“中国正处于一个最虚伪的时代“,随后主持人说:
“其实你是美国人嘛,你拿着美国的驾照,你有美国的绿卡,甚至是美国公民吧?你完全可以不用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
 高晓松一愣,有点苦涩地笑了下,摆摆手,说:“不解释。”

大S和汪小菲的那场婚礼,正是高晓松人生的高光时刻,舆论亲美,没人知道什么“历史虚无主义”,广告商喜欢这种“社会精英”。

高晓松在文化圈和资本圈中反复横调,不久他就当上了阿里高管。
婚礼现场还有高晓松昔日的老板,搜狐CEO张朝阳,但他却没有高晓松那么幸运,不仅没有收获到什么,还惹了一身官司。

大S在婚礼前希望拒绝任何媒体参与,不要公开婚礼的细节,然而张朝阳却安排了场内直播,以搜狐的名义独家直播,最后闹得对簿公堂。
张朝阳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2011年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分水岭,45岁之前他是典型的人生大赢家,无论做什么都会成功——
17岁上清华,获得了李政道奖学金,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继续攻读物理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回国没有当物理学家,反而转战互联网。
搜狐作为国内首个横空出世的搜索引擎为中国网民打开了互联网世界的大门,张朝阳也开启了中国门户网的新时代。

2000年7月,张朝阳在美国的纳斯达克为搜狐的上市敲响了钟;2002年,在全球互联网市场一片低迷之时,搜狐强势打破僵局实现盈利;2003年,张朝阳个人财富在上市公司科技人物中排行第二;2006年,搜狐推出了至今仍拥有大量玩家的网络游戏《天龙八部》。
2008年,搜狐成为了北京奥运的网络赞助商,“看奥运,上搜狐”的广告语铺满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张朝阳算是借着互联网这艘大船,乘风破浪。但2011年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这一年,曾经荣极一时的搜狐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在与新浪微博的竞争中开始处于下风,放眼四周更是危机四伏,百度、腾讯、阿里、京东这些后起之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

做什么都会成功的张朝阳一下子束手无策。
就连招摇过市的高晓松也退出了搜狐。
焦头烂额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出了个损招让搜狐直播大S和汪小菲的婚礼,还是仅限会员观看,结果导致汪小菲和张朝阳绝交:
“我们再也不是朋友”。
十年过去,张朝阳无心再管搜狐,不忘初心重拾“物理课”,而当年围堵他的互联网大佬们,纷纷让贤,国家也开始对互联网资本疯狂生长进行监管。
无论如何,张朝阳那个黄金时代要变了。
10年前“气运之子”是地产、互联网的老炮,十年后或许会是电动车、芯片的新贵?

没有人能预知未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张朝阳们”退出了舞台中央。

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故事,但楼塌了的前人,也从没能唬住新的年轻人来起高楼、宴宾客。

毕竟,这片土地上,有世界上最多渴望改变命运的人。
这场婚礼“精彩”极了——

小S和那英互呛;魔术师刘谦被推到泳池,身上藏的扑克牌全都撒了出来;台湾八卦节目还穿插报道郭晶晶嫁豪门失败;
张兰上场表演架子鼓,抢尽新娘风头;
那英本来要唱《梦一场》结果觉得不太符合婚礼调性,最后唱了一首《征服》。
李亚鹏是唯一一位守规矩的来宾,因为汪小菲表示不能公开自己婚礼的照片,所以李亚鹏上传了那英和她老公的合照,祝福大s和汪小菲新婚快乐.....

大S因为外界声音太大,压力很大爆哭,以至于没有参加婚礼之后的晚宴,对媒体说“自己哭只是因为那天的风沙太大,吹进眼睛里了”。

因为婚礼现场媒体报道,全都靠不知道几手的小道消息传出,于是豆瓣8组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娱乐圈内幕消息的新闻中心,像是开发布会一样一条接一条的爆料。

8组创建于2010年,原名八卦来了,专门讨论娱乐圈趣闻和明星八卦。

这个小组非常不好进,申请后需要进行组内审核,除了直接买组内账号,几乎没有进组的可能性。一个账号可以卖到800-1000元。
2011年正值天涯论坛没落,大量原天涯论坛用户来到了这里,豆瓣小组也成为了新的八卦之地。这部分用户不仅改变了娱乐向小组的比重和影响力,还将“粉圈文化”带进了豆瓣。
成也豆瓣,败也豆瓣。

大S和汪小菲的世纪婚礼成为了豆瓣小组崛起的重要时间点,但同时也埋下了一个催生毁灭的种子。
正是这一年,豆瓣宣布已经基本实现盈利,那一年9月,豆瓣完成了第三轮5000万美元融资,之后开始了更主动的商业尝试。
时至今日,豆瓣的第四轮融资迟迟没有到来,时有听说的上市消息也偃旗息鼓。反而是豆瓣FM和豆瓣阅读在沉寂之后再入局,分别单独完成了来自腾讯和柠萌影业的融资。虽然不像其他互联网公司那样强势,豆瓣也算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商业化道路上前进。
而最初的8组,也迎来了它的大结局。
(8组后更名鹅组)
放眼2011年的经济环境,无论是互联网还是实体经济,不说遍地是黄金,也遍地是机遇,中国正处于一个迅猛的上升期,周遭的政治环境也利于商业模式的铺展。
汪小菲和大S的婚姻属于典型的“强强联合”案例,一个是连锁餐饮巨头的阔少,一个是亚洲女性,1+1>2戏码马上就会上演,但为什么婚姻支离破碎?
我们可以从更大的环境来看。

2011年,张兰的餐饮企业“俏江南”向证监会提交了上市申请,审批流程繁琐,预计会等到2012年,但此时张兰的内心是担忧的,因为她引入外界资本,签了对赌协议。
要说汪小菲的母亲张兰,是一个传奇不能再传奇的人物了,无论发生了什么天崩地裂的事情,也不能摧毁这位母亲对未来的信心。

1987年,张兰从北京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毕业,便奔赴加拿大。据说在大洋彼岸,张兰做过发廊洗头妹、当过端盘洗碗工,还当过装卸工,和男人一起扛上百斤的猪肉。最多时,她一天工作16小时打六份工。
1991年,张兰怀揣着13万元钱回国,在北京开出第一家川菜馆阿兰餐厅。此后10年里,“阿兰”的招牌开始复制到各个餐饮领域,包含海鲜、中餐厅、烤鸭等。

随着财富的积累,张兰开始寻思把手上的“生意”变成“事业”,通过高客单价、规模化等商业套路做大做强。

于是有了后来的俏江南。

2012年,俏江南内地上市计划被驳回,张兰将眼光投向港股,为了能规避商务部2006年签发的第十号文件,张兰变更了国籍,跑到了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小岛,用她本人的话来说就是:

“如果不是为了企业上市,我为什么要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身份,去一个鸟不拉屎、气温四十多度的小岛?去一次我得飞24小时,几百年前那是海盗生活的地方”。
虽然成功规避了10号文,却遭遇市场寒流,高档餐饮行业再国内反腐败的浪潮下,迎来了寒冬。

张兰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权,贱卖了俏江南。
2011年,马英九还在任期,绿营尚未上台,两岸关系趋于和缓,商贸往来络绎不绝,两岸彼此都没有敌对和仇视的姿态。
汪小菲和大S婚后,为了和大S家人相处,汪小菲拿着俏江南的钱在台湾做起了酒店生意——s hotel。
本来是想依靠大S的名气开启中年逆袭,结果两岸关系紧张,游客骤减,再加上疫情的影响,酒店亏损严重。

据说,大S卖了一套房补贴汪小菲。
他又做了一款饮料,让大S代言,结果扑的一声不响。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借助了母亲张兰的资源,开了川菜馆麻六记,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餐饮行。
2021年,看得出来疫情让两人本就不牢固的感情逐渐走向破碎,汪小菲甚至在微博上试图挑起两岸对立,到底是价值观的不同?还是性格不合?
2011年的那场世纪婚礼,很多人都处在黄金时代的巅峰,谁能想到命运的风会调转方向?谁能想到习惯时代红利的他们终有一天会被时代抛弃?谁能想到一场婚姻也会在历史进程中埋没?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

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只是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但一场巨变,已经发生了。地动山移,浑然不觉,当时只道是寻常。世上的生死荣衰,不就是在空寂之中缘起缘灭的吗?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