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噶猴,今天是喜欢吃糖的咕嘟来值班~
我们都知道,吃太多糖对身体不好,让人长痘、长胖、更容易生病…但生活那么苦,总有那么几个时候需要甜一甜。
于是代糖出现了,而且来势汹汹。
不仅甜味足,据说还热量低、不咋影响血糖。再加上品牌们的不懈宣传,让人不禁觉得:
只要把食物、饮料里的蔗糖换成代糖,就可以吃得开心还健康。这不就是俺们的「梦中情糖」吗?
图片来源:giphy.com
但前段时间,有关代糖的负面消息又接二连三地爆了出来,比如影响减肥、使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等,让人直呼「塌房」。
还能放心地吃代糖吗?代糖是「贴心小甜甜」还是「糖衣炮弹」?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关于「代糖」
顾名思义,代糖是糖的替代品,本质上是一种甜味剂 [1]。
代糖有哪几种?
根据来源、工艺,代糖又能细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糖醇,它是在糖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结构改变的代糖,像咱们常听说的木糖醇、赤藓糖醇、山梨糖醇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种是人工代糖,比如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它们是完全由人工合成的甜味物质,看名字你也能感觉到那浓重的「工业风」。
人工代糖出现得特别早,产能充足所以成本也很低廉,早在代糖食品火起来之前,它们就是不少零食、饮料里常见的配角:
(👆🏻随手在冰箱拿的饮料里就有)
第三种是天然代糖,它们是从本身就甜的天然植物里提取出来的,比如甜菊糖、罗汉果糖等。和人工代糖比起来,天然代糖的成本就高很多。
为啥代糖尝起来甜?
虽然代糖之间各有不同,但它们带来的感觉总体上蛮一致——甜!非常甜!
它们有类似糖的、能刺激甜味受体的结构,再加上甜味受体本身比较热情,即使面对的不是糖本尊,也愿意和它们组 CP,手拉手传递信号,让大脑感觉「嗑到了」[2]。
图片来源:giphy.com
但随意组 CP 也是有「代价」的,像很多同学(包括我)吃含代糖的东西时,总感觉味道不太对劲
要么假甜、有一股甜味死死地扒住舌头不放,糊得难受;要么甜味始终飘在嘴里,好像和舌头若即若离的,甚至有时候,甜的同时,还有苦味、青草味…
其实这是正常的,大部分代糖尝起来都会有一些难以言喻的味道 [3],而基因决定了有些人可能对代糖的「附加味道」更敏感 [4],就好像有人爱香菜爱得不行,有人和香菜势不两立一样。
代糖的好处
哪怕口感上略有缺陷,代糖还是能在短短几年内火得不像话。
糖对身体不好,主要还是因为它会让人血糖波动大,同时热量也不低,而代糖似乎直接把两条路都堵上了:
有利于控制血糖
其实代糖最早是专为糖尿病人创造的,它们基本不会被身体分解,GI 值低,在适量吃的前提下,它不容易引起血糖波动。如果有控制血糖的需求,代糖会是不错的选择。
低热量 or 无热量
最最最吸引人的好处,莫过于这点。
前面提到有的代糖本身就不会被身体分解,相应地就不会带来额外的热量,像知名 0 糖饮料里用的赤藓糖醇,分子量比较小,基本上是怎么进去就怎么出来。
还有的代糖,热量和同等重量的蔗糖差不多,但它们甜度是蔗糖的好几百倍,在吃的喝的里,只要加一丢丢就有足够的甜味,换算下来热量也可以忽略不计 [5]。
除了上面这两点,代糖被说得最多的好处就是「不容易引起蛀牙」
像木糖醇不仅可以避免被口腔细菌分解,进而防止口腔环境变酸,同时也能抑制变形链球菌(致龋菌)的生长 [6]。
代糖 = 甜品自由?
GI 低 + 热量低,还有一些别的健康益处,味道也在可接受范围内,遇到这样近乎完美的东西摆在面前,不多吃几口都感觉对它不够尊重。
如果有控制血糖的需求,在遵医嘱饮食的前提下,部分代糖相比蔗糖来说会友好很多。
如果身体健康,只是想靠代糖「无腹担」实现甜品自由的话,三个字送给在座的朋友们:
想得美!
图片来源:giphy.com
首先,添加代糖、标榜 0 糖 0 卡的食品饮料,不一定真的无糖无热量
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8050-2011》,食品包装标注「0 糖/能量」都是有界限值的 [7]:
图片来源:[7]
简单来说,如果一瓶 500mL 饮料里有 0.5g/100mL 糖,虽然可以标注 0 糖,但你喝完还是会摄入 2.5g 糖。
而有的就比较过分,比如一些无糖饼干,没有蔗糖,但为了口感香一点、脆一点,食用油没少放,热量照样嘎嘎高。
就算你避开这类「刺客」,吃的是相对健康的代糖食品,那也不能长期、大量吃
早在 2019 年,JAMA 期刊上就有文章指出:没有充足有力的证据能说明代糖有利于健康 [8]。
不仅如此,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大量摄入代糖对身体的危害,可能不比吃糖来得低
代糖可能让人更容易变胖
第一,代糖会让人不自觉地、甚至理直气壮地越吃越多。
前面有说,代糖尝起来甜,是因为其中的甜味物质和受体结合能「骗」过大脑,让它以为吃到糖了。
但有不少研究发现大脑好像「没那么好骗」,甜是甜到了,却没有产生吃东西后的满足感,反而让人更想吃东西 [9-11]。
想一想不要紧,就怕付诸实践了——「我都吃代糖来保证健康饮食了,吃点儿真正的甜食奖励自己,不过分吧?」
偶尔多吃几口别的倒也没啥,如果每天都这样,那日渐圆润可能是迟早的事。
图片来源:giphy.com
第二,也有观点认为,长期摄入代糖会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影响我们的消化能力和体重 [12]。
虽然相关研究还不是很多,且正常吃喝也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环境,但建议大家别吃太多代糖…尤其是糖醇类的,吃多可能容易胀气、窜稀…
代糖的其它健康风险
不少研究都发现,经常吃或喝有代糖的食物和饮料,患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高有比较大的联系 [13-15]。
如果摄入大量代糖,身体收到甜味信号后过量分泌胰岛素,长期刺激下,胰岛素受体敏感度下降,可能让脂肪更倾向于合成,进而使人变胖或患代谢综合征。
简单来说,如果你想靠吃代糖来预防代谢、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能此路不通。
想靠吃代糖预防蛀牙的同学也得小心咯。
尽管代糖能帮你降低蛀牙的风险,食品/饮料中的某些酸类添加剂还是可能会腐蚀牙釉质、引起蛀牙,吃可以吃,牙该刷还得刷,没法偷懒 [16]。
经常偏头痛的同学,也尽量不要喝代糖饮料,尤其是含阿斯巴甜的,比如无糖可乐/雪碧/芬达等 [17]。
那不能吃代糖了吗?
当然啦,说这么多也不是要一锤子敲死代糖。
能做到适量吃,且有减肥、控血糖等需求,那代糖总体上还是蛮不错的。
而对身体健康、代谢正常的人来说,代糖和糖的区别并没有那么大
假设你本来每天喝含糖饮料,为了健康考虑,可以换成代糖饮料,但还是要注意每天的摄入量
不过目前「每天可以吃多少代糖」没有统一的说法,大家可以参考美国 FDA 和《营养与营养学》期刊提供的部分数据 [18,19]:
假如你本来就不太喝含糖饮料,但听信了「代糖很健康」的说法,转头去买代糖饮料天天喝,这就没有必要啦。
「保持健康」没有捷径,没法依靠某些一劳永逸的方法,除了规律均衡的饮食,良好的作息、规律的运动、积极的心态也是一样都不能少~
说着容易做着难,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那下期再见啦~
饮食建议总是说「甜食要少吃」,但是又建议多吃水果,可很多水果就是很甜呀,这就让人觉得很矛盾和纠结👇
要少吃甜的,水果又那么甜
水果到底是吃还是不吃?
而且,是水果越甜含糖就越多吗?关于这些普普的实验室有专门讲过。
戳下方关注「普普的实验室」
回复「水果」,就能知道啦~
参考内容
[1].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nutrition-and-healthy-eating/in-depth/artificial-sweeteners/art-20046936
[2]. slekmed.com/post/sugarsubstitute-1
[3]. Tan V W K, Wee M S M et al., Food Res. Int., 2019, 121: 39-47.
[4]. Allen A L, McGeary J E, et al., Chemical senses, 2013, 38(5): 379-389.
[5]. caloriecontrol.org/sugar-substitutes/
[6].cda.org/portals/0/pdfs/fact_sheets/xylitol_english.pdf
[7].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250-2011
[8]. 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725894
[9]. Lv J, Liu F., Front. Cell. Neurosci., 2017, 11: 74.
[10]. Smeets P A M, de Graaf C et al.,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05, 82(5): 1011-1016.
[11]. Yang Q., The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0, 83(2): 101.
[12]. Suez J, Korem T et al, Nature, 2014, 514(7521): 181-186.
[13]. Drouin-Chartier J P, Zheng Y et al., Diabetes Care, 2019, 42(12): 2181-2189.
[14]. Debras C, Chazelas E et al., bmj, 2022, 378.
[15]. Chazelas E, Debras C et al., Eur J Public Health, 2020, 30(Supplement_5): ckaa165. 573.
[16].oralhealthcrc.org.au/sites/default/files/Dental%20Erosion%20Briefing%20Paper_FINAL2015.pdf
[17]. 张颖博,陈春富.,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5,42(06):544-548.
[18].fda.gov/food/food-additives-petitions/additional-information-about-high-intensity-sweeteners-permitted-use-food-united-states
[19]. Fitch C, Keim K 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2012, 112(5): 739-758.

还想看更多实用小科普吗?
想就点个「在看」告诉我们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