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轻薄本领域,有一种非常流行的外壳材质,就是铝合金CNC机身+磨砂喷漆+屏幕玻璃覆盖
说好听点是
“非常流行”
,说难听点就是
“烂大街”
,几乎所有品牌都采用了上述的外壳工艺,这是从MacBook开始普及的“笔记本设计大纲”。

前段时间我们推荐过一款高端轻薄本,型号是华为MateBook X Pro微绒典藏版,这个“微绒涂层”让它的外壳设计别具一格,但价格也贵上天了。
今天我们的主角是MateBook X Pro 12代酷睿版,也就是“普通外壳”的版本,价格实惠很多,一起来看看它相比“微绒版”竞争力如何吧:
华为 MateBook X Pro
左滑看接口
机身左侧
机身右侧
它的配置如下:

i5-1240P 处理器

16GB LPDDR5 5200MHz 内存

512GB 固态硬盘

14.2英寸 3120×2080分辨率 100%DCI-P3色域 90Hz刷新率 IPS屏

电池容量 60Wh

厚 15.2-15.6mm

机身重 1.4kg

适配器重 228g
参考售价8799元
它的优缺点如下:
优点!
1,屏幕综合素质高
2,机身质感较好,做工精致
3,高负载下,噪音较低
缺点!

1,接口种类单一,只有Type-C+耳麦口

2,固态硬盘速率较慢

3,续航表现一般
【升级建议】
这台笔记本电脑拆机比较简单,卸下D壳所有螺丝,即可取下后盖。
双通道16GB LPDDR5 5200MHz内存能满足大部分使用需求,内存为板载无法更换。
测试机的固态硬盘容量为512GB,型号无法识别,支持PCIe3.0×4和NVMe,能满足绝大部分人的需求,机器只有一个M.2插槽,如有需要可以自行更换硬盘。
【购买建议】
1,对屏幕素质表现要求很高
2,对机身质感要求较高
3,对续航时长不太敏感
华为MateBook X Pro最大的特点是屏幕,没有了微绒涂层后,它的价格实惠了非常非常多。
屏幕方面,面板素质微绒典藏版一致,实测色域容积103.3%DCI-P3,色域覆盖94.8%DCI-P3,平均ΔE 0.83,最大ΔE 2.07,实测最大亮度632nit,很亮的级别。
屏幕支持原生、sRGB以及P3的色域切换,sRGB下平均ΔE 0.69,最大ΔE 2.32。
接口方面
,机身左侧有两个雷电4,和3.5mm耳麦口;

机身右侧有两个全功能Type-C接口,日常使用得依赖拓展坞。
续航方面,它的PCmark10续航测试成绩为7小时43分钟,中高负载续航测试脚本成绩为3小时25分钟。
噪音方面,它的满载人位分贝值为35.3dB,此时环境噪音为33.0dB。
华为MateBook X Pro 配置选择比较多,今天这款是最低配,8799元相比微绒典藏版便宜许多(11799元起),后者只能选择i7处理器。
所以如果你想要一台足够精致的高端轻薄笔记本,不追求什么“特殊外壳材质”,那么这台电脑可以考虑一下。
但如果你和我一样对所谓的“高端材质”审美疲劳了,那么微绒版或许更适合你。
【猪王的良心结语】
上图是华为MateBook X Pro 12代酷睿版的拆机实拍图, 双风扇+VC均热板的组合,与“微绒典藏版”一模一样。
室温 25℃
反射率 1.0
BIOS版本:1.26
针对无独显的轻薄本,我们使用负载较低的Stress CPU进行压力测试。
在满载状态下,CPU温度最高96℃,稳定在77℃,功耗30W,P核频率3.0GHz、E核频率2.5GHz左右。
换用负载更高的Stress FPU再次测试,最终功耗稳定在PL1的设定值30W左右,温度77℃,P核频率2.3GHz、E核频率2.1GHz左右。
左滑看满载背面温度
烤机背面温度
表面温度如上图所示,键盘键帽最高39.8℃出现在键盘数字9键,WASD键区域为35.6℃,方向键29.6℃。左腕托温度为30.7℃,背面中心点36.6℃。
总的来说,华为MateBook X Pro的散热表现中规中矩,整体温度控制得相当好,但整个键盘几乎都有热感,这也是均热板将热量均匀铺开的结果。

可能是冬天的缘故,键盘温度数值也比之前测评的“微绒版”降低了。

从测评人员的角度来看,MateBook X Pro的“微绒典藏版”要比普通版有趣许多,因为它的外壳材质是我们前所未见的,既有类肤质涂层的触感,又有一定的金属质感,但同时又很耐脏,感觉很奇妙。
牛哥说手感像他女朋友大腿。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我还是更愿意推荐普通版,
因为“微绒典藏版”必须选配i7处理器,价格提升至11799元。
对于轻薄办公本来说,i5和i7的实际体验差距比较小,再加上普通版8799元起售,显然整体性价比远超“微绒典藏版”。
虽然在笔记本领域,“铝合金CNC机身+磨砂喷漆+屏幕玻璃覆盖制造工艺已经烂大街了,但这恰恰证明了消费者是很认可这种设计套路的。
在我看来,未来的笔记本大概率会继续采用这套“笔记本设计大纲”,我们老玩家也只能期待厂商能在外壳材质上寻求突破,给我们一些新鲜感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