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 | 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
作者 | 钱志亮
为人父母最烦恼的,莫过于孩子“不想学习”的问题。
很多爸爸妈妈都有类似的抱怨:
“一看书就走神,一听课就犯困,一玩手机马上来了精神!”
“每天上学鸡飞狗跳,磨磨蹭蹭不愿出门,经常迟到。”
“孩子不愿意上学,对学习很反感!”
……
这些问题让父母头疼不已、百思不得其解:现在的孩子,什么事都不用他操心,只要专注学习就行了,可就是这唯一的事情,孩子都做不好、不愿做。
大人们总是固执地认为:孩子讨厌学习,肯定都是孩子的问题。
事实上,在这背后,还有更为复杂的原因,学校、家庭、孩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等等……都能影响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父母不当言行对孩子“厌学”情绪的影响。
比如,父母最常说的这5句话,都很容易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NO.1
{  密不透风地监督  }
例句:“一个字还没写?你天天要我催多少次”
很多讨厌学习的孩子,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明明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可是他就是不当回事。父母,跟着后面又是催、又是哄。
这种现象其实是一种信号,它在暗示孩子学习的自主性正在被剥夺。
自主性,说白了,就是独立性和主动性,即“我能做到”和“我想自己做”。
遗憾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孩子的学习不知不觉成了父母的责任。
某个亲子节目中,一位妈妈从回家做饭到孩子写完作业,平均每隔十几分钟就要催一次。
可不管怎么着急,孩子还是一样不慌不忙,甚至自言自语地说:“不想写作业。”
这些被催促却无动于衷的孩子是如何看待学习的呢?
他们认为:学习是为父母而学,是大人要求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如果没人催,没人不监督,那我就不学了。
家长包办越多,督促得越频繁,孩子的抗拒心理就会越严重,越觉得学习的事跟自己无关。
毕竟孩子面临催促和命令时的第一反应,是抗拒,而不是顺从。
最后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大人认为我不催,孩子就不学;孩子认为大人越催,我越不想学。
孩子丧失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厌学情绪也变得严重起来。
NO.2
{  辅导作业时大声吼骂  }
例句:“我说了那么多次,你还写错!”
有的孩子痛恨学习,是因为学习带来的感受实在是太糟糕了。
有的家长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一激动什么难听的话都说出来了,有的家长甚至还会打骂孩子,导致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被焦虑、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包围。
我认识一位家长,几乎每天都会因为作业的事情和女儿吵架,有一天晚上睡觉前,女儿对她说:
“妈妈,我讨厌学习,因为一到学习时间,你就开始骂我,你就变得不像我的妈妈。”
女儿这句话,让她反思了很久。
很多家长都在抱怨辅导作业有多么痛苦,其实同样痛苦的还有孩子。
每天的作业时间,被父母的吼叫伤害得遍体鳞伤,他怎么可能积极地看待学习这件事?
因为学习,从前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开始变得张牙舞爪起来,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爱的体验被破坏掉了。
这个时候,学习就会慢慢成为他所讨厌的事情。
如果小学阶段,孩子就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反感和抗拒心理,这种厌学的情绪阴影,很有可能一直扩散到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
NO.3
{  认为学习不好,其他一切都是问题  }
例句:“你不好好学习,你以后就别想玩......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成绩好,其他任何事都不会成为问题;如果学习不好,一切都不会好,哪怕孩子没问题,也要挑出毛病来。
这对孩子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有位教师朋友说,她班上有个男孩,成绩平平,但篮球打得特别好,甚至在几次比赛中还得了奖,孩子很喜欢打篮球,只要一有时间,就喊上朋友们去篮球场上玩。
在同学们看来,男孩阳光、有活力,但是男孩的父亲却认为:书念不好,那就是失败的孩子。
他看不惯孩子打球,觉得儿子在这上面花费太多时间与精力,某次期中考试,孩子成绩下降,父子俩大吵一架。
他一气之下将家里的篮球扔进垃圾桶,并威胁孩子:
“你不好好读书,这辈子都别想打篮球了,买一个,我扔一个!”
父亲的反应,让孩子彻底伤了心,对学习的放弃也来得更加彻底。
篮球场能让男孩释放压力,让他获得自信与成就感,这是孩子体验生活中真实情感的地方。父亲的反应告诉他:你读不好书,即使其他方面再优秀,也是一无是处。
孩子在学习上体验不到成就感,在其他方面积累的价值感以及建立起来的关系也被父母破坏,渐渐失去成长的动力,日积月累,孩子讨厌学习的情绪也越来越深。
很多家长有时候见不得孩子太开心,跟学习无关的事情,都被视为洪水猛兽,潜意识认为这是失控的预兆,对孩子的热爱肆意打击,似乎孩子完全没有其他念想,就能安心学习。
其实,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他们学习之余内心的慰藉,想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就要试着去理解孩子所珍视的东西。
NO.4
{  总是打击孩子学习自信心  }
例句:“你不是学习的料”
有的孩子讨厌学习,是因为自信心不足,这就像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学习总是碰壁的孩子,面临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
他们在经历很多次学习上的失败后,很难体会到学习上的成就感,回到家之后,又要被父母讽刺,雪上加霜: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学得好,就你不行?”
“你总是那么粗心,难怪学习差!”
“我看你啊,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
多重打击,让孩子慢慢丧失了学习的自信心,陷入否定自己的泥沼,出现典型的“习得性无助”心理状态。
做父母的,应该陪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重建学习信心,支持他、信任他。
如果我们总是肆无忌惮地贬低孩子,一步步摧毁孩子学习的热情,孩子的“自暴自弃”也会来得特别快。
NO.5
{  三句话离不开学习 }
例句:“别瞎想,你的任务就是搞好学习!”
一个女孩说起这样一个故事:
上初中时,她和最要好的同学吵架,两个人冷战了很久,闷闷不乐好几天,妈妈发现了自己情绪低落,连忙追问。
得知原因之后,妈妈松了一口气:“这算什么事啊?你现阶段的任务是搞好学习,别一天到晚胡思乱想。”
这个女孩从此再也没有跟妈妈吐露过烦恼,因为在妈妈的眼里,她的所有痛苦与学习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
很多大人其实根本不懂怎么和孩子聊天,与孩子谈论最多的话题,几乎全是学习:今天作业做得怎么样了;你们老师说了什么;你不要想太多,你的任务就是学习......
表面上这句话是对孩子的爱和保护,让孩子安心学习,实际上却是唯成绩论、唯分数论的表现。
以前听一个孩子说:“我最讨厌我爸妈说这句话,他们看到我,眼中就有学习成绩,根本不关心我,我不是学习的机器!”
孩子在这种沟通之中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无法建立与父母之间健康的情感联结,在他们的学习生活里只有学习,没有爱。
这是造成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讨厌学习,问题不在于孩子,而是在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越是厌学的孩子,家庭里的亲子关系可能也越差。
父母重视孩子的学习并没有错,但是把学习当成孩子生活的唯一就太片面了,有的父母甚至因为成绩阻断了亲子之间的沟通,这是最得不偿失的事情。
做父母的,在漫长的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学着和孩子好好沟通,接住孩子的情绪,增进理解,哪怕你只是认真倾听,重视他的感受、情绪、想法,对孩子而言都是珍贵的礼物。
插画 | 在在
原创文章,原创插画
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文转载于钱志亮工作室(ID: qzlzgs)
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责任编辑 | 杜润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中国教育报APP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