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剔的雇主
如履薄冰的家政人员
在巴黎蔚蓝海岸上私人别墅的凸窗后面,富豪们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财富。豪宅、私人飞机、游艇、跑车,是他们的标配。
这种奢华背后,是无数日以继夜为他们服务的厨师、裁缝、家庭教师和司机……
法国社会学家艾莉丝·德尔皮埃尔花了数十年时间,采访上百位家政人员和雇主,甚至自己应聘为保姆、助理厨师去体验。
在她看来,如果没有家政人员,上流社会的日常将一塌糊涂。
她把调研结果写在新书《服务于富豪》中,揭开了法国富豪生活背后的故事。
01
6个月前售罄的门票
一小时内就要搞到
为上流阶层服务,每天面临的挑战都是空前的。
大部分家政人员必须24小时随时待命,满足各种天马行空的需求。
55岁的马吕斯已经做了20年管家,几乎每天都要解决突然冒出来的棘手难题。
有一次,雇主想去小甜甜布兰妮的演唱会,在距离演唱会开始一小时前,才让他想办法。
然而,票在6个月前就已经售罄了。
这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马吕斯来说,就是叹口气之后,立刻要打起精神发动所有人脉去攻坚的工作日常。
后来他联系上了演唱会的舞台经理,拿到VIP包厢的座位。
雇主们过惯了随心所欲的生活,花多少钱不是事儿,关键是要花得“爽”,最好能享受到特权和定制服务。
这就要求家政人员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和强大的人脉,才能在解决问题时游刃有余。
除了能力和人脉,服务人员还要有足够高的情商,对服务对象和其家人的习惯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赢得认可。
刚开始和这些人打交道时,艾莉丝·德尔皮埃尔不知道这一点。
一次,她给赛马会的几位成员发送了相同的电子邮件,结果得罪了好几个人。她后来才明白,发消息一定要写清楚他们的专属头衔,这样他们才会乐意打开。
02
5000一杯的香槟太平凡
独特体验才是王道
不断提高的专业度、足够的细心和应付高强度工作的体力,也是服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品质。
开派对,是上流阶层社交很重要的一环。
有时,为了筹备一个大型派对,工作人员前后几个月不能休,甚至要连续工作二三十个小时。
其中,厨师团队的工作更是重中之重。他们的表现是否出彩,决定了雇主是否在朋友间更有面子。
一场宴会动辄要准备三四十道正菜,还有小吃、糖果、冰激凌,和不间断的“Toastie”。
过度奢侈才能体现品位,以及对客人的重视程度。
5000欧元一杯的香槟、10000欧元一盒的鱼子酱,都已经不足为奇。
主厨更需要发挥超高品味和创意,找来各种偏门食材,讲出特殊的新鲜故事,才能赢得赞赏。
于是小牛脑、牛乳房、鸡睾丸都被端上餐桌。可能口味发展到极致,难免会涉及常人不会尝试的领域。
尽管准备这些食材费时费力,性价比极低,但派对主人就是愿意为小众而独特的体验买单。
即使你做到了以上所有,也不一定能长时间从事这一事业。
富豪们的情绪化,让从业人员的幸运值成为另一项必备条件。
有个家政人员勤勤恳恳工作了5年,因为不小心打碎了水晶玻璃,一夜之间被解雇。还有人因为把鸡蛋煮过头,失去了工作。
03
哪怕很难
也有人前仆后继
法国富豪和其家政人员的关系,微妙而复杂,艾莉丝·德尔皮埃尔形容这是“一种依恋和排斥的混合体”
在法国,为富人服务的家政人员薪资水平是不错的,一般有每月2000-3000欧元(14000-22000元人民币),资深者甚至在8000欧元以上(59000元人民币)。
要知道,法国普通人的平均工资是2500欧元(18000元人民币)左右。而且从经合组织的数据来看,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下降。
除了高于平均水平的薪水,家政人员能在雇主家免费吃住,还能偶尔收到雇主送的奢侈品和代金券。所以,哪怕工作很累压力很大,还是会有人愿意去做这份工作,并认为这是种“黄金剥削”。
再加上和上流人士共处,能增长见识、提升人脉,更是无形中给接下来的职业生涯增添了筹码。
艾莉丝·德尔皮埃尔曾在一个富豪家打工,雇主是一位当代艺术品经销商。
为了适应工作,她花了大量时间恶补奢侈品知识。可即便如此,当她走进4层豪宅的大厅时,还是大吃一惊。
在大厅里,有一只3米高的金属粉红色海豚。雇主告诉她,这是他们的艺术家朋友杰夫·昆斯的作品。他可是被称为“在世最贵艺术家”的男人。
当艾莉丝·德尔皮埃尔穿过长长的走廊,每隔10cm,就会看到价值无法估量的当代艺术画作和小雕像。从窗边望出去,埃菲尔铁塔近在眼前。
在雇主女儿的一间卧室,她在桌上找到了5个不同的iPhone手机。光是这间卧室,就和她的公寓一样大。
置身于这位雇主家中,艾莉丝·德尔皮埃尔常常误以为自己在卢浮宫,到处都是大艺术家的原画。
不过,雇主们在花钱享受生活的同时,也有着不为人知的焦虑。
哪怕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向上的欲望依然是无限的。
他们会担心“富不过三代”,还害怕出门被绑架,时刻带着保镖。和人相处时,总会琢磨“这个人是不是图我的钱”。甚至有富豪家女主人觉得自己是“工头”,因为监督家政人员干活而感到疲惫。
《福布斯》杂志做过一项调研,显示身价过亿的富豪和他们的家人,患抑郁症的概率比普通人高80%。
家政人员见多了其脆弱、家常的一面,有时会产生和雇主是“朋友”的错觉。
采访时,艾莉丝·德尔皮埃尔经常听到家政人员用很亲密的口吻评价雇主,“他很敏感”、“他今天心情不好”。
可有些雇主却很介意家政人员逾界,不时敲打他们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比如他们通常不会叫家政人员的本名,而是取个新的名字,降低对方的身份感。
然而,尽管刻意保持距离,他们却离不开家政人员。
双方就这样一边互相依赖,又一边互相吐槽,亲近和距离、信任和不信任,在他们的生活里共同交织。

文、编辑/Silence欣
图片来源于网络,纪录片《亿万富翁们的饕餮盛宴》,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微信号:the-bund)
已授权律师对文章版权行为进行追究与维权。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 THE END -
点击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