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上市的新绘本不少,但我花钱买的却少了。可能也是因为家里可以放书的地方越来越紧缺,很多书在书店翻着如果只是“不错”就去图书馆借了,只有好到让我激动的书才愿意长期放在家里的书架上。
还好9、10月份接连有几本重磅新书上市。它们各有亮点,更有一本是面面俱到的厉害,在我心里和Bandoola并列为今年最爱的图画书。这本书也上榜了纽约时报年度十佳童书名单。看完文章你们可能就能猜出是哪一本了。 
这篇新书推荐中的四本书,都对历史或老物进行了新探索和再创造。 就像很多时候,今天的问题,未来的挑战,答案都藏在对过去的记忆和审视中。
👀
 01 The Three Billy Goats Gruff  
Retold By Mac Barnett 
Illustrated By Jon Klassen 
Published By Orchard Books 
尽管刚在疫情期间当上爸爸,麦克.巴奈特这两年却依旧高产。但高产和高质本难两全,他今年的新书就有几本让我大跌眼镜。但当他宣布和乔.克拉森搭档做The Three Billy Goats Gruff的时候,我的心中还是顿生期待。这对绘本顽童只要凑到一起,总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创作出奇异,搞怪,出格,甚至惊悚的图画书。 
这本改编自几百年前挪威神话的绘本,稳定的延续了这样的风格。原本的故事并不复杂,还带有传统童话中三段递进的结构。饥饿又丑陋的巨魔藏在桥下,一只小山羊经过,巨魔兴冲冲的想要吃掉它。小山羊告诉他后面的山羊个头更大,肉更多。贪婪的巨魔放过了小山羊,等来了一只大一点的山羊。同样的故事重演,巨魔等来了第三个山羊,谁知这只山羊庞大到了一下就把巨魔撞飞到了瀑布里。 
故事梗概从古老的神话到这本重写并没有变化。变了的是具体描写的语言,和克拉森颇为增色的暗黑系绘画。巴奈特的重写中,布满了冲击感官的细节和精心设计的押韵。当天真的小山羊踏上踢踢踏踏走上桥时,巨魔操着叉子翻身上桥,流着口水细数小羊的吃法:蜜渍山羊,烟熏山羊,水煮山羊,罐烤山羊..山羊羽衣甘蓝沙拉,羽衣甘蓝先放一边,法式山羊蜗牛…接连被念出的美食名称打通了我的感官,也让人为小山羊的命运而恐惧。在在一边听我读,一边吓得躲到了床脚。
而大山羊的出场和致命的一击,使得巨魔坠入一个接一个瀑布,将情节带入潮汐般层层推进的高潮。我和在在都在狂笑中把之前积攒的紧张恐惧彻底释放。最终,温暖的夕阳余晖下,山羊兄弟们在草地上安宁的吃着草,空荡荡的栈桥上颓然悬挂着骷髅和为未被使用的叉子。
而大大的空白页面上,留下在我心里久久回荡的一行字 :所有你要做 的,就是跨过那座桥。 
 02 You Can't Kill Snow White 
Writtren And Illustrated By Beatrice Alemagna 
Published By Enchanted Lion 
如果说Three Billy Goats Gruff的古老传说并未被巴奈特更改,那么阿勒玛尼娅则在You can’t Kill Snow White中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她从皇后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了故事。我们读到的文字就像是王后的日记,她袒露自己的心情,情感,行动逻辑,带领我们靠近黑暗,甚至尝试理解嫉妒,邪恶,绝望。
这是我从未见过的白雪公主版本,也是从未见过的阿勒玛尼娅 — 那个曾画出孤单的狮子,夸张闹剧的一家人,无所事事的孩子,或那么多淡淡忧伤的心绪的童书作者,终于在Enchanted Lion出版社为成年读者开辟的“不服从 (unruly)”子品牌下,绽放出了无畏又自我的艺术家光芒。在扉页中,阿勒玛尼娅写下 “献给那些教我永远不要畏惧绘画的人 ”。 
我也的确不是在童书区,而是在艺术区遇到了这本巨大的图画书。
书中96页并未按照每页文字搭配图画的范式进行,而是一页纯文字讲述跟随多幅无字的全彩画卷的结构。

这些交织着美丽和恐怖的画卷,每一幅都仿佛是从美术馆的某个表现主义作品展上摘下来的画作,让人不安,却耐人回味。 
王后绝望面孔的特写,像是蒙克的《呐喊》;她狼吞虎咽自以为是白雪公主,其实是野猪的的肝和肺的分镜头画面,仿佛是绘画史上最恐怖的弗朗西斯科·戈雅的《农神吞噬其子》;而书中其他人物,无论是狰狞的猎人,还是骑白马的王子,哭丧的小矮人,都让我脑中出现了弗朗西斯.培根画中的那些扭曲、撕扯、被损坏的人类样貌。甚至就连小矮人家中墙上挂着的花朵装饰画,都让人无法抑制地想到乔治亚·欧姬芙那些带有性意味的神秘花朵。在七个单身男人的家中装饰这样的画,似乎倒也合理。
除了对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淋漓展现,阿勒玛尼亚画笔下白雪公主和恶毒王后的形象差异也意味深长。在整本书中,白雪公主几乎都是沉默,静止的。她乖巧地坐着,安静地躺着,瘫软地被王子拥吻,正如我们在大多数经典艺术作品中看见的安静羞涩,活在男性凝视目光之下的那些女人一样。而与之反差的,是一直在行动着的王后。她指挥,吞噬,亲自上阵想方设法的伤害,杀戮,穿上被烤红的铁鞋发疯般地舞蹈,直至毁灭。她一直是行动的主体。 
对两个女人角色的反差刻画,自然带有女性主义对传统童话中性别的反思眼光。在这个童话被讲述,被做成故事书,拍成电影的最初版本中,白雪公主当然是女主角。她美貌、纯真又贤惠,整天就在屋里拖地、做饭、照顾小矮人。如同世界各地传统童话中的那些女主角,比如田螺姑娘一样,她是男权文化中模范的好姑娘。但除此之外,她也面孔模糊,全无个性,性格如同皮肤一样苍白,纯真背后藏着无知甚至愚蠢,永远依赖被男人的开恩,忠告,或拯救而存活。但凡没听男人的话,就受到惩罚。
这样的童话中,也常有一个从出场到离场都坏的彻头彻尾,却也坏的毫无来由的年长女性,比如后妈,毒皇后,女巫,老巫婆。至于一个个年轻貌美又善良的女孩是怎么一上了年龄就黑化了的,永远是个迷。对理想女性和男性形象的构建,对年长的、有阅历的、能力强的女性的污名化,和对女性之间关系的狭隘定位,从古至今遍布在我们讲述的故事里,渗透在文化的土壤里。
当然,这本书勇猛的另一个层次,是对人性和世界黑暗面的直面展现,那是无论是对孩子还是自己,我们常常胆怯的避而不看的真实一面。人性中扭曲,病态,罪恶,黑暗的一面永恒存在。在乔治.布拉克看来,艺术将伤口化为光亮。在里克尔眼里,“美不是什么,而是我们刚好可以承受恐怖的开始。” 
若没有黑暗,光明又有何珍贵?
 03 Meanwhile Back On Earth 
Written And Illustrated By Oliver Jeffers 
Published By Philomel Books 
5年前第一次当爸爸时,Oliver Jeffers以一个新手父亲的激动,温情和对未来的憧憬在孩子诞生两个月内创作出了Here We Are。“我试着把一切解释给你听,这里是我觉得你需要知道的事情”。他以绚烂的色彩画出美妙纷繁的世界,也将一切祝福和忠告按耐不住叮嘱给儿子。
2020年,Jeffers第二次当爸爸。于是,读者们看到了这本献给女儿Mari (和奶奶Marie)的书,“我们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他在扉页说。10月这本书出版时,正值疫情在全世界燃烧。Jeffers说当他画完最后一页时,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更需要为不确定的未来做计划。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以去,而无论我们去到哪里,都要带着爱。如果说Here we are的创作时为了想孩子解释我们的世界如何运转,那What We’ll Build 就是关于如何改变世界的。
2022年10月,Jeffers带来了这个系列的第三本书。新书的灵感源于Jeffers在大西洋的另一边—美国,向一些既不知道也不在乎的聪明人无数次解释北爱尔兰冲突历史的经历。再一次,他将这本书献给自己的两个孩子。在这本书里,父亲带着吵闹争抢不停的兄妹驾着车,开往星际,也穿越到远古的过去。时间和宇宙向来在Jeffers的书中占据主要位置。这一次,他将时间和距离以37英里每小时的人类驾车平均速度作为换算单位,关联了起来:
从地球到月球需要一年,于是在月球表面会看2021年的地球,注意力四散的人类都在刷着手机,为一切问题争吵不休。 
从地球去金星要78年,那时候地球上硝烟四起,战火燃烧。 
朝着水星驶去需要150年才能到达,那时候几个国家正在瓜分非洲,并殖民那里的人。
就这样到达一个个星球,也回望地球上发生的一场场冲突和斗争,直到在冥王星上遥望11000年前的地球,几个衣不蔽体的人类祖先正在钻木取火,他们忙着生存,根本无暇打斗。
尽管结尾画面中,戴着宇航员头盔的爸爸抱着两个睡着的小宇航员走向亮着橘色灯光的家门,暗示这场人类冲突史展览只是一场游戏,但这对改变整本书的悲观氛围并未起到什么作用。
和第一本书向儿子兴奋的展示世界的美妙,第二本书带领女儿为更好的世界建造相比,Jeffers的这第三本书一面倒的聚焦于人类的斗争和冲突。这也许是父亲Jeffers面对两个孩子的争抢日常做的一场主题探索,但更可能是艺术家Jeffers对当今世界动荡格局的反思和回应。
而这样的尝试,的确冒犯了一些人。他们质疑Jeffers为什么要把人类历史中残酷无情的一面打包摊开在孩子面前。但神奇的是,读完这本书,我反而获得了一种历史旁观者的从容和平静。我们不能逃脱现实,更无从跳出历史。但好在谁都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钟摆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永恒运转,一切都会成为过去。
Jeffers从来就不是一个温和避世的乖乖仔,相反他也许是童书作者中对社会问题,人类危机反应最灵敏的一位。这几年中,他总会在校园枪击,俄乌战争,伊朗的性别问题,美国的堕胎政策等新闻出现后迅速作画,表达自己的观点。像他一样密切关注社会问题,并以画发声的童书创作者并不少见,诸如小猪和小象系列的作者莫.威廉姆斯,或是半个世纪前的托米.温格尔。绘本作者只是他们作为艺术家创作的一类作品。而艺术家和社会现实是无法脱离的。 
4年前,Jeffers曾经出过一本厚厚的作品集,同样来自爱尔兰的摇滚乐队U2的主唱Bono在画册的序言中称Jeffers是从艺术和科学的对峙中跳脱出来的麻烦制造者。其实Jeffers跨越的又何止是艺术和科学的边界,他穿梭其间的,也有历史和当今,童年和成年,黑暗与光明。
 04 Farmhouse 
Written And Illustrated By Sophie Blackcall 
Published By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一键下单
“在一座山上,在一条路的尽头,在一条蜿蜒曲折的闪亮小河边,矗立着一座房子…” 故事这样开始,并在贯穿48页的一个长句中不断延续下去。本书的主角是纽约上州一个农场里的老房子。老房子里住着一家人,那是一对勤劳的夫妻和他们的十二个孩子。这个大家庭的兴盛、繁忙、争吵、劳作、丰收、梦想、窘困直至分离都被苏菲.布莱科尔在她的新书Farmhouse中写入了文字,也呈现在了图像里。
这些图像本就饱含了故事。那不仅有布莱科尔标志性的精细婉转的线条和令人愉悦的色彩,还有她从这间破败的老房子中拯救出来的那些物件—发霉的旧书,成堆的墙纸和旧报纸碎片,手工缝制的裙子,屋外草地上的落叶。这些材质经过她的巧手加工,都进入了画面。她希望随着故事一页页的前进,读者能够感受到自己正在穿过房子,穿过时间,在这些从时光冲刷中幸存的碎片中感受到曾经屋檐下的争吵,悲伤和快乐。 
你也许已经猜到,这并不是一个虚构的故事。无论是老房子,还是一家人,都是真实存在的。这栋房子,便是布莱科尔近年来投入心血和体力搭建, 并新鲜开张的Milkwood Farm的原型。而这家人,也是曾时代居住在农场的斯万塔克家族。当到访了这个在杂草中破败的老木屋,故事就开始萌芽。
“当我第一次踏进这所房子,穿过荨麻、杂草和纠结的藤蔓时,我知道这里有一个故事。不仅仅是这所房子的故事,也不仅仅是大萧条时期一个有12个孩子家庭的故事,或者是全国各地小农场的困境—而是关于一个地方如何承载着经过它的人的故事,在他们离开后很久,以及这些故事如何将我们与过去联系起来,与我们之前的人,以及他们之前的人,还有那些在我们之后的人,一层一层的故事,就像我在房子里发现的剥落墙纸。” 
而这一切,从老房子所经历的岁月沧桑,春夏流转,凋零又重生;到大家族生活的日日夜夜,孩子们各自奔向山川大海,和一个绘本作者从看见老屋到制作这本书的过程,都被记录在故事里。
当和六岁的在在一起读这本书,他不断惊喜的发现画中的细节线索,而人到中年的我,却在每一次翻页中,红着眼眶体会着人生的百般滋味。
作者:小乐,环境社会学博士,公号“成长合作社”主理人,依恋项目导师,五岁男孩在在的妈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