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关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突然开出来,竟然有点整不会了
这段时间,有不少读者在后台留言,由于禁闭期间无法登录,出关后又都过了回复时效,在此一并说声抱歉。
17谭闭关期间,注册仅两月的小号17辫,竟然也开始喜提黑屋。
这让我意识到:活下去,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成为本号最主要的任务目标。
最近没怎么关注社会新闻,难得的清静。
除了重读水浒和看披哥,什么也没干。
让你见笑,有天深夜忍不住CALL了好爷:睡了没?刚看完苏有朋,感动莫名,聊聊?
好爷回:叉,我没看。
空气瞬即尬住。
现如今,除了疫情,即便是多年老友,也难找到共同关注点了。
这便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副产品——它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同时也稀释了我们的情感和共同语言。
想起上学的时候,大家读的同一本小说,看的同一场电影,用的同一种腔调,对于哪怕小小的一个角色,都能连开几场讨论会。
世事变幻,现如今就是你的所谓“粉丝”,动动手指头,一言不合也会投诉你。
孤独总是难免的。
即便这样,在这个注定越来越孤独的世界里,无论内心多么强大,仍然会止不住向外界发出交流的信号。
被我好爷尬退后,我开始在微博上写苏有朋。
写自己喜欢的艺人,如同写情书般享受。
反正我的微博没几个粉丝,更没有熟人关注(熟人都被我拉黑了)。
老阿姨“追星”,也不怕丢人。
还有一个目的:我想把其当成一个小小的试验——反复去解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本书,或许会是一件值得尝试的事。
披哥和苏有朋,恰好给了我这个契机。
于是我的微博满屏全是苏有朋。
各种角度,或长篇或零碎,或本人或周边...
一周下来,除了收获了一批苏有朋的粉丝,也让自己变成铁板钉钉的苏粉。
同时发现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读一个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人生读人性。
读一个人,读着读着就会听到世界深处的回声。
读一个人,竟然会越读越上瘾——为了解白小年一角,昨晚我竟然重看了电影《风声》。
重读水浒的过程,也有很多的思考。
本来想记录下来,但尝试了几次,总难免跟当下社会现象联系。
担心落下影射嫌疑,于是作罢。
说了那么多,只想讲一点:以后我可能会转战于书评、影评或情感话题。
一是我不想丢掉这个写作阵地;
二是我发现,其实读书读戏读人也别有洞天,至少我不需要这般如履薄冰。
当然,仅仅是可能。
忍不住回到时政话题,也未可知。
这里本来想引用孙立平老师关于“鸡蛋”的某个金句,却突然发现这句话从网络消失了。
谨慎起见,没敢敲上来。
是啊,我这样一个小破号,还想为生民立命?
真是笑话!
我,只不过想跟世界聊聊而已。
活下去!
才是王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