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1日-11月13日
不知不觉,又是半个月过去,北京还在秋天的浓郁中,只要有树的地方,放眼望去,多是色彩斑斓的图画,像画家不小心把颜料桶打翻,泼洒开去,天地间就多了目不暇接的美丽。
树叶还在继续飘零。这段时间风和日丽,树叶不紧不慢地飘落,好似饱经沧桑的人生,最终自愿自在归于尘土,没有一丝抱怨和遗憾。我在树底下,看着树叶在风中舞蹈,一片两片,慢慢的,地面的落叶越来越多,好像很多的灵魂聚集在一起,互相倾诉着沧海桑田的一生,经历了不同阳光、不同风雨的日子。
和人相比,一片树叶的一生短暂而无趣,一旦长在树上,只有飘落的一刻,才终于能够自由地在风中飞舞几秒钟。然而,树叶并不羡慕人,那些表面上可以自由行动的人类,其实他们的心灵,比树叶更加幽暗地封闭在自己的思想里,也封闭在人与人之间险恶的斗争里,他们作茧自缚,沉迷于欲望和贪婪,一生几乎从来不抬头看看天空,从来不认真聆听风的诉说,最后孤独死去,失去回归大地的能力。
而树叶,从一出生,就向天空伸展,让自己充满生命的绿色,伴太阳起落,看白云变幻,听月亮吟唱,为星星鼓掌。从春经夏到秋,树叶在烈日曝晒下坚强,在风雨晦暝中成熟,积聚能力,储存梦想,在离开枝头之前,一起商量共同迸发灿烂,让世界和它们共舞,让记忆植入人心,让爱情在树叶间开花,让孤独在灿烂中沉淀。面对树叶如此博大、如海洋一般的无边无际,人能够做的,就是一次又一次,走向树林,感受自己的渺小,听脚踩树叶沙沙作响。那是树叶对人的最终忠告。这忠告,如谶语一般的难懂,却包含了比人类古老亿年的大道至理。
大自然有自己的节奏。前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秋雨。我已经不记得往年的北京,是不是有过秋雨。我已经习惯了北京秋高气爽的日子,把这样的日子当作理所当然,就像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总是把最好的东西据为己有,并且心安理得。
前天早上起来,本来以为又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结果却雾蒙蒙的不见天地。看手机,说北京今天是雾霾天气。但凭着我对天气的敏感,觉得这是一场秋雨的前兆。我穿上外套出去散步,空气中已经有蒙蒙细雨的感觉,那一树一树的灿烂树叶,枫叶的火红、银杏的金黄、杨柳的淡黄、水杉的铁锈、梧桐的斑驳,在浓雾细雨中,好似巨大的燃烧的火炬,正在被大地之手高高举起,照亮迷雾中前进的道路。我在树间转悠了半小时,不知不觉衣衫渐湿,头发上已缀满水珠。
上班的一天中,我一直看着窗外,浓雾不散,水汽越来越浓。到晚上,终于聚集成一场畅快淋漓的秋雨,一直下到午夜才停。我打着雨伞,在路灯下的秋雨里散步,看树叶在风雨中飘零,旋转着落到积水坑里。那是树叶另一种告别世界的方式,就像人类的水葬,让清澈的水,洗净自己的灵魂,为了来年再次出生在树上,长得更加干净。回家收起雨伞,发现有几片树叶粘在了雨伞上。它们跟着我回来,是不是产生了某种舍不得脱离红尘的眷恋,想要来一窥我隐秘的生活?既然如此,我便把这些树叶收拾好,带进我的书房,夹入我的书籍。我知道,从此当我孤独难忍时,它们会成为我最好的伴侣,可能还会偷偷耻笑我一番。
雨后的第二天,自然是阳光明媚的天气,白云高远、阳光透彻。我再次出去散步,很多树一夜之间,已经繁叶落尽,只剩孤零零的枝叉,从四面八方伸向天空。树底下,铺满了昨夜风吹雨打掉落的树叶,层层叠叠,如巧夺天工的地毯,又如一场盛大的告别演出,向母体告别,向秋天告别,向此生告别。那是别样的灿烂,没有一丝悲伤,因为树叶知道,生生死死,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明年此刻,另外一场盛大的聚会,也将如期而至。
尽管我很愿意把自己泡在秋天里,像杜甫一样去登个高,念一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或者像刘禹锡那样,去野外抒发一下面对秋日的豪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但现实中的我,其实过着很无趣的日子,基本都是每天早上9点到公司上班,下午6、7点下班,晚上有时去参加一些不得不的应酬,或者回家安享一顿安静的晚餐,然后走进书房,继续工作,或者开始阅读。
有时候,当我看到一片树叶毅然决然从树上飘离时,我就想,我什么时候能够从办公室毅然决然离开,说声再见,就再也不用回来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一次又一次,踏进自己已经不是很喜欢的办公室,处理自己已经不太想处理的工作呢?理想、责任、义务、欲望、恐惧、无聊?揉在一起,一团浆糊,自己也说不清。有些人遁入空门终于幻灭又还俗,有些人自以为浪漫私奔,一地鸡毛狼狈回归。每一场精心策划的旅行,都有可能背道而驰。能够想清楚一生到底要什么,并且义无反顾去追求的人,即使错了也不回头,真是勇敢而伟大的人。而更多的人,尽管心里有诗和远方,但一生依然苟且地活着,苟且地死去。回到我自己,我常常自以为已经知道了要去的方向,却没有足够的勇气,收拾行囊出发,也许是担心一旦上路,一切都是空空如也。
既然还没有勇气出发,那就先把日常做好吧,所谓扫地做饭也是最好的修炼。
11月初,召开了新东方在线股东大会。新东方在线是独立的香港上市公司,现在旗下最主要的业务是东方甄选。去年这个时候召开股东大会的时候,正好是公司在迷茫中不知所措,所有参会的人都垂头丧气,股价掉到了3块钱,不少股东把股票低价出手后,仓皇远离我们而去。很多人没有想到,包括我们自己也没有想到,稀里糊涂做了个东方甄选,稀里糊涂就做出了业绩。今年此时,公司的方向已经比较明确了,东方甄选的业务也算蒸蒸日上,所以不少股东又回归了。
在疫情管控的前提下,居然还有三十几位股东,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当面参加了股东大会,对我们表示感谢,也对未来寄予希望。这是一次友好的会议,不像上次那样剑拔弩张。可惜的是,CEO孙东旭居然没有能够到达现场。他10月28号带着团队去青岛直播,结果弹窗,于是只能带着团队在外地,一边开拓业务,一边等待绿码回归,一直到9号,才拿到绿码,如获至宝,欢天喜地回到北京。
这两周,我的直播对谈又回归了,连续访谈了毕淑敏老师、易中天老师、田浩江老师、蔡崇达老师。
毕淑敏老师的访谈,一个月之前就约好了。毕老师的书,我在前面的闲话中也介绍过。最近,她出版了自选集《心理卷》《生命卷》《幸福卷》。她的文字和内容我很喜欢,如听妈妈温柔的叙述。我通过种种机缘认识了毕老师,一起吃过两顿饭,对毕老师和蔼亲切的处世态度和老大姐一样的随和关照,深有体会。文如其人,毕老师的温润,也反应在了她娓娓道来的温馨文字中。6日晚上,毕老师来到新东方,先在我个人的平台上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对谈,从她的出生、谈到中小学的学习,到西藏阿里边疆从军十一年的经历,再到写作的缘起,心理咨询所的创立,个人对于幸福的领悟等等。对谈结束后,毕老师又到东方甄选平台,和董宇辉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对谈。两场对谈,毕老师的图书,也销售出去了几十万本。
易中天老师的访谈,也是在几个月前就已经说好的。我和易老师第一次见面,还是十年前在温哥华一个朋友家里。几个月前,他联系上我。他的新作——小说《曹操》,刚好出版,希望在东方甄选做首发。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拖了下来。到了十月,书准备好了,易老师还是想在我们平台做首发,讲曹操的故事。结果因为疫情原因,一直拖到了十一月初,到6号终于拿到了北京绿码,赶紧飞来北京。
在九月的时候,易老师给了我《曹操》样书,我读了一半,这次他来之前,我赶紧把另一半读了。上中下三册80万字,让我差点搞了个通宵。我有一个习惯,如果不读完书,根本就不敢和作者对话。小说《曹操》,是基于历史史实基础上的创作,把曹操的经历、心理、权谋、无奈写得非常透彻。易老师历史功底扎实、文字能力超强、叙事能力一流。原来一直认为他只写历史,没有想到小说也写得非常老道,笔力强健,人物对话如行云流水。
点击图片可购买《曹操》
大家对易中天老师的了解,更多来自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和《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后来,他又写了大部头著作《易中天中华史》,共24卷。我估计这个巨著,读完的人不多,我自己也还没有读完。我更喜欢他的品中国系列:《读城记》《闲话中国人》《品人录》和《大话方言》,把中国人的民族个性特征和日常行为逻辑,讲述得痛快淋漓,文字幽默风趣,是值得大家阅读的好作品。我在十几年前读过,这次为了和易老师对谈,又重新翻阅了一遍,常读常新的感觉。
8号晚上,易中天老师到东方甄选平台,和董宇辉、我,一起进行了《曹操》首发和对谈,同期卖出去接近五万套《曹操》。8号对谈结束后,我们意犹未尽,又约好了9号下午,在我个人平台进行一次深度对谈。9号下午3点到4点半,我和易老师就个人的成长、学术的努力、思想的变革、大学的教育、人生的感悟,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对谈。易老师的对谈内容,一如既往生动有趣,后续老俞闲话,会发布文字稿。
田浩江老师,我在半年前就做过对谈。他出版的自传散文作品《角斗场的图兰朵》,我阅读后被深深吸引。田浩江多年活跃在世界歌剧舞台上,是著名的男低音歌剧家。但国内很多人不知道他。他的个人经历足以感人,从一个北京工厂的锅炉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去美国留学,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走上了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和帕瓦罗蒂、普拉西多·多明戈等大咖同台演出。
网上介绍田浩江,有一段很动情的话:从一名锅炉工一路拼搏到享誉世界的歌唱家,再到把中国的声乐作品带上国际舞台。田浩江有时也会回想在锅炉厂上班的一段时光,想如果没有坚持出国留学,自己会是什么样子:“也许就像我当年的那些工友一样,每月拿四、五千元的工资,过着一种平静、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对于在锅炉厂所经历的六年半青春时光,田浩江从来没有认为是一种浪费,“没有一天是被浪费的,这些人生经历成为了我人生的元素、在舞台上刻画角色的养分,每一点一滴都会在舞台上得以重现。
点击图片可购买《角斗场的图兰朵》
田浩江一直以他的夫人Martha为傲,不仅因为伉俪情深,而且因为Martha做得一手好菜,不管是帕瓦罗蒂还是多明戈,都吃过Martha的美食。这次他俩一起回到北京,我邀请他们上东方甄选露面,他们欣然同意,并希望我吃一顿Martha做的饭菜。我们约定了9号晚上去东方甄选,去之前我先去他家吃饭。结果,果然是一顿很好的美食,大家吃得高兴,田老师助兴引吭高歌。饭后,我们一起坐车到直播间,和董宇辉一起对谈,讲人生、讲歌剧。田老师嗓音浑厚、胸腔共振,唱歌时让人感觉如春雷滚滚,扑面而来。直播结束时,田老师和我们一起唱《我的祖国》,对比之下,我的嗓子如公鸭绝望地尖叫,自信被摔成一地碎片。
新东方公益基金会和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从这学期开始,为农村和山区的孩子,开设了“远山博学课”,专门邀请各个领域的名人大咖,为孩子们讲课,打开孩子们的视野,鼓励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趁着这次田浩江老师来新东方,我邀请他给孩子们讲一课。通过视频直播,有上万农村孩子能够听到他的人生故事和美好的声音。他欣然答应,第二天也就是10号,他再次来到新东方直播室,为全国各地的孩子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世界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连接和互相帮助而美好,温暖来自人心。我在这里再次感谢田浩江老师。
蔡崇达的《皮囊》大概八年前出版,至今销售了近五百万册。书中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也感动了我。后来,出版社联系我,说蔡崇达出新书了,我说拿过来我看看,于是,一本《命运》的试读本就到了我手里。在一个寂静的晚上,我打开了《命运》,一发不可收拾读到了凌晨,把命运主角阿太的一生读完了,自己也好像经历了命运的折腾。一本小说,几个女人一生的命运,解释了整个民族的悲苦和坚韧。
中间的一段话,是书中人物之一神婆,对年轻时的阿太说的:“傻孩子,再告诉你一个秘密,只要我们还活着,命运就是继续,命运最终是赢不了我们的,它会让你难受,让你绝望,它会调皮捣蛋,甚至冷酷无情,但你只要知道,只要你不停,它就得继续,它就奈何不了你,所以你难受的时候,只要看着,你就看着。他还能折腾出什么东西?久了你就知道,他终究像个孩子,或者就是个孩子,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命运终究会有我们自己生下,我们终究是自己命运的母亲。” 也许,这就是人和命运抗争的最好解释,也是最好的希望。
读完书后,我就决定要和蔡崇达进行一次对谈,同时,在东方甄选上推荐新书《命运》。后来,通过朋友,我和他加上了微信,约定了11月10日来新东方。见到他后,发现他就是一个大男孩,圆圆的脸上,还有着没有消退的稚气。这就是写出了《皮囊》和《命运》的作者?我几乎有点眩晕。但他的内敛、敏感和真诚,他对于自己成长的叙述,让我知道了年轻,并不等于轻松。我和他一起共进晚餐,席间他告诉我,当初曾经想上新东方英语班,但因为没有钱放弃了。我调侃说,如果上了新东方,也许就多了一个为功利而奋斗的人,少了一位优秀的作家。饭后,我们一起在我的平台对谈,轻松而深刻,他说这是他面对百万观众难得的放松,我说这是我难得的对谈忘了观众。对谈结束后,我把他带到东方甄选,交给董宇辉。他们都是年轻人,八零后九零后,应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我十分知趣地告退,把舞台留给他们,在幕后打开手机,感受年轻一代的思考,和他们走向未来的迷茫中的坚定。
这两周和四位嘉宾的对谈,让我感受到了思想的活力,和理想生生不灭的火种。只要活着,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止人类对于精神和自由的追求,这是根植于人性中的本能,是鸟必须飞向天空的渴望,是鱼一定畅游海洋的冲动。那片天空在,那片海洋在,那是一种召唤,是人类不可抵挡的渴望和向往。
除了对谈,我这周还阅读了一些图书。阅读,是我们暂时忘记现实的某种逃逸,又是理解现实的某种探索。这两周,我阅读了莫言的《生死疲劳》《晚熟的人》,阎真的《沧浪之水》,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上篇周记中,我说阅读了莫言的《丰乳肥臀》。《生死疲劳》一直是很多人推举的一本书,这一次我终于读完了。很多人不太理解莫言的写作风格,好好的写故事,为什么要用六道轮回的故事来串起整个的小说情节。一个被冤杀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我只能说,现实的荒谬已经没有办法用正常的叙事方式来讲述,就像莫言的《蛙》,也只能用一种古怪的方式讲述一样。
人类的生存本身就是荒谬的,尤其是面对痛苦有思考能力的存在,就更加荒谬。就像加缪说的那样,在荒谬中寻找存在的合理性,是存在最重要的发现。一本厚厚的《生死疲劳》,读不下去不容易,读下去了更不容易。《晚熟的人》要好读很多,是莫言近年一些中短篇小说的合集。我读出了莫言的苦涩,在调侃中的无奈,在描述中的妥协,在挣扎中的放下。里面的故事,表面上写的是家乡的一个个人,实际写的是民族的重负和难以革除的痼疾。从这些故事中,既能够找到文化坚韧的根,又能够找到文化酸涩的苦。巴金说:“当你深入了解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思想,配得上他们所受的苦难。”
点击图片可购买《晚熟的人》
阎真的《沧浪之水》,是出版社寄给我的。之前,我还没有读过阎真的作品。上网搜了一下他的介绍,发现他比我大了5岁,而且居然和我同一年(1980年)进入了北京大学。他进入中文系,我进入外语系。我们都在同一栋楼,北大32楼。北大32楼,是一栋神奇的楼,出了不少作家、名人,上次和我对谈的刘震云,也是住在32楼。我赶紧读了《沧浪之水》,觉得写得真不错,主人公池大为,大学毕业进入政府机关,不懂变通,坚守内心底线,结果屡屡碰壁,最后面对现实,终于放弃坚守,步步高升,在良心和权力的挣扎中,摇摇晃晃左右摇摆。
阎真还是善良的,给了一个不算太差的结尾:“我缓缓的把双手伸了上去,尽量的伸上去,一动不动。风呜呜的从我肩上吹过,掠过我,从过去吹向未来,在风的上面,群星闪烁,深不可测。” 在现实中,我相信,大部分人走到钻营权力这一步,已经不可能看到风的上面,还有群星闪烁。后续,出版社又把阎真的《曾在天涯》《因为女人》《活着之上》,还有他的最新小说《如何是好》寄给了我,我估计读完需要一段时间。到今天我还没有和阎真取得联系,对他的作品更深了解后,如果他愿意,我会邀请他一起对谈。
为什么会去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很明显,是因为俄国的现状,因为俄乌战争,我想从文学家的作品中,对于俄罗斯民族有更深刻的了解。
在大学的时候,俄罗斯名家的作品大多都读过,从普希金的诗歌,到屠格涅夫的散文,从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到托尔斯泰的长篇巨作,觉得俄罗斯这个民族很厚重,也很复杂。因为从小的教育,我对苏联没有好感。苏联解体后,去过俄罗斯,觉得老百姓好像生活得很快活。我在俄罗斯参加过一个会议,还远远地看过普京一眼。今天的俄罗斯,陷入了俄乌战争的旋涡,估计很难轻易脱离泥淖。
《战争与和平》描述的是拿破仑侵入俄国的时候,俄国人民的卫国战争,那是伟大的时刻。这种伟大,后来在二次大战的时候,又重演了一次。但俄乌战争,不再是卫国战争,是对另外一个独立国家的侵犯,对于俄国来说,是不可能理直气壮的战斗。士气,才是一场战争是否胜利的核心要素。两次卫国战争,士气都在俄国一边,所以天时地利人和。而这一次,应该是相反了,天时地利人和在乌克兰这一边,士气也在乌克兰这边,这对于俄国来说就很难了。当然,这也许不是我关心的问题,我只是希望通过阅读,进一步了解俄罗斯,这个领土上的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和画家,为人类文明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后续,我会持续阅读俄罗斯优秀作家的作品,并把我阅读的书名,也推荐给大家。
这就是我两周的活动和思考,啰啰嗦嗦写了很多。刚写完的时候,有朋友把《白驹》的歌词发给了我,好美,把一部分歌词录在这里送给大家:
仗剑行山水 诗一盏 酒一杯
折草而吹 摘落星月作剑珮
清风莫追 我鞍下 的马尾
天涯一骑不回 驰万里 惊尘灰
前程浪迹随流水 绾青丝 拂衣袂
忘却姓甚名谁 邀河山 共一醉
当有人要离你而去,或者时代不再眷顾你,任何牵挂都是多余的,也许诗一盏,酒一杯,邀河山,共一醉,才是度过人生的最好模式。
放下笔,我真的倒了一杯酒,走到户外,发现半个月亮挂在当空,梧桐树叶在风中爽爽作响。我举杯邀月,喝了半杯,把另外半杯,撒向沉寂的大地。
广告时间
如果您正在乡村执教,如果您和您的学生也希望听到各领域知名人士主讲的“远山博学课”,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王专是新东方有名的学习者,他在书中提到的“知行合一”也暗合了新东方不断进步的方法论。他的新书《学习学习》现在可以购买了,点击下面图片即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