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毕业之前,涉世不深,我非常容易被好人好事感动。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发现,很多地方政府或基层单位推出感人模范事迹的时候,在宣传上,都严重套路化了。叙述模式老掉牙,几十年毫无创新。
更离谱的,干脆一个新闻模板用个十几年,稍微改动一下人物、地点、时间,就推出了。
稍微阅读几篇这一类模仿事迹,你保证能发现,至少有一半的文章,在宣传模范人物如何如何忘我工作,如何如何无私奉献的时候,无不是把他们年幼的孩子作为煽情催泪的道具。
这一类报道的叙述模式大体如下:
模范人物工作认真负责,忘我投入。为了集体事业,经常是舍小家顾大家。
他们家里的孩子一般都是十岁不到。作为父母,自己却经常照顾不上年幼的孩子。
想再煽情一点,还会加上几句:“不但下有小,还上有老。年老的父母,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也在等着自己照顾”。
有的时候,工作一声令下,模范人物便马上就扔下孩子,连夜回到岗位,扑向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几天几夜不能回家。
接下来笔锋转向孩子。叙述模式一般都是,孩子非常懂事,不哭不闹,理解父母。自己做作业,自己上学,自己啃面包,自己吃泡面,自己上床睡觉.....
文章最后,几乎总是无一例外要端上最催泪的“一道菜”:模范人物工作到深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自己家。轻轻地推开门,看到小孩自己盖上被子,大冷天的,手露在被子外面,灯忘了光,就睡着了。
作为母亲,看到小孩这么懂事,心里无比内疚,眼里闪着泪花......
如果模范人物还比较年轻,没有小孩,那煽情手法一般会选择她们怀孕后即将生小孩的日子。
比如,她们怀孕期间,还挺着大肚子,投入工作......直到临产前一天或几个小时,还在忘我地工作。
孩子生下来之后,她们身体虚弱不堪,却一边给孩子喂奶,一边还在挂念着工作。
刘红英实在是太想当模范了,却苦于宣传部门没有看上自己。她急着想自我宣传,却早就错过了怀孕时间。别人惯用的“年幼小孩”这个煽情道具,她又拿不出。
实在没辙,只要搬出“错过自己18岁女儿的成人礼”作为卖惨催泪的卖点。
然而,刘红英女儿毕竟已经十八岁了,无论是自己睡觉忘了盖被子,还是自己不会做饭,独自在家啃面包,都无法感动任何人。
于是,只能喊一喊“我为自己有一个这样的妈妈感到骄傲”这一类空洞的口号。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非但没能催下一滴泪,却着实起到了催吐效果。结果是,刘红英自己被自己自我宣传活脱脱地成了近日网络的一大笑料
谁让这一届网民“心肠太硬”,拒绝套路,轻易被感动
恳请地方政府和基层单位,吸取刘红英的教训,今后,在推出本单位模范人物事迹的时候,叙述套路改一改,无论如何,来一点新意。
千万不要让模范事迹中的小孩,再次遭遇拒绝被套路的网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