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注意到,美元将迎来疫情爆发以来最糟糕的一周,但分析师认为,长期以来对美元的抢购尚未结束。美元现货指数本周下跌近3%,为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在周四美国通胀数据公布之前,投资者一直在削减对美元的押注,美国10月份通胀数据出炉后,美元遭受重创,出现2009年以来最糟糕的单日表现
最新的抛售已使美元指数较9月底创下的纪录高点下跌6%,日元是主要受益者。尽管上述走势表明,由于市场押注美联储将放慢升息步伐,美元未来几周可能继续承压,但场人士仍谨慎地认为,这一趋势将在较长期内持续下去。荷兰国际集团分析师表示,“美元的峰值可能已经过去,但美元的下行趋势可能还没有出现。”他补充称,在年底前仍对美元持“适度乐观”态度。
今年美元走强,从2021年年中到今年9月上涨了20%以上,影响了整个市场,加剧了石油等以美元计价商品的成本,并使世界各地的政策复杂化。周四,随着美元下跌,全球股市和债市上扬。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的策略师表示,美元走软现在是"合理的",同时补充称,此举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明显反映了本周稍早出现的"痛苦交易",当时投资者削减了对美元的过度押注。相反,资金纷纷涌入日元,在不到一个月前触及30年低点后,日元本周上涨逾5%。
但在全球经济衰退迫在眉睫、俄乌冲突仍在继续、经济增长放缓的迹象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大举抛售美元可能还为时过早。这使得MUFG避免说现在是时候看跌了。三MUFG外汇策略师Lee Hardman表示,“不可避免的是,一旦转折点到来,就会出现大幅下行,这正是目前的情况。”“现在的风险是,这一举措可能做过头了,因为目前美联储的紧缩周期还远远没有结束。
交易员们将密切关注美国经济降温的任何进一步迹象,这些迹象可能使美联储在一系列大幅加息后放松油门。四位美联储官员支持放缓货币政策,尽管他们强调货币政策需要保持从紧。
对技术图表观察人士来说,根据几个动能指标,美元可能会延续近期跌势,一路跌至8月低点。一个关键支撑位,即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反弹的32.8%斐波那契回档位,比当前现货水平低1.3%。
如果可供选择的话,这可能是美元回落的极限了。衡量市场头寸和人气的指标风险逆转指数(risk reverse)已回落至5月以来对美元的乐观情绪最低水平,但这表明投资者并不相信会出现大规模抛售。(来源:智通财经)
11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7.1907,上调515点,升幅创2022年5月23日以来最大11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在早盘拉升超700点后,午后再度发力,盘中最高升值至7.094,日内升值超过1500点。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隔夜大幅升值超千点后,11日午后重拾升势,同样升破7.10关口,较前一交易日升值超过500点。
此次反弹的直接诱因,是美国10月CPI数据低于预期。美东时间11月10日,美国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出炉——美国10月CPI同比上涨7.7%,为时隔7个月再度回落至8%以下。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短线大幅跳水,跌破109关口。
通胀超预期回落,叠加美联储此前释放的放缓加息信号,市场期盼美联储加息步伐能够放缓。有人说,美联储不暴力加息,那美元就不会强势升值,所以,我们看到,在纽约股市疯涨的同时,美元币值暴跌,欧元和人民币大涨。
大涨是有,但是不是报复性大涨则值得商榷。从近年来走势看,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和美元指数并没有一一对应关系,美元升值、人民币更强的情形也曾经出现过。前两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7”后,随着市场形势变化,汇率重新回归7元下方,外汇市场有能力实现自主平衡。
市场供求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才是人民币汇率涨跌的底层逻辑。从中长期看,一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好,支撑币值坚挺。三季度经济恢复向好,在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带动下,GDP增长高于美国、欧盟等主要国家和地区。二是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供过于求。9月份,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增长10%,实现顺差576亿美元。三是通货膨胀低,人民币购买力强。不同于美国、欧盟此前实行长期量化宽松政策,我国通货膨胀率较低,人民币汇率具有升值空间。
一次次的涨跌也说明,在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下,汇率的点位是测不准的,双向波动是常态,不会出现“单边市”。尽管短期内有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但人民币的市场地位不会改变,人民币长期走强的趋势不会改变,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和巨额的对外投资净资产,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提供了强有力保障。同时,我国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政策空间充足,工具箱丰富。人民币的趋势是明确的,人民币资产是安全的,未来世界对人民币的认可度会不断增强。(来源:经济日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