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乌战争爆发的前72小时,就判定俄军不可能赢得战争胜利,并在三月初应凤凰周刊的邀请,撰文发表于791期。文中所提及诸多问题,以及对俄军作战前景的预判,在随后大半年中陆续应验。
今天解禁的文章在公号上发布于9月14日,是3月初文章的修改版,除了添加更多技术性内容外,主要修改的地方在于去掉了委婉的语气。一则这是我自己的公号,自媒体内容尺度允许更大一些;二则到了9月份风向已变,相关的禁令也被放松了——4月份时候很多正式媒体不得参与报道俄乌战争相关内容、特别是发表俄军负面相关内容。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到了9月中下旬才突然觉得,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崩溃性失败令人震惊?实际上俄军从未突然性失败,只是他们的持续性失败,累积到了无法被掩饰的程度。
请拿着文章中的依据、思路,对比CCTV镜头中,各路所谓科班国师、所谓国家队权威专家的言论。
----------原文分割线-------
一:做不到这几条核心原则,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就必败无疑:
单纯从军事行动的原则上看,类似俄军对乌克兰的行动,最重要的关键就。乌克兰的国土面积和人口和俄罗斯并不存在数量级上的差异,俄罗斯在现有的军力、经济、国内政局形势制约下,无法承受长时间的拉锯战和消耗战
图:特朗普一度威胁欧洲,美国将退出北约

一旦战争进程开始,俄军必须在欧美各国政要达成一致观念、欧美社会完成舆论发酵并开始影响政治走向之前,就实现对乌克兰的总体控制、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在政治和外交谈判中,充分利用各国矛盾、通过利益交换来分化不同国家的立场,尽量避免各国形成统一决议,尽量减轻、软化对方的经济制裁和技术封锁力度,这样才能付出最小的战争代价。
这个时间窗口非常狭小,超出48-72小时以后就会开始变得非常危险,形势将开始急剧恶化。
从一开始,俄罗斯军队的主要作战目的,就应该是、也只能是在最短时间内击溃乌克兰的总体抵抗意志,几乎完整的接收并改编乌克兰的政治和军事体系。一旦目标被迫转变为以消灭乌克兰军事力量、特别是陆军力量为主,并陷入城市巷战,那么这次战争就已经在实质性上失败了大半。
图:布查事件极大的加速了俄军在乌克兰的失败进程
俄罗斯军队在战场上的一切决策和作战任务执行,俄罗斯军工行业交付并应用在这场战争中的一切技术兵器,都需要为这一目的服务:
在最短时间内,彻底控制乌克兰的整体社会信息流动,并以精确、迅速的军事打击,以最少的附带杀伤破坏,瓦解乌克兰政府和军队的指挥体系,消灭对俄军威胁最大的军事目标。
俄军既要展现出压倒性的军事力量优势,威慑和摧毁乌克兰军民的抵抗意志;又展现出极强的目标识别和精确打击能力,精确的将反抗力量从平民中剥离并消灭,尽可能在不激起更多仇恨和反抗意识的同时,让反抗力量限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即便最终目标是吞并整个乌克兰的国土,但在实际的军事行动操作层面,必须将战争范围控制在“俄军与乌克兰政权之间”,决不能将范围扩大到“俄军与乌克兰政权+全体乌克兰国民之间
”。

图:事实证明俄国的战略决策已经彻底失败
如果没有能力实现这些核心标准,那么战争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被发动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对于自身和敌方能力的准确评估能力、对于高风险战略决策的风险控制能力,是一国政治、军事系统能力的最核心体现。
如果一国从最顶层的决策环节,就草率而缺乏扎实研究依据、而又未对可能的不利形势提前制定出有效可行的应对措施;那么相关决策的执行能力和效率上,也必然是不容乐观的——越是没有针对不利情形的预判和应对能力、做好充足乃至过度的准备,就越是会遭遇不利情形、并越是难以摆脱被动局面。

二:要成功拿下乌克兰,俄罗斯应该怎么打?
参考美军近年来的作战模式,理想状态下,或者更直白些,有基本成功可能性俄军战斗进程规划,本应该是这样的:
正式开战前,俄方电子侦察机对包括防空雷达、指挥通讯中心等关键的节点,进行信号特征记录和分析,确定对方的型号和位置等信息;电子战飞机开始对乌克兰进行大范围的电子干扰,诱骗和致盲乌方的雷达,中断乌方的无线通讯——尤其是飞机与地面的通讯、地面与卫星的通讯。
图:RC-135电子机
特别要强调的是,从这个过程开始,就必须包括与E-8功能类似、以对地远程探测为主的侦察指挥飞机的全程参与。这类飞机能有效监视地面武装力量,对于指示地面目标和为指挥决策提供可靠情报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这是实现全图上帝视角、甚至进一步实现战场单向透明的关键环节之一。
巡航导弹将成为俄军的第一波次打击主力,摧毁各种已经被俄军掌握情报的关键固定目标——尤其是乌空军的机堡和机库,将其空中力量尽可能消灭在地面上。而且这一波打击最好是从欧美国家的夜间开始发起,以多赢得几个小时不等的反应时间——当然欧美国家首都所处的时区不一,具体几点要看政治上的侧重考量。
图:美国ADM-160诱饵,一架飞机可以携带多枚诱饵,单个诱饵最大可以模拟B-52战略轰炸机的信号特征
巡航导弹之后,经过特殊改装负责防空压制任务的多用途战斗机,会携带多枚小型主动式诱饵和反辐射导弹进入战场;它将承担起压制、猎杀乌军方防空系统的重任,为俄军的制空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消除来自地面的威胁。
防空压制飞机携带的每一枚主动诱饵,都能模拟出真实飞机的雷达信号特征和飞行轨迹。这种情况下,乌军方的雷达如果试图开机搜索并锁定目标,就会招来俄军的反辐射导弹打击,而且极大概率它从来没有找到真正的目标;如果不敢开机,则防空系统同样等于丧失作战功能。
图:俄军的打击几乎未对跑道形成任何有效毁伤
图:2006年以色列轰炸贝鲁特机场效果,教科书级别的操作
与此同时,俄军的制空战斗机将在后方预警机的指引下,猎杀还停留在天空中飞行的乌军飞机;而负责对地攻击的战斗轰炸机和攻击机,则进一步投放精确制导炸弹,打击各种跑道在内的各种关键地面目标破坏乌方主要城市的供电和通讯网络切断甚至劫持乌克兰中枢与各主力军事集群彼此之间的沟通联络渠道,并且完成打击效果评估,为后续指挥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在这里存在一个重要的战术选择分野,即俄军对待乌方军政首脑的态度。如果选择直接消灭乌方军政首脑,且有足够的情报掌握他们的可能位置;那么斩首性质的精确打击任务,就会包括在这一阶段的行动中。如果是要直接俘获、控制对方,则需要由后续的地面部队在行动中实现。
图:发射AGM-88反辐射导弹的米格-29,现实是乌克兰在对俄军实施防空压制作战
获得战场的电子信号控制权和制空权之后,一方面俄陆军重装部队从边境开始进入乌克兰境内,另一方面空降兵部队会在空中掩护下,突袭乌克兰境内的主要机场。在武装直升机掩护下,搭载精锐伞兵的直升机在机场附近完成机降,由伞兵完成对机场的占领和控制
对于跑道受损较轻的机场,俄军需要通过重型直升机吊运工程机械和相关物资到跑道上进行紧急修复,恢复其起降能力。而在跑道基本完好的被占领机场上,伊尔-76和安-124这样的大型运输机,就能立即携带装甲车辆、大口径火炮、坦克等重型装备和大量后续兵员降落,迅速将机场改造为坚固的军事据点和关键的后勤枢纽
图:在乌克兰战场上,俄军空降部队被极其低效的消耗掉了
不仅俄国内的主力陆军部队,可以源源不断的通过运输机抵达被占领机场;而且这个机场同时又将成为俄军各种航空器——多用途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武装直升机的前沿基地,进一步将更广阔的区域纳入控制范围
此后俄军的作战重心将开始改变,空军负责持续对乌军事目标发起空中打击,并为地面目标提供火力支援;而地面部队则在空中力量的协同下,实施突破、分割、控制、占领,直至乌克兰军事力量投降或者被消灭。
三:俄军的实战表现一塌糊涂,根本不具备实现速胜的能力基础
从实际战场上的表现来看,俄军除了选择在华盛顿时间晚10点左右开战外,上文提及的诸多要点,俄军要么做的不到位,要么甚至没有做。从俄军装备因素的角度来说,电子战信息战能力、精确打击能力的匮乏,是其军事进展受挫的关键因素之一。
战争发起后的48-72小时内,是整个乌克兰人心最为动摇、组织最为混乱、意志最为软弱的时刻;如果各个城市普遍陷入彼此孤立无援、无从得知整体战场情况的心理状态,那么通过宣传和谈判上的操作,是很有可能对单座城市和驻守其中的军事集群的决策群体实现劝降、并由俄军接管的。
图:手机紧急告警是一个可供利用的战术切入点

这里仅以手机为例,无论是苹果还是安卓,其原版系统中都留有特殊的警报设计,用于灾难事件的预警;一旦接到基站发送的警报内容,就会无视静音、黑屏等设置,发出刺耳的铃声和强制消息提醒。
如果俄军能第一时间彻底切断一座城市的对外通讯,然后通过电子战手段向全市所有人的手机发送“乌克兰总统已经宣布向俄军投降”一类的欺骗性消息,短时间内对民心士气的瓦解效果将会非常显著;一旦大多数人失去了反抗意志,少数高层决策者的坚持也将失去意义和效果。
图:星链系统为乌克兰的胜利提供了极其坚固的能力保底
俄军能否用最短的时间孤立、并控制乌克兰各个城市的通信,这一点极为重要,是决定战争成败的第一关键。这种劝降成功的先例一旦出现第一个,再突破其它城市就要容易得多;只有短时间内劝降并控制住多个关键城市,那么乌克兰政局才会在国家并未做出太多抵抗和牺牲的前提下倒向俄罗斯
相反,如果乌克兰军政体系的上下级之间、各城市之间,始终能保持有效联络;一旦最初的混乱时期渡过,形成上下指挥有序、全面同仇敌忾的气氛,那么俄军就彻底丧失了短时间内获胜并控制乌克兰全境的可能性
从流传的战场视频来看,俄军在战争爆发后的多日内,都没有完成包括战争电磁信号控制权争夺在内、针对乌克兰社会的全面信息控制,这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一方面乌克兰依然有能力不断击毁包括苏30SM/苏34在内的俄军高价值装备,另一方面这些装备被击毁、人员被击毙或者俘虏的照片视频又不断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大幅度的强化了乌克兰的抵抗信心。
图:俄军飞机残骸
苏30SM/苏34之所以被频繁击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俄军严重匮乏能在远距离发起精确打击的配套武器。尽管俄罗斯确实研制过多种型号的精确制导武器,但由于性能和可靠性不佳,且价格昂贵,因此实际装备数量很少,实战中对地攻击依然以无制导的高阻力炸弹为绝对主力。
挂上这些无制导炸弹的飞机,飞不高、飞不快、还必须在非常贴近目标的地方进行投弹,因此战场生存能力变得非常差。匮乏精确打击能力的后果,使得俄军一方面不能迅速击溃乌克兰军队的抵抗能力,并导致了己方显著的装备人员损失;还带来了另一个极为棘手和致命的问题,就是附带损伤带来的政治影响。
四:速胜无望后,俄军已经注定面临政治上的全面失败
在城市中,防御一方的军事目标和民用设施、平民大量混杂在一起是难以避免的情况;这既是客观上的别无选择,也是主观上的有意为之。无制导的炮弹和炸弹,不仅偏离目标较远的概率就高,通常本身为了弥补精度不足的缺陷,威力也是在口径限制内尽量往大了去设计;这就导致在城市作战中使用这些武器时,无法避免会造成显著的平民伤亡
在过去的战争附带损伤中,死掉一个人,意味着多出一家与进攻方有着血仇的潜在敌对者。在每个人都有手机摄像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战争附带损伤将会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形成空前牢固的持久记忆,它所引发的政治影响被空前加大了。即使是进攻方在实现占领后,依然要付出远高于以往的政治和经济代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安抚。

图:基于地狱火导弹发展的特殊型号,展开刀片对个体目标进行精确杀伤,取消爆炸式战斗部
因此在近20年来的现代化城市战争——特别是治安战和反恐战反游击战中,类似美国SDB小直径炸弹这样高精度、威力适中的武器,成为了进攻方降低附带损伤、并将军事组织成员和平民实现手术刀式精确切割的关键装备。类似的武器,目前在俄军的装备体系中,几乎是完全空白的。
比如在叙利亚战争中,法国用昂贵的阵风战斗机和精确制导炸弹改装套件,投下了用训练弹改装而成的水泥弹体炸弹;美国研发并使用了完全取消爆炸式战斗部,直接用弹出式刀刃消灭单个人体目标的高精度导弹;中国这些年卖的最好的无人机,在国外战场上使用最多、评价最好的配套武器,也是仅搭载5-10公斤重战斗部的小型制导导弹。
这些武器效能的充分发挥,又依赖于更为安全且经济有效的投放平台——尤其是长航时的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这种无人机专为载人飞机无法实现的长时间低速飞行而优化,可以不间断的实现对战场环境的持续监视,并在第一时间对侦察到的目标发起打击,即使被击落也不会产生人员被俘、伤亡的结果,影响要小得多。而俄军在无人机遂行打击任务上,能力一直非常落后。
图:长航时无人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俄军由于精确打击能力的匮乏,在实际行动中无法实现其避开平民目标、只打击军事目标的作战初衷,而且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平民设施破坏和人员伤亡。
这导致了非常被动的结果:俄军发起作战行动的正当性被进一步消解,国外和俄罗斯国内的反对性政治舆论压力不断加大;乌克兰国民的反抗意识被不断的唤醒,乌克兰平民与乌克兰军方的联系不仅未被精确切割,反而得到了空前的强化。   
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俄国在90年代以来行之有效的地缘战略将会彻底失效。原本通过油气能源等资源基础贸易实现经济捆绑,利用并扩大法德和英美矛盾所形成的战略操作空间,将会完全消失。原本基于传统欧陆(法德)/海洋(英美)矛盾,而被西方自己都斥责为“脑死亡”状态的北约组织;必然会在英美的主导下被重新整合,并持续介入俄乌战争。
结语:
到了这一步的时候,战争就不在仅局限于“俄罗斯 vs 乌克兰”之间,而是必然扩大为“俄罗斯 vs 乌克兰 + 泛北约阵营”,并且不仅包括直接的军事力量对抗,而是涉及到全品类工业产能、整体经济、科学技术的全面对抗。
泛北约阵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除了中国之外,几乎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工业文明国家。
这种情况下,两个对于战场形势起到直接影响的最关键要素:(得到充分保障的)大形复杂技术兵器设备——比如飞机、坦克、自行火炮;经历多年专业培训、作为军队组织结构核心骨架的各级校尉军官;在乌克兰战场上俄罗斯的核心资源可用总量和补充速度,实际上都远远不如乌克兰
图:F-16和JDAM等大量武器,迄今仍未援助给乌克兰
毫无疑问,在基于安全利益的考量下,北约在对乌克兰援助上,一定会选择温水煮青蛙战术,避免战火外溢到乌克兰领土之外。

这会使得乌克兰的总军备力量看起来并不显眼,但是随着战争进程的持续;俄罗斯的重装备和先进弹药会越打越少,生产速度完全跟不上战场损失速度,而乌克兰得到的重装备和先进弹药则会源源不断
图:光着屁股被俘的俄罗斯第 18 摩托化步兵师中校阿尔乔姆·赫勒门迪克

类似的情况同样会出现在校尉这样的军事力量骨干上。
只要乌克兰民心士气不垮,来自泛北约阵营的情报和通讯指挥体系,就会始终维持着乌克兰军队整体上的组织行动能力
,不会出现瘫痪失能。

(注:近日俄军北线的全面崩溃,就与其校尉军官大量阵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而这些关键能力的缺失,以及未来的整治局势发展形势,在俄乌战场上的前72小时内,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暴露。我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前72小时做出了判断:
俄罗斯不可能赢得这样的对抗,必输无疑
(注:事实上现在乌克兰远比俄军打得更像美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