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都很熟悉“何不食肉糜”的故事,大约讲晋朝时天下饥荒,很多老百姓饿死,大臣把消息报给皇帝司马衷时他却一脸不解的反问:
“何不食肉糜?”
很多人就此推断司马衷是个傻子,我认为并非如此,类似的典故西方也有。
卢梭的《忏悔录》中曾经记录了一个故事:
“Enfin je me rappelai le pis-aller d’une grande princesse à qui l’on disait que les paysans n’avaient pas de pain, et qui répondit: 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
意思是有次一位公主听闻当地农民没有面包吃,便提出了她的解决方案:吃奶油蛋糕。
这和智商没关系,一个人对世界的理解,永远局限于自己所见所闻,王子和公主生长在锦衣玉食的皇宫里,都不知“匮乏”为何物,听到有人饿肚子这种咄咄怪事,第一反应当然是根据自己经验推断这些人是“不吃”而非“没有”(什么是“没有”?),所能给出的解答自然便是吃肉或吃蛋糕了。
这种局限,同样适用于底层百姓对上层阶级的想象。
贾平凹在散文《老西安》里讲过一个段子:许多年前,两个西安南郊年轻人站在“大芳”照相馆橱窗前,看着蒋介石的巨照聊天。
一个说:蒋委员长不知道一天吃的什么饭,肯定是顿顿捞一碗干面,油泼的辣子调得红红的。
另一个说:我要当了蒋委员长,全村的粪都要是我的,谁也不能拾。
人类的悲欢,真的毫不相通。
之前蒋方舟做客《圆桌派》聊到自己感情经历,她感叹感情中求而不得才是常态,两情相悦真的是极为罕见极为稀少之事。
但真的是这样吗?
那天看完《圆桌派》我就去问了朋友圈里最漂亮的两个女生同一个问题:
这辈子有没有过你喜欢他,他却不喜欢你的情况?
那两个女生的答案都是简简单单两个字:
没有。
只不过一个是不假思索直接回答没有,另一个是仰起头若有所思片刻后才说没有。
求而不得是种什么体验?至少在感情上,她俩是真的不知道。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民,安晓民之苦?
人与人的差距,有时甚至比物种之间的差距还要大。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能理解刘红英了,不难想象,她大抵是家境优渥、生活安逸,一辈子风平浪静惯了,人生中遭遇的最大苦难便是没法陪女儿过18岁成人礼,失业是什么?贫穷又是什么?她没体验过,她不知道,就算听到,她能给出的解答也顶多是奶油蛋糕。
昨天听完这通咆哮,我居然笑了,笑的是一位如此无法理解别人痛苦的人却举着高音喇叭命令全世界来理解她,尤其最后那句“大家理解一下”,表情之愤怒,声音之洪亮,态度之傲慢,都莫名戳中笑点。
但今天想到肉糜与蛋糕,朝菌与晦朔,我顿时开悟了。
一个人没有经历过他人的苦难,要么无法共情,要么假装共情。
她不过是没有假装罢了。
刘红英,我理解你了。
往期回顾:
扫码加我微信!
更多走心文章
点击下方名片
关注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