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大家都理解的原因,留学尤其是低龄留学忽然又热起来了。很多家长吆喝着要把孩子送出来读书,然后在各种自媒体上,说什么的都有。疫情期间原本销声匿迹的各种靠谱的不靠谱的声音一下子又浮出了水面
作为在加拿大生活多年的低领留学的过来人,这篇文章谈一谈,在加拿大,公校和私校的区别。
作为过来人,对于低龄留学,对于具体到每个家庭的背景条件以及对未来的愿景这个事儿不做评论。但是家长和学生一定要把目的想明白。而我只是想说,对于处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在中国解决不了的事情,到了外国其实也解决不了
有一些人,对于加拿大的教育体系称赞有加,恨不能夸成一朵花。这一点,我觉得还是要辩证地看。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加拿大其实有几套并行的教育系统。
首先当然是本地的公校教育局系统。这个教育网络其实和任何一个具有一定发展程度的国家(无论是像中国这样名义上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像美国、欧洲、前苏东地区)是一样的。而教学大纲,其实基本上也是差不多的。当然,各国教学大纲的知识点会各有差异,有的往前跑得快一点,有的慢一点,但是没有太本质的区别。
而公校的教育局系统,他最主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在12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一个合格的加拿大公民,能让这个合格的加拿大公民在年满18岁之后,基本在这个社会里生活的基本素质,要么去大学深造、要么去工作、要么去当学徒,等等。他并不是说一定要把人送入大学才算成功,也并不是说要培养精英人才的。
这个,是不是和一些心气儿比较高的中国家长的预期有所不同?加拿大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和方式,仔细想想,和现在中国的双减、均质化教育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这里,甚至学校的硬件都是标准化的,很多学校长得全一样,连窗户大小、开门方向都一样。
讲到这里插一句,文章写到这里可能一些人有点明白了。现在被一些留学中介吹乎的神乎其神的OSSD课程,不过就是个安省的课纲而已。他跟高大上这个词并不相干。
那么,这关于加拿大教育体系先进、教学质量比较高的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这个说法是大约20年前开始有的。那个时候,一些中国人以技术移民身份来到了加拿大(那时候还没有低龄留学这一说)。这些人都是所谓苦出身(小镇做题家什么的),在中国稍微有了一些底子,也有了一些高要求,但是种种原因,对中国的教育体系不满意,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上人大附中、实验中学的,不甘心自己的孩子沦落到菜校(老家的学校差距可能更大),也不想让孩子再体验当年自己小镇做题家的日子。
但是来到加拿大,发现这里的环境、包括教育环境比较宽松,而且大学资源比较丰富申请一个世界排名比较好的大学比从中国高考容易得多(包含移民的因素,加拿大有大学文凭的人占总人口比例为52%)。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公校教育当然会满意度比较高。也就是说,这是跟20年多前乃至更久之前中国的二线以下城市的教育水平相比的。
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华人自己。东亚文化(包括中日韩越)中,重视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为了子女有个好前程,也为了家庭的阶层跃升(一般来说移民家庭总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中国家长往往对教育不吝投入甚至不惜血本。这里,投入的意思,一方面是物质投入,比如在财务方面对教育的支持,包括各种课外辅导班兴趣班俱乐部运动队等等,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孩子成长得更加完善,另一方面是家长花费(甚至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的各种软性支持,最不济也是伙夫和车夫,也包括大量的成长过程中的陪伴、督促、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训练等。
与其他一些“放养”族群相比,华裔家长的这种投入效果尤其是也是相当明显的。而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有着近似背景、心态的家庭(无论华人洋人)往往以各种方式聚集在一起,孩子也集中在某一片区的公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所谓的优质学区。这就是多伦多优质公校的由来。而公校教育局招收留学生的目的,肯定不是为了在留学生群体里培养人才,而是为了收学费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家长和学生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往往,他们还不会拿出最好的公校出来招收留学生,一般来说是次好的。
对于现在的小留学生来说,这样的公校适不适合自己的情况呢?是不是也需要搭配一个陪读家长呢?(与美国相比,加拿大的好处就是能陪读)反正完全指望学校肯定是不行的,homestay是否能满足中国家长的预期?各家有各家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还是想明白为好。
再有一个系统就是天主教教育局系统。其实,这也是一种公校,只不过在百多年前创立之初有宗教色彩,是有教会管理的,后来脱离出来有了天主教教育局。在课程上,不过是多了两门宗教课而已。
还有一个小系统就是法语教育局。魁省的事情比较复杂我们不做讨论,在安省的留学生一般也不会去选择法语学校,所以也就一带而过。
再来说说私校。
我们这里所说的私校,其实应该说是独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这个事情要从公校教育网络的形成之初讲起。当年有一帮人,可能当初基本上是物质条件比较好的人、对教育也是有更多要求的人,不太满意公立系统的这种均质化的只是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希望有一种精英教育的方式。于是,就另有一些人,为了迎合这样的需求,创立了私立学校以满足这样的个性化和精英化的需求。这样的学校是独立于已经存在的教育系统之外的所以被称为独立学校(Independent School)。
而全加拿大各个地方都有这样的需求,也就多少都有这样的学校。这是在马车时代,私校也是有服务半径的问题。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以及交通网络的形成,有些私校逐渐发展起来、闻名起来,甚至国际化起来。一些私校由于口碑甚好有历史传承,所以也形成了圈层,所以就有了顶级私校(顶私)之说。在安省,能够公认为顶私的大致不到10所,在BC省也是这样。这样的学校基本都是非盈利性学校,经费主要靠捐赠、自有的投资基金的收益以及不菲的学费。这种学校也被一些人称为贵族学校,尽管这个称呼听起来实在让人不舒服。一些学校还秉承传统是男女分校的。
再往下面一层的优质私校在安省大约有三十所吧,当然大多集中在多伦多和周边地区以及渥太华,最不济也在401高速的交通走廊上。而一些位置过于偏远的私校,我其实是不建议考虑的。毕竟,现在的资源还都是向大城市集中的。这是和美国不同的地方
比较可笑的是,一些人后来成立的盈利性私校,以及一些无良中介,利用大洋两岸的信息差,在介绍私校排名的时候,夹带私货,把今年来成立的盈利性私校甚至写字楼中学和传统顶私并列,颇有拉大旗做虎皮之嫌。
那么如何判断一所私校是否是自己期望的精英型私校呢?对于存在信息差的中国家长如何辨别?最简单的方法是看有没有CAIS的认证。毕竟,认证是要有一定的程序的。而且这类学校一般都会有一个由社会名流组成的校董会。
再下面就要说说一些盈利性私校了。
其实在加拿大,成立一间学校的门槛是比较低的,和申请注册一间公司几乎没有本质的区别。而且由于有大量的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士,招募教师也不是一件难事。在中国和印度的庞大的教育需求带动下,加拿大的教育产业其实是很发达的。教育产业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辅导机构,另一个方面就是能够发文凭的学校。其实来加拿大上学的中国学生有不同的目的,其中既有追求国外精英教育的,也有被内卷搞得很挫败的希望换一条赛道的,甚至也有成绩不行希望能够有一个出路的。
于是在华人界,就有了很多因应这样的需求办起来的学校。一些人是认真做的,甚至不惜巨资买地建校;一些人租用了房屋就开始干,于是就有了写字楼中学之说。有的人办的认真,还有华人班主任,盯得严,以至于有“多伦多衡水”之说。可是跑到多伦多还要卷,不符合另一些人的需要。也有放水打高分的,毕竟这些学校就是靠学费活着的,谁都不会跟钱过不去。可是大学怎么想就是另一回事了。最多的时候多伦多的华人办的私校有将近100所。其中有的学校也把自己搞成了非盈利机构,不过这主要是出于税务上的考虑。而且学校是非盈利机构,不代表不可以给学校高管发高薪呀。总之,存在就有他的原因和理由。
在这里再插一句。被一些人吹乎的神乎其神的OSSD课程,声称在中国上学同时拿两个文凭的,另一头的所谓总校往往就是这样的一间写字楼中学。本来在海外拿加拿大高中文凭加拿大教育机构是真的要派出教师肉身中中国教课的,但是疫情给了网课很大的空间,这个事情就被演化成了这样。这样的文凭含金量可想而知。而这样的事情大学其实是知道而且有一定的方法来判断的。坑吧。
这个事想想就头疼。其实,一些学生的目的性很强,由于加拿大是没有高考的,基本上GPA就是靠学校的老师主观打分,一些成绩上有瑕疵的学生就是看准了这一点。而且,加入加拿大的学生池(留学生也在这个池子)申请大学的难度相比从中国申请一下子小了许多。所以这个事情就被搞成了,疫情前,东到金斯顿,西到伦敦,北到巴里,南到大瀑布,这个范围内的中国小留学生有将近3万人。
那么现在的学生出来,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呢?真的要想清楚。如果错配可就毁了。
未完待续,下一篇,会讲讲公校和私校的具体培养方式。
-End-

扫码添加小助手
加入FS加拿大家庭群
更多留学教育资讯点击关注FindingSchoo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