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用自己做例子,诠释了什么是言多必失。」
在那条 ins 发布之后:
· 摩根大通宣布结束双方合作关系
· adidas终止合作

· GAP下架全线产品

· Jaylen Brown、Aaron Donald与Donda Sports 解约

· Balenciaga终止合作
· Footlocker下架YEEZY全线产品

· 女魔头Anna Wintour及VOGUE宣布与其终止合作

· 被Forbes从亿万富翁俱乐部里剔除

· 经纪公司CAA单方面解除代理

· 金牌离婚律师Robert Stephan Cohen团队单方面解除合作

· 大型巡演取消/纪录片搁置
· 比伯夫妇说与YE不再是朋友
· 前妻Kim在安静几天之后也加入谴责的一方
· ……
毫无疑问,这场风波比之前秀场印花事件闹得更加严重,一天损失 20 亿美元,换谁也要皱眉头;但对于 YE 来说,比起巨额金钱损失,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品牌帝国摇摇欲坠,才是最心碎的。
-
专心做产品的 YE
就是最强 HR
-
从最初与 Nike 合作到与 adidas 名利双收,YE 从来没有停止过拉拢人才,“YEEZY 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服装公司”,不是一句玩笑话。
在公司架构及运营方面,除了跟随 YE 打天下的心腹外,近几年先后聘请 Ivan Ing(前Vivienne Westwood COO)、Eugene Kim(前J.Mendel董事长)、Matt George 担任 YEEZY 的首席执行官,挖来 Deborah Palmer Keizer 做供应链总监(前Gap &Williams Sonoma采购副总裁)、Donté Smith 做财务副总裁(前美国银行&捷豹路虎财务副总裁)。
YE 的招募原则很简单,谁厉害挖谁。
这个原则不仅体现在管理层,更体现在YE的海量设计师资源上。无论是 reddit、ins 等海外社交媒体还是国内的微博、小红书,关于 YEEZY 鞋款的讨论超过千万条,关于设计师的讨论却不到万分之一,你在搜索引擎搜索“YEEZY 设计”出现的关联信息基本都是“Kanye 的设计能力如何?”、“Kanye 设计的____如何?”这类问题,没几个人在意真正筑起 YE 帝国的功臣们。
要知道 YE 手里不只有 YEEZY 一个品牌,还有 DONDA 及其旗下的 Donda Industrial Design、Donda Academy、Donda Sport 等等众多品牌与子品牌,涉及社区基础建设、音乐、建筑、工业、时尚、运动产业等多领域,不少领域都是 YE 第一次接触,这就意味着公司有迫切拉拢多元人才的需求,从 LinkedIn 给出的统计资料显示自 18 年起 YE 旗下公司员工数量持续增长并保持着高人员流动率。
在YE的多年 HR 操作下有三个人很关键,分别是目前担任 Head of Donda Industrial Design 的 Steven Smith、担任  Head of YEEZY Design 的 Nur Abbas、担任YEEZY Creative Director 的 Tessa Matthias。
首先是 Steven Smith,只要你喜欢球鞋,绝对绕不开这位传奇设计师的名字。
1986 年入职 New Balance 第一件工作就是改良 995,先后设计出 996、997、574、675、676、1500等众多经典鞋型;1989 年跳槽至 Reebok 与 Paul Litchfield 带领 R.A.C.(Reebok Advanced Concept)团队研发出 The Pump 技术,1994 年联合 Paul Fireman 力排众议将自己设计的 Reebok Instapump Fury 市售;1999 年来到 Nike 后,设计出多年后被 Supreme 选中的 Zoom Streak Spectrum Plus、被 Stussy 选中的 Zoom Spiridon Caged;2010 年加入 adidas 的 A.I.T.(adidas Innovations Team)团队,参与设计 “刀锋” 跑鞋 Springblade 及 Boost™ 缓震科技的研发。
短短几行字足以展示 Steven Smith 在鞋履设计领域的成就,这也是为什么 YE 会亲自打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邀请他加入 YEZZY,“以前没有社交媒体,几乎没人知道鞋子都是谁设计的,但是我知道”,也正是这句话打动了 Steven Smith,2016 年他上任 adidas YEEZY 的设计总监,上来就用 YEEZY 700 轰炸了球鞋市场,更别提人手一双的 Foam Runner。
YE 一直惦记着 Steven Smith。2016 年合作开始,Steven Smith 处于隶属于 adidas 并参与在 adidas YEEZY 项目中,2020 年悄无声息地,Steven Smith 从 adidas 入职到了 YEEZY;在外界看来一切照旧,反正两家几乎绑定在一起在那边上班又有什么区别?现在再看,区别大了。如今的 Steven Smith 已经被 YE 提拔至 Head of Donda Industrial Design,名义上彻底撇开 YEEZY,直接与 YE 对接(DONDA 装甲车企划就是这二位拍脑门想出来的,毕竟 Steven Smith 也是改装车发烧友)。
第二位是 Tessa Matthias,一直隐藏于幕后的创意推手。
Tessa Matthias 的履历很简洁,2011 年至 2015 年担任 Theory 的高级设计师,2015 年创立同名个人品牌,2018 年加入 YEEZY,仅用一年便从设计主管升至创意总监,一路走的是顺风顺水。
如果你想查找关于 Tessa Matthias 的资料,会发现少之又少,但哪里却又都有她。Kim Kardashian 在《YE》活动时上身的周边 WYOMING KKW、《Jesus Is King》的专辑封面都是她的作品。2019 年秋天,YE 暂停了 YEEZY 线的设计,并让 Tessa Matthias 把精力放在更具实验性的设计上,后续的诸多联名合作与企划我们都知道。
Tessa Matthias 质疑过 YE 的决定会很烧钱,但 YE 认为 “钱不过就是一种人为设定的概念”,完成设计与实现灵感才是最终结果。
第三位则是椅子还没坐热乎的 Nur Abbas。
在今年年初 YE 正困于 Billi Eilish 的负面新闻时,这位前 Nike ACG 设计总监空降 YEEZY。Nur Abbas 的履历不比 Steven Smith 差,职业初期从 maison margiela 工作室助理起步,2004 年担任 GUCCI 设计师,2006 进入 Louis Vuitton 担任男装设计师,2015 年担任 UNIQLO 首席男装设计师,近五年在 Nike 时期同时负责 Nike ACG、Nikelab Apparel、Nikelab 成衣设计。
来到 YEEZY 的 Nur Abbas 和 Steven Smith 等级一样,直接和 YE 汇报工作,全权负责 adidas YEEZY、YEEZY GAP、Stemwear(包括 Stem Player 服装系列及与 YE 的音乐周边产品)全部项目,可以说设计和决策权限远超 Steven Smith。
但是事发突然,目前 Nur Abbas 手里的 adidas YEEZY、YEEZY GAP 等于直接抛掉,众多演唱会的取消也导致 YEEZY Stemwear 可以无限延期,能够让 Nur Abbas 大展拳脚的就只剩 YEEZY 主线服饰,YE 对这位拥有 ISPA、ACG 等机能户外设计与奢侈品设计背书的设计总监寄予厚望,同时未来品牌设计走向与品牌定位都在等着 Nur Abbas 作出决策。
除了上面三位,设计出 Air Max 97、Air Zoom Spiridon、Air Max Plus 的 Christian Tresser,鬼才设计师 Sasha Kanevski,知名概念设计师 Cesar Idrobo 等各领域知名设计人才都就职于 YE 麾下。从 2015 年至今,YE 靠着自己的光环吸引并打造了一艘设计领域的 “银河战舰”,现在 YE 可能也在亲手毁掉它。
-
走与留
都是一场对赌
-
现在这个阶段,影响 YE 麾下设计师们去留的因素,无非两个原因:
· 对 YE 的认知是否转变
· 可调用资源的改变
每个人对 YE 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YE 最初创立 YEEZY 的时候带着一种 “不破不立” 的气场,怼天怼地的同时,从来不吝啬对创意、科技、设计的向往。带着自己的小兄弟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无论是初代 350 还是 750 一波接一波的革新人们对球鞋的认知。加上 2015 年 YE 开启独立 YEEZY SEASON 线(虽然现在已然停摆)宣告个人品牌的未来规模,不少设计师将「野心+伯乐+金主」与 YE 划上了等号。
2016 年 YE 的住院精神治疗风波,人们大多还处于同情状态,觉得是舆论与各方压力毁了这个天才,非但没有被吓退,反而还吸引了一批人才加入 YEEZY(前文提到的首席执行官/财务副总裁等职位变动均为 2017 年前后发生),他/她们觉得 YE 痊愈后会将精力全部投入工作中,即使 YE 说自己“我像《死侍》一样,真的精神崩溃了”。
今年的舆论爆发点在于 YE 多次反复踩到不同人群的底线,包括最支持他的非裔群体。尤其是质疑「BLACK LIVES MATER」与 Gabriel Karefa-Johnson 引发的连锁反应,导致曾经亲密的好友、支持者与 YE 一夜之间反目(包括 Tremaine Emory 的爆料、Gigi Hadid/前女友 Julia Fox 的站队)。就在人们快淡忘的时候 YE 又一番言论得罪 George Floyd 家人引发非裔群体的不满,随即又因为反犹太言论推上风口浪尖。
一直强调只认实力不看出身的 YE 团队中不乏少数族裔成员,对于他们来说 YE 的言论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以 Donda Academy 为例,犹太裔教师 Tamar Andrews 直接选择辞职,同时 YE 的言论还连累到校队无法参加 The Scholastic Play-By-Play Classics 主办的高中联赛,一群急需曝光和战绩的天赋高中生变得无球可打。
而对于设计成员来说,这场闹剧带来更大的影响是「资源缺失」。
产品下架、VOGUE 不再报道 YE 对他/她们来说都没什么影响,但 adidas、GAP、Balenciaga 解除合作影响可就大了,因为设计是需要经济支撑的。因为 YE 的广泛涉猎,团队组成相当复杂,你可以在同一间办公室遇见雕塑师、建筑师、色彩设计师、化学家(是的为了呈现最好的色彩 YE 聘请了化学家和专业色彩设计师研究作旧工艺)、制版师等等职业人群。设计、开模、改版、再版等流程所需花费的人力成本与经济成本并不是小数目,失去了品牌巨头们成熟的产业链,想要为所欲为的打样很难。
除去经济层面,技术支持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就像 YEEZY 350 搭载 BOOST 一样,想要实现设计构思离不开技术支持,仅失去 adidas 手中的技术专利和设计档案,对 YEEZY 鞋履的设计与生产都会造成巨大影响。
与此同时,品牌们解除合作的决定,相当于众多推进中的企划直接被砍掉,从上到下的工作安排全部被打乱,参考 YE 与Skechers的会面的结果,短时间内应该也不太会有品牌会接盘。包括 YE、Nur Abbas 在内的管理层需要尽快决策接下来的设计方向(尤其是 Steven Smith 手里的汽车与住宅等烧钱项目)。
面对各方的围剿,YE还没有在企业或品牌层面作出实质性的改变(至少没公开),他会如何留住辛苦挖来的人也是未知,倒是各位设计师和管理层没准会先他一步作出决定。
你觉得 YE 还有机会翻盘吗?
中国羽绒服设计师品牌
正在入侵海外杂志
听 ICE 和 KIKI 说
跟野外专家硬核探险 48h 很有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