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届时,冰雪运动员们将在赛场上幻化为“冰雪精灵”,绽放迷人身姿与光彩,让观众感受冰雪竞技与魅力。
在这场冰雪盛会中,摄影记者如何抓拍运动员比赛时的精彩瞬间?定格独属于北京冬奥会的风采,摄影记者需要注意哪些摄影窍门?资深冬奥摄影记者有哪些秘诀分享?
带着这些问题,《传媒茶话会》联合庖丁解news共同对话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记者(已退休)李石营,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王霞光,中新社摄影部原主任、中新社香港分社摄影部原主任贾国荣,新华社摄影记者费茂华,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报社社长赵迎新,工人日报摄影记者许之丰。
一、做好赛前抗寒准备
不同于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对于运动员和摄影师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寒冷。因此摄影记者首先要做好抗寒准备,特别是在户外拍摄雪上项目时,要给自己和机器都做好保暖措施。
对此,体育摄影界的大咖们建议:
1.可以咨询体坛老将或者户外运动商店,选择抗寒又轻便的服饰、了解器材如何保温;
2.多准备几个电池,因为寒冷的天气会降低电池的功效;
3.准备一个备用机身,以防天气寒冷相机故障;
4.脚上一定要穿保暖的防滑鞋,特别是拍摄高山滑雪大回转、越野滑雪和速降等项目时,需要爬雪山,因此雪地钉子鞋、墨镜、手套要备好,并保持手的灵活;
5.口袋里备点巧克力、燃料棒或人参糖等补充热量的食品,维持一定的热量;
6.提前在摄影经理那里拿到摄影背心,有了摄影背心,你能去到较好的拍摄位置。
二、提前到场,选好位置和角度
冬奥会运动项目主要分为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共有7个大项,分别为滑雪、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射击),还有15个分项,分别为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越野滑雪+跳台滑雪)、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雪车、钢架雪车、雪橇、冬季两项和109个小项。
要想把所有项目拍完不容易,再加上三个赛区——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地方不同,且我国的强项主要是冰上项目,所以拍摄时有必要作出选择和取舍。
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竞赛项目
无论主拍哪些项目,记者一定要提前到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提前到达指定的摄影点,既可以占好位置、观察赛场,也可以早点让镜头上的水雾化掉,还能拍到运动员自然的热身照片。
到达赛场,怎么选择好位置?大咖们给出这些建议:
  • 记者可以先上网搜索比赛场地的信息,提前到场,根据现场的天气、温度、阳光、光源等,选择两三个看中的位置,以备不时之需;
  • 找不准好位置时,可以参考国内外经典照片所选择的位置,也可以在国内外老记者身边扎堆、学习借鉴;
  • 同时,也要有自己独特的位置和角度,便于拍出独家佳作;
  • 占不到好位置时,可以去高角度看台,或干脆不拍冲刺,拍摄冲刺后的运动员更有韵味的画面。
具体到单个比赛项目时,以下这些好位置、角度可以选择:
武大靖获得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金牌。许之丰 摄
冰上项目:
  • 如短道速滑、大道速滑(速度滑冰)等拍摄位置多选在终点线、起跑线和弯道,可用低角度近距离拍摄,能拍出激烈角逐和冲刺瞬间,也可以选择挡板外平行视觉的位置;
  • 若选择在观众看台,可用高角度拍摄,以洁白的冰面为背景,拍出开阔气派的场景;
  • 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的拍摄位置可以选高角度拍摄,也可以选在裁判员一侧的看台中间及两侧,或运动员做典型动作的方位;
  • 冰球则应在靠近球门看台的一侧,若媒体是奥林匹克摄影队成员,还可以在球门后面安装遥控超广角或鱼眼相机;
  • 拍摄冰壶,可选择面对运动员低角度的位置,以冰壶为前景,拍摄运动员专注的眼神;
  • 雪车、雪橇最好选择高角度带上雪道背景的位置,或者侧面慢门追随;
《花好月圆》,许之丰 摄
雪上项目:
  • 高山滑雪对摄影记者限制不多,建议提前到场,根据你的需求和周围的环境选择,尽快占据最有利的拍摄位置;
  • 在跳台后高角度位置拍摄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易出画面也容易拍摄,也可以选择赛道正面位置拍摄运动员大飞姿态,若选择正下面,要注意跑焦问题,或者侧面拍摄空中滑行,更具动感;
  • 越野滑雪以山上的丛林为前景的穿越更显浪漫;
  • 雪上项目也可以选择在终点,抓拍运动员情绪。
2014年索契冬奥会,男子空中技巧比赛。王霞光 摄
三、这些时机易出精彩瞬间
占据好位置后,还得详细了解所拍摄的比赛项目和运动员,清楚运动员哪些时候最容易出精彩瞬间。这需要记者把握好拍摄时机(指比赛过程中相对较长的拍摄机会)和拍摄瞬间(指运动员在刹那间的技术动作或情感表露)。
比如,这些时机和瞬间不容错过:
1.短道速滑、大道速滑(速度滑冰)起跑线上的拍摄时机易被忽视,起跑时由于运动员发力的蹬冰力量大小不一,滑行速度也不一样,且运动员都在拼命争抢里道,此时用慢门拍摄便容易形成虚实相间、错落有致的动态效果;
2.短道速滑最好的拍摄时机是运动员出发后的第一圈,这时刚出发的运动员不会拉开太大距离,待第一圈跑完后比赛队型才会逐渐拉开,越往后间隔距离拉得越大,拍摄效果也就越差;
3.短道速滑、大道速滑(速度滑冰)等较长距离项目比赛的中段时间也是很好的拍摄时机,这个阶段的滑行速度较刚出发和冲刺时要相对稳定一些,同时由于比赛距离较长,拍摄的机会较多,可以反复多次拍摄,以增加作品的成功率;
4.运动员竭力冲刺的瞬间和身后队员的衬托也是不错选择;
5.弯道超越充满竞争性,这时易出现意外和冲撞,运动员容易被挤出赛道,撞向栏板,这些画面能表现竞技的激烈性;
6.大道速滑中力量、孤独、坚韧的瞬间,可以通过眼神表达;
7.花样滑冰中的大滑、旋转、跳跃、高空抛接等高难度动作,优美的或激情的情感表达都是较好的拍摄瞬间;
8.除去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与田径接力赛类似外,像追逐赛、冰壶、高山滑雪等团体比赛,还是要以拍摄个体队员或多个队员的画面为主,团体比赛的大场面不太多见,拍摄出精彩瞬间的效果有限;
9.跳台滑雪、北欧两项等雪上项目中跳台上的飞翔和速度感可以通过慢门追随,用光线、色彩或其他运动员的衬托,来增加动感;
10.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腾空、完成动作、着陆时易出精彩照片;
11.比赛中的突发事件极为宝贵,要做好准备随时捕捉意外瞬间;
12.获胜后欢呼的场面、披国旗的一刻和拥抱的瞬间都值得拍摄,别忘了背影也是一种动人情绪的表达。
盐湖城冬奥会,杨扬获得中国冬奥会首枚金牌。赵迎新 摄
四、掌握慢门追随等技巧
摄影记者扎堆在好位置、好角度时,同台竞技,拼的就是拍摄技巧。
助力冬奥摄影记者拍出好照片,大咖们分享了以下拍摄技巧:
1.运用慢门追随拍摄,如横向追随拍摄、纵向追随拍摄等,让画面焦点拉出风驰电掣般的线条感;或者使用变焦爆炸式拍摄,突出中心选手的姿态。
慢门拍摄的基本规律是:距离被摄物体越近,快门速度越快,距离被摄物体越远,快门速度越慢;使用长焦距、超长焦距镜头拍摄,快门速度较快,使用中、短焦距镜头拍摄,快门速度较慢。
使用横向追随拍摄时,首先将相机程序设置在高速连拍。
其次,将拍照程序设定在快门优先,快门速度设置在1/30秒或1/60秒(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要注意快门速度过慢会影响画面主体的清晰度,快门速度过快慢速拍摄效果又不明显。
然后,小幅度追随拍摄时两臂紧夹在肋骨边以腰部为轴心移动,提高稳定性;在大幅度追随拍摄时,两臂则悬空操作,这样幅度较大这操作会更灵活。
最后,在横向追随拍摄中,照相机的移动速度和移动幅度,要根据运动员距离的远近以及运动速度的快慢来决定,这将是决定作品成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雪中光影》,横向追随,李石营 摄
‍‍‍‍选择纵向追随拍摄,需要注意几个环节:
(1)将被摄人物置于取景器中心,镜头的变焦作用会形成画面由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线条的效果,这时照片的最清晰点就在画面的正中心位置。
《出发》,纵向追随,李石营 摄
(2)变焦过程与按快门要同步进行,只有在变焦过程中拍摄,才能拉出虚化的线条。
(3)要掌握好变焦环的旋转速度和旋转的幅度。变焦环的旋转(或推拉)要做到快转和匀速,变焦环旋转(或推拉)的速度越快,放射状线条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4)尽量选择杂乱无章或山林树木等作背景,这样镜头在变焦拍摄时才能形成放射状线条。
2.大胆使用长焦拍摄,汲取画面精华,动作手势和表情的特写效果,往往格外出彩。
3.“满”构图之余,留点空白余地。
特别是拍摄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时,既要将人物形象拍全、拍饱满,也要留有充分余地,因为正面拍摄运动员要不断地向前运动,如果画面过满,镜头在变焦过程中,会将画面中的人物推拉出相机的取景框之外,不仅构图上缺少空间感,画面中的人物也会因此“缺胳膊少腿儿”甚至“没头没脸”。
《炫舞精灵》,费茂华 摄
4.拍摄花样滑冰的高空抛接和快速旋转时,可要选用1/250秒或1/500秒的快门速度,定格瞬间。同时在拍摄中,最好使用大口径的长焦距镜头,以达到虚化背景、突出主体的目的。
5.运用现场灯光、阳光与运动员的动作形成构图,也可以运用冰面,冬奥会标志等象征性背景进行构图。
此外,大咖们提醒,拍摄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 竞技体育拍摄禁止使用闪光灯,这是一项铁的纪律;
  • 拍摄花样滑冰、冰上舞蹈要注意画面简洁,避开四周广告牌对人物形象的损伤;
  • 拍摄雪上项目,要注意逆光问题。
总的来说,冬奥会对摄影记者来说是智力与体力的综合检验,只有做到眼尖、嘴勤、脑勤、手勤、腿勤,才能诞生更多佳作。
本期嘉宾
李石营
李石营,人民日报海外版高级记者(已退休),从事新闻摄影工作40余年。参加过香港回归报道、澳门回归报道、邓小平同志逝世报道等重大报道,参加过十年“两会”报道以及奥运会、世界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全运会等大型体育比赛的采访报道。
先后出版过《体育摄影理论与实践》《动感魅力》《竞技体育摄影》摄影专著。2007年被日本佳能公司选为专业摄影讲师,并为李石营等国内六位摄影专家拍摄了《光影六韬》专题片,在日本多家电视台播放。
从影四十余年来多次在国内外体育摄影大赛中获奖。1989年、1991年两次被授予“中国体育摄影十佳”荣誉称号。2004年  被评选为“中国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
王霞光在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采访
王霞光,人民日报社高级记者。从事新闻采编30多年,曾参与《环球时报》创办。长期担任人民日报体育报道负责人,先后采访了5届夏季奥运会和3届冬季奥运会,以及上百次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
贾国荣
贾国荣,曾任中新社摄影部主任、中新社香港分社摄影部主任,中新社驻美国洛杉矶首席记者、中新社编委会委员,曾获得“范长江新闻奖”。分别于2002年以《中国体操夺冠赛》获45届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体育类单幅铜奖、2014年以《杠上争锋》获得57届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体育动作类金奖;2003年以《莫斯科飞传捷报》获得全球华人摄影特别奖,更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费茂华在平昌冬奥会障碍越野比赛中
费茂华,新华社摄影记者,曾参加过两次冬奥会报道。
赵迎新在莫斯科报道申奥全过程
赵迎新,摄影人,策展人,出版人,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摄影报社社长。曾任新华社摄影部编辑记者。曾参加香港回归、国庆 50 周年庆典、北京申奥成功等重要报道。担任过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摄影运营官。
许之丰
许之丰,工人日报摄影记者。1985年进工人日报至今从事新闻摄影报道。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参加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一系列大型活动的报道,以及奥运会、残奥会、足球世界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亚运会、全运会等一系列大型体育活动的报道。
荣获1998年抗洪全国优秀新闻摄影记者,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15年获得中国记者协会颁发“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年纪念”勋章。有多幅新闻摄影作品在国内外摄影比赛和展览中获奖。
资料参考:《如何拍摄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
文中图片由对话对象提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使用
编辑|蒙娜丽莎
近期热门文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1YWE05K1】获取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