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2022年1月24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媒茶话会主办,中科闻歌承办的首期“中央民大传媒茶话会”在京召开。
沙龙以“冬奥来临,如何利用体育赛事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邀请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新华社和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等高校和媒体的资深学者、业界专家,嘉宾们都聊了啥?

时隔14年,继2008年夏奥会后,北京即将举办冬奥会,也将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国际传播的重点是什么?怎样讲好中国故事?
这些事项应注意 
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曼丽提出三点注意事项。
一是利用冬奥会开展国际传播应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厘清向世界讲什么样的故事、展示什么样的形象、传递什么样的精神。要能够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北京冬奥会的立场做出预判,主动向世界传递具有话题性和故事性的内容,做好议程设置。
二是重视和社交媒体的信息互动。管理部门和媒体应该关注在中国学习、工作的对华友好的外籍人士的需求,为他们制作和传播视频提供便利,注重释放民间声音,淡化官方色彩,以便借船出海,产生更好传播效力。
三是关注内外网评论,及时释疑解惑。各国体育迷、体育爱好者都在关注北京冬奥会,他们会在社交媒体上发声。对于外网一些不实之词,猜测、误解等,管理部门、媒体应该密切关注,及时予以澄清,避免出现舆情危机。对于中国网民过激言行,应该及时引导,避免出现不良影响。
怎样报道冬奥会才能讲好中国故事?专家们总结了五招儿。
1.呈现真实、鲜活的个体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人民体育出版社总编辑王成提出:“利用体育讲好中国故事要见人、见事在具体的、鲜活的事件中开展报道,不要刻意开展整齐划一的展示,而是注意挖掘运动员的个人经历和个性魅力。”例如,傅园慧的“洪荒之力”火遍全网,中国运动员的精神状态、表达方式呈现出阳光、积极向上的一面。再如秦凯夺冠后现场向女朋友求婚,非常感人,中国人感到新奇,外国人感到中国非常富有人性。
北京冬奥会将是新华社体育部资深记者刘阳参加的第10届奥运会,她认为奥运会是树立中国形象的好机会,挖掘体育报道的潜力,改变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从而塑造中国生动、立体、全面的形象。
“奥运报道的核心是真情实感,这是破除西方偏见、展现中国运动员形象和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刘阳进一步解释说,真情实感是人性的共鸣,运动员表达的情感、言谈举止就是在帮助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这就是体育的魅力。“多去报道鲜活的中国人,自信的、爱家的、豁达的,避免千篇一律。
在东京奥运会上,相比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37岁的举重运动员吕小军并不被看好,然而获得金牌后他凭借个人魅力征服了在场媒体。外国记者问他夺冠后的感受,吕小军没有说非常激动、感谢教练,而是回答:“我非常感谢我爱人,因为她每天都在接送我的两个孩子。”人性是共通的,朴实的话语打动了记者。
2.报道要有取舍、找角度
刘阳还提出,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做报道要有取有舍,有时候不完美也是一种美。“报道运动员,除了个人优秀品质,也可以写一写人性的脆弱,训练比赛中的自我怀疑,最终战胜自我,这种波折会让运动员的形象更为立体。
吕小军在东京奥运会比赛中,一共举重六次,第一举上来就失败了,赛后刘阳问他为什么失败?吕小军回答“那一刻我害怕了,直面人生黑暗,我害怕了”。这样的话更深刻,每个人都是脆弱的,并不是完美的。
3.洞察体育赛事趋势
“体育新闻报道的从业人员低头拉车的时候多,抬头看路的时候少,建议加强对规律的把握,研究、摸透体育赛事转播的规律,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岭涛认为,我国在奥运会优势项目的转播上具有优势,但对于国民熟悉度低的项目转播尚存不足,应积极探索体育转播规律,并结合新兴技术开展体育传播创新。
李岭涛提出未来体育赛事转播的趋势——“五全”,即全视角收看、全空间收听、全方位接触、全流程参与、全感官感受。“五全”让观众在家里看转播跟到现场看比赛的感受是一样的,做到这五个方面体育赛事转播才能有好的发展。
具体来说,想要做到“五全”需要在7个方面下功夫:个性化、陪伴式、沉浸感、参与性、垂直性、延伸性、轻量级。
4.善用中国方法、特点讲好中国故事
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奥运宣传片就是中国国际传播的一道缩影。从突出金牌选手,到关照全体代表团成员、讴歌奥林匹克精神本质,再到用国际化视角向世界讲出中国故事。
“可以看到2000年以来我国奥运宣传片的叙事角度、叙事方式的明显变化。”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教授秦瑜明认为,体育赛事是承载文化传播的良好载体。
2022年亚运会将在杭州召开,宣传片《过年》将中国春节与亚运会有机结合,就是以体育赛事承载传统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典型案例。秦瑜明总结说,“我们接下来还要善用自己的思路、方法和特点来讲好中国故事。希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为中国国际传播的转折点。
5.技术赋能冬奥报道、国际传播
“用大数据与AI技术驱动决策,赋能冬奥报道和国际传播。”中科闻歌智慧教育事业部总经理蒋水宾详细介绍了中科闻歌的服务内容、服务范围和服务形式,从知识、平台和研究分析三个层面展示了服务冬奥国际传播的具体内容。他提出:“从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再用数据阐释信息的价值,最后用数据辅助各单位做决策。
关于“中央民大传媒茶话会”
“中央民大传媒茶话会”旨在为新闻传播学界和传媒业界搭建对话交流平台,聚焦社会前沿、共话行业热点,服务于新闻传播实践与研究的交互融合。“中央民大传媒茶话会”每年拟推出十期,每期邀请5—8名学界和业界嘉宾就行业前沿问题深入探讨,打通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助力传媒行业、传媒教育和传媒研究的协同发展。
首期“中央民大传媒茶话会”由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特聘院长张昆教授主持,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传媒茶话会创始人刘灿国发表致辞。
近期热门文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1Z9W6OAA】获取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