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经济工作,在党早期领导的工人运动中,就已经进行了金融活动的探索;在革命战争时期,党不仅高度重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也高度重视经济斗争……经济日报推出“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从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角度,选取不同时期经济工作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变化,展现中国共产党100年的辉煌历程,告诉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
第33届中国经济新闻奖吸引到全国226家媒体,共推荐962件参评作品,经济日报凭何获得特别奖?
今天,《传媒茶话会》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胡正荣,点评第三十三届中国经济新闻奖特别奖获奖作品,经济日报系列视频报道《党史中的经济档案》。
作品原文
(点击文章标题跳转对应视频)

党史中的经济档案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

7.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中国土地法大纲》

作品点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021年是党的百年诞辰,党史的学习教育是这一年的时代主题。鉴古知今,知史明志,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在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为具有权威性、导向性、影响力与高质创作能力的主流媒体,应当在党史的学习与宣传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讲好“党史故事”。第三十三届中国经济新闻奖特别奖获得者,由经济日报出品的“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正是在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中推出的优秀党史学习教育新闻专题作品。
“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从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角度出发,见微知著,不仅梳理了建党以来党在不同时期经济工作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也在抽丝剥茧中映照出党在经济建设中的观念变迁,在百年党史历程的宏伟画卷中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新闻专题作品,该系列视频兼具应有的详实和深度,同时也展现出了高度的聚焦性,从选题策划到拍摄制作,体现出了经济日报在内容生产方面的敏锐度和创作力,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准。
一、立足优势:聚焦党史中的经济层面
一部完整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党的自身建设史;二是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层面的工作史,党的百年历史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党的经济工作史。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主义新时代,经济建设都是党的中心工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远景目标更是离不开经济的腾飞。因此,想要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习、理解党的百年历史,党的经济工作内容必不可少。
但同时,经济建设也是党的工作中的难点之一。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口中的以高度发达的社会化生产力为前提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建设是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经济现状和严峻的内外形势当中开始的。党的领导下的经济建设在内忧外患的境况下,突破重重困难险阻,从白手起家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一步走来都无比艰辛,但同时也在创造着中国腾飞的奇迹。
在既有的党史学习教育材料当中,内容涵盖各方各面,但缺乏有关经济的系统性新闻专题类视频作品,经济日报敏锐地发现了这个现状,利用自身在经济新闻领域中的优势,创作出了“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填补了这一空白。该系列视频聚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层面,用18个视频作品,串联起了从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百年来党在经济建设当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百年来党的经济建设工作做出了全面、系统、生动的总结。
二、全局呈现:深度聚焦重大经济历史事件
党史的学习教育要建立在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之上,要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党的历史。这要求我们在党史的学习中不能笼统化、表面化,仅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是不够的,而是要回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当中,通过剖析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案例,从而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什么“行”。
“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以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金融实践探索——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开始,用18个处于关键历史节点中的事件将百年来党的经济建设工作铺陈开来,每一个事件都做到了详尽地描述,让观众能够领会到这一事件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未来中国发展所起到的影响,更能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经济建设工作当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发挥的优秀才能。
其中,无论是土地政策的更迭,还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抑或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到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胜利结束, 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工作理念正一步步走向成熟,推动着中国的经济建设正一步步迈向辉煌。只有如该系列视频一样,从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中出发,才能将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学透、悟透。
此外,从历史事件学党史并不意味着将党的历史割裂成一个个的孤立的个体,而是要在一系列的事件当中找出其内在联系和逻辑,从而把党的路线政策的历史发展搞清楚。
毛泽东曾经指出,党史的学习研究要采用“全面的历史的方法”,即“弄清楚所研究的问题发生的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把问题当作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过程去研究”。因此,在党史学习教育当中,也应当学会把微小的历史细节放到宏大的历史语境当中,从当时的时代环境出发,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以及怎么样。
“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经济工作史通过18个历史事件来展现,在充分讲述该事件的同时,也注重每个事件彼此之间的联系,如从井冈山《土地法》的发布,到农村改革、农业税的取消,再到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用三分之一的体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始终将农村的经济问题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
与此同时,该系列视频在讲述某一事件时,也着重强调了事件的时代背景,使观众能够理解这一事件背后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如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是为了解决解放区货币种类繁多、比价不一等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三线建设则是为了应对动荡的国际局势、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是为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低潮打入了一剂强心针,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三、影像赋能:真实档案资料焕活历史时刻
党史的学习教育不仅要关注如何学,也要关注如何讲。历史是复杂的,也是多元的,如何将一个历史事件抽丝剥茧,提取出事件的主要内容,是讲好党史故事的关键。经济日报出品的“党史中的经济档案”系列视频从讲述方式、讲述文本和讲述形式三个方面,深度聚焦在党的经济工作史中的主要内容之上,为讲好党史故事做出了典范。
从讲述方式看,该系列视频将目光聚焦在“经济档案”之上,以历史文献、旧址遗迹等具体的、真实的物件为引,展开某一历史事件的讲述,不仅能够将观众快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当中,也能够使观众对这一历史事件有着清晰、生动的认识。
系列视频的第一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中,用一张由该合作社发布的股票凭证,引出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金融实践探索;第八集《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中,在开始就向观众展现了作为中国人民银行旧址的“小灰楼”;第十六集《取消农业税》,则是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开始,见证了在党的领导下,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
从讲述文本看,该系列视频严格践行了“短、实、新”的文风要求,文本数都控制在千字左右,视频长度也控制在四分半之内,言简意赅,既能将历史事件的始末完整叙述出来,同时也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观众的收看习惯。同时,该系列视频的文本做到了字斟句酌,逻辑严密、言之有物,一步一步将历史事件中的主要内容展现给观众,其中的每一处数据、每一个史实都查之有据、引之有典。
从讲述形式看,该系列视频充分发挥了视频在讲述党史故事方面的优势,每一句话都有与之高度匹配的影像资料和素材,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现实拍摄的视频素材、近百幅动态图形图表以及视频后期包装技术之间相互配合,将历史事件完美地还原出来,帮助观众对历史事件进行理解。
点评嘉宾

点评人:胡正荣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任第六届、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校长、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等。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舒伦斯坦媒介、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
著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传播学》(主编)、《中国国际传播发展报告(国际传播蓝皮书)2017》、《全球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7》、《新媒体前沿2017》、《中国文化发展1978—2018》、《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等。
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英国西敏寺大学荣誉博士。中宣部、中组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际传播人选。
作者:胡正荣,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樊子塽,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
编辑|大松鼠
  END  
近期热门文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6C47I3NG】获取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