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25篇报道,近15万文字,200多幅图片,3000秒视频;16篇被全网置顶推荐,700多家媒体转载,超20亿触达人次,8000多万阅读量,上百万评论点赞……2022年1月,央广网推出的《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回顾了过去一年各地收获与成就,展望未来的发展与期待,也见证了新闻特稿的新风扑面。
数据背后是锐意创新,《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践行“四力”和媒体融合传播,将文、图、视频与传播完美融合,由点到面,情深意切,助推“开局”系列报道开新局、刷屏出圈。
《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展示了新闻特稿的力量
一、明确报道标准,以深度观察引领客观叙事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开局”首考成绩如何,自然而然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新闻话题。
怎么报道开局有看点,如何推陈出新强传播,需要媒体认真研究构划。早在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之际,央广网就及早着手,精心设置议题,重点进行谋划。考虑到2021年时间节点特殊,既要立体、鲜活讲述我国各地各行业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深刻诠释人民至上、规划引领的价值理念,也要聚焦“十四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思考,为后续工作推进提供借鉴。讲好高质量的中国故事,各地实践是最重要的见证,而特稿无疑是最好的形式。
各地稿件选题点富有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
为此,在《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中,央广网确定将报道对象锁定为各省区市,报道内容不少于4500字,以全媒体形式展现,报道主旨要求体现新作为、新气象、新思考,并明确报道的三个标准。
一是富有温度。把镜头对准基层、对准一线,深刻解读“十四五”规划与个体所蕴藏的内在关联,充分展现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鲜活画面,捕捉有温情、沾露珠的动人故事,激发人与家国的情感共鸣。
二是突出特色。各地绘制“十四五”规划有不同的定位与特色,各行各业也有不同的特点与成就,要紧紧围绕地方“特色”和高质量发展做文章,将当地发展与众不同的“着力点”和体现特色的“闪光点”精彩呈现,讲好地方好故事。
三是深远考量。强调多维度看问题,善用“显微镜”,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客观分析、深入研判其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理性思考赋予报道更高的站位和深度,让报道更为辩证客观,达到宣传、引领、借鉴的突出成效。
《开局十四五》聚焦“深”,由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等主题切面进入,从产业观察变化,从数据梳理变迁,观路径,看成效,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典型案例,寻找“新时代赶考要怎么办、开局要如何干”等问题的答案。在打出各地差异化、写出新鲜感的同时,深入呈现开局之新成效、新气象,从而让报道有思想、有深度。
二、践行“四力”理念,沉浸式报道引发刷屏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这是央广网始终坚持践行的方向。在《开局十四五》采访报道,“四力”融汇其中。
这点从报道中可见一斑。1月4日所推出的《开局十四五》首篇报道《广东:携手港澳“破浪前行” 跑出大湾区“加速度”》,通过合作区、大国重器、无人农场等一组数据,回顾这一年广东的重要时刻,以人物故事感受大湾区的时代脉搏。1月13日所推出的《江西:“改道超车”打造世界VR中心 万鸟翔集见证美丽鄱阳湖》,从江西“四面逢源”的区位优势说起,逐层深入分析江西在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再创“江西制造”辉煌、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以及增创绿色生态优势、实现经济增长“含金量”和“含绿量”同步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全文涉及14个人物采访,将开局之气象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画面感油然而生。
海南特稿解读海与陆的特色
新媒体进入读题时代,《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标题独具匠心、富有特色。比如,《浙江:打造红船起航地“共富样板” 勇毅笃行不负绿水青山》《福建:追梦数字中国星辰大海 向海图强这边风景独好》《贵州:大数据赋能大生态“智慧芯” 中国天眼守望“黔”景无限》……这些标题简洁平实,生动地概括了报道区域的特色,又富有情怀,带有极强的画面感和浓郁的网感,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引起受众强烈共鸣。
好标题的作用事半功倍,而好的文章开头也非常关键。黑龙江报道开头首段“这里,是北国仓廪,关乎天下乐安;这里,是共和国工业的摇篮,书写着新一轮振兴的光荣与梦想。”山东报道开头“九曲黄河,在山东入海,黄蓝交汇,无比壮丽。”安徽报道开头“‘十四五’开局之年,‘上进生’安徽,风头正劲!”这些开头清新自然,接地气,直接服务主题,并与结尾文字相互呼应,提高内容的感染力,为报道增色良多。
谋篇布局方面也体现精心匠心。《开局十四五》要求每篇报道必须体现3个以上中心点,每个中心点必须有不少于2个案例。在河北报道中,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三件大事,将笔触、镜头对准河北的发力点,同时关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展现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养老服务的河北答卷,回答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新时代之问,5000余字,一气呵成。在吉林报道中,以立冬、小雪、大雪、大寒四个节气为轴,以四个人物故事为线,通过一个个奋进者的故事和一组组翔实的发展数据,呈现出“十四五”开局之下的吉林万千气象,展现了吉林的大国粮仓之基和开拓创新之魂。这些报道既有点又有面,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河南特稿多角度呈现开局之新
精炼表达,精致呈现。总体来看,《开局十四五》这组报道,从标题制作到结构安排,从内容提炼到图片搭配,从整体到细节,都贴合网民阅读习惯进行构建,情绪饱满,富有特色,接地气、聚人气、鼓士气。“深入一线的脚力、见微知著的眼力、理性分析的脑力、清新自然的笔力”于一体,让这组报道从成稿之初便与众不同。
如此,报道能引发强烈的社会共鸣,好评如潮,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创新融合传播理念,多平台首页首屏置顶赋能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传播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各种传播高度融合,产生“聚变效应”。全媒体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呈现形式,为受众提供立体的全方位的新闻体验。
为增进认知和视频平台传播,《开局十四五》每篇专门制作了100秒左右的短视频。视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金句原声音频为统领开篇,以快闪形式,以数据为线,展现了各地开局之年成果。这种由视频、文、图组成的特稿,角度新颖,内容厚重。
广东开篇视频以数据作答新成效
在新闻传播手段上,《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推出时,首先在央广网PC端和客户端发布;依据平台特点,对内容、版式进行重新包装,在微信公众号以及第三方平台转发,实现多角度全覆盖的传播矩阵。通过整合不同媒体资源和传播规律,变单一介质平台为多元复合介质平台,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宽了报道影响范围。
此外,央广网还围绕系列报道推出专题,开设#开局十四五看各地答卷#等相关话题,开展新闻的“二次传播”,通过拆条,最大程度地拓展新闻信息传播,强化传播内容在信息空间的多向复合占位,从而最大化对受众人群进行信息覆盖,形成裂变式的传播效果。
系列报道多次被全网置顶推荐
截至2022年1月31日,《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历时一个月,受到全国700多家重点新闻网站、商业平台首页首屏推荐,引起全网网友点赞、评论、转发、分享,形成刷屏破圈广泛关注,全网网络触达人次超20亿,累计阅读数超过8000万人次。
《开局十四五》系列报道推出时正值多地地方两会召开之际。不少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报道让人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也有了横向比较,是很好的参考资料。
“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疫情之下,成绩来之不易,为家乡的发展点赞!”“中国精彩开局,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这样的报道有前瞻有分量,好看耐读。”不少网友跟帖留言。
系列报道收获上百万条评论点赞
系列报道也在报道地形成同频共振。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网信办对采访报道给予大力支持,并推荐地方新媒体平台转载转发。同时,有文章评论指出,系列报道在新闻素材选用、主题思想表达、新技术赋能等方面所采用的新范式,值得地方媒体同仁借鉴。
 《广西日报》1月28日转载广西特稿
一次系列报道,能产生怎样的综合效应,央广网《开局十四五》做了一次很好的探索。
编辑| 胖达
  END  
近期热门文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65FFZT4R】获取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