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春节时跟朋友聚会,席间一位在媒体工作的老同学吐槽说,来台里实习的大学生新闻素养不足,带起来很费劲,工作上也不给力。最近几年,这一问题比较突出。老同学转头问我:学校里不培养学生的新闻素养吗?
事实上,在我的课堂上,对于学生新闻素养的培养是充分的。但是,从教学实践中,我也意识到当下的年轻人对于公共事务、社会问题的关注度,特别是专业化、有分享价值的关注,确实不高。与其等待年轻人主动拥抱,不如我们主动出击,帮助年轻人更好地转换社会身份角色,提升年轻群体对于公共事务的关注意识,这给我们各个职能部门的政务传播提出了新课题。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 申宏 摄
主动触达 建立渠道
今天(3月9日)上午打开知乎,一下子被最高检的机构号发布的“最高检亲自答”的内容吸引住了。“知乎的网友们,大家好,我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今天我来参与‘最高检亲自答’,就检察机关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没想到最高检在知乎上设置了机构号,更没想到的是检察长亲自作答,与年轻的知识分子们就严肃的社会议题进行深入交流。看来,让年轻人关注严肃议题,“检察长亲自答”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社交平台获取资讯信息。类似知乎这样的社交平台,其专业性、开放性、互动性吸引了诸多的年轻知识分子,他们的专业探讨,其社会价值之高是其他平台无法比拟的。
出现在知乎上的最高检,信息发布频率高,受关注度大,目前已是知乎上最大的政务机构号。从机构号的建立到“检察长亲自答”形式上的创新,最高检在政务传播上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学网懂网” 重在“用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积极谋划、推动、引导互联网发展”。“检察长亲自答”最高检机构号的这一信息传播方式就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生动案例。
学网、懂网,对于干部来说,属于“虚拟围观”的学习状态,只有亲自实践、参与才是“真实体验”的“用网”行为。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自己练一练。“检察长亲自答”就是“亲自练一练”的积极尝试,这一尝试势必会吸引年轻人关注到最高检。
领导干部亲自把把互联网的脉、感受一下其有力的脉搏,非常有必要。我们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主动触达、灵活呈现、不断精进的“用网行动”,从学网到懂网,最终目的是用好网,哪里有年轻人,哪里就是我们政务传播的主阵地。可喜的是,共和国首席大检察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3月9日的亲自答中专门提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还创新开设涉案企业合规相关课程。”高校课堂与网络阵地可以说互为补充。
视频时代,深度思考需要文字的加持
打开手机,短视频APP扑面而来,我们习惯接收那些碎片化的画面信息。15秒了解一个新闻事件、60秒看一个博主探店,这些信息占据着我们的注意力,使得我们对于周围世界的认知变得越来越简单。
不喜欢看书,不想看报纸,喜欢看动态画面,越来越多的人对于严谨、规范、大篇幅的文字产生了阅读压力。随之而来的便是“不会深度思考、无法深度思考”。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实践证明,文字带给人类深度思考的能力是不可替代的,这一点,知乎的存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公共事务、社会议题,对于专业表述有着一定要求,这一点只有文字最能发挥作用。最高检选择在知乎上设置机构号,就某些严肃课题回答网友的提问,各方专业人士就这一议题纷纷发表专业看法,所有这些信息的交互都是通过文字完成的。在这里,年轻人可以找到行业领头羊、专业化的解答人,找到提升自己专业认知的上升通道。就拿最高检此次的“检察长亲自答”来说,一个年轻人可以得到来自最高检察长的回答,其意义不言而喻的。这样的深度解读,在视频时代把年轻人引入到深度思考的生态环境中,在这里找到自己最想要的那一行答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亲自答全文
作者:宋晓阳,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资深媒体人 
辑|大松鼠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