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读
2020年4月开通、2022年1月粉丝突破3400万,《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号被业界、学界一些人称为“现象级黑马账号”。 
这个由传统纸媒团队打造的抖音号,为何能创造“3个月内涨粉1000万”的佳绩?《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号有哪些独家运营秘诀? 
近日,《传媒茶话会》对话《新华每日电讯》事业发展部主任易艳刚,为大家揭秘。
融媒创新与办报主业不能“两张皮”
2020年4月,新华社主管主办的时政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先后开通了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账号。经过几个月摸索,逐步确立了“以抖音为主,其他平台协同发展”的发展策略。
2021年12月初,《新华每日电讯》抖音粉丝数连续“超车”,成为排名第9的媒体号。短短1年多时间,《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就以黑马之姿,实现了流量与口碑双丰收。
近几年,《新华每日电讯》在融合转型方面不断探索,从“先报后网”到“先网后报”,传播力不断提升。《新华每日电讯》事业发展部主任易艳刚认为,《新华每日电讯》在短视频赛道“弯道突围”,是将机构媒体内容优势转化成了传播势能。
《传媒茶话会》发现,《新华每日电讯》抖音设置了20多个“每日××”栏目,多数与《新华每日电讯》报纸版面对应。比如《新华每日电讯》评论、人物版很有特色,抖音就设置了“每日快评”“每日人物”栏目。这种设置,被研究者称为“内部自成矩阵”。
《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号部分栏目
易艳刚表示,无论是微信公众号还是抖音、快手,《新华每日电讯》编辑部从一开始就强调融媒创新与办报主业不能“两张皮”。“我们发力新媒体的初衷不是另起炉灶,而是通过报网融合,强化《新华每日电讯》品牌的能见度,扩大新华社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
在内容生产上,《新华每日电讯》融媒中心内部一直以“快讯又快又好,常规选题差异化”自我要求。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也得到了网友的认可:“在这个宝藏账号,看新闻快人一步”,这句话已经写入《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号简介。
《新华每日电讯》在很多热点新闻中都是发稿最快的,包括去年东京奥运会中国队夺金等多条快讯,都因为反应最快而被弹窗推荐。能够从日渐同质化的流量竞争中脱颖而出,《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号的秘诀之一,是策划“人无我有”的选题。
选题策划能力,是《新华每日电讯》短视频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据了解,《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号编辑均为“兼职”,除了要做短视频,还要轮岗撰写评论、采写深度报道、撰写“融媒故事”专栏、编排报纸等,也要出差调研,偶尔还要出镜当“主播”。
“我们抖音选题体现出较强的新闻敏锐度和专业素养,与融媒人才始终不脱离报纸采编业务、整体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有关。”易艳刚表示,这种身兼多责的安排,有助于全面提升编辑的综合业务能力,让年轻记者编辑成长为业务多面手,这也是对年轻编辑的未来负责。
面对同题竞争,《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号的秘诀之二,是找寻“人有我优”的新角度。
比如,“神舟十三号”发射,《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号精心策划了科普视频《航天员为何要带手枪上太空?》《航天员在太空如何睡觉、洗澡?》,在众多报道中让人眼前一亮。
科普视频《航天员为何要带手枪上太空?》
科普短视频《航天员在太空如何睡觉、洗澡?》
新媒体矩阵联动,跨平台更能“破圈”
如今单一渠道的传播效果已经非常有限,酒香也怕巷子深,好内容需要运营才能更好发挥长尾效应,乃至实现“破圈传播”。
以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快手等新媒体矩阵为基础,《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号的影响力、传播力得以数倍放大。
1.兼顾严肃性与轻松化
作为主流媒体抖音号,《新华每日电讯》既发布有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硬新闻”,又在传播正能量、温暖人心的“软新闻”上不断创新。可以说,巧妙把握了严肃性与轻松化的平衡点。
《传媒茶话会》发现,《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号设置了“每日暖闻”“每日趣闻”等多个特色栏目。
“正能量暖闻是《新华每日电讯》抖音的特色内容。”易艳刚介绍说,“每日暖闻”“每日趣闻”等栏目主要发布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内容,初衷是希望受众从《新华每日电讯》抖音不断感受到温暖、希望和快乐。“网友对于‘暖新闻’‘软新闻’是有内容消费需求的。”
从传播数据和粉丝反馈来看,这种内容策略得到了受众认可。比如,《退伍老兵墓前缅怀战友》播放量9900万获赞382万;《1998年洪水中的“抱树女孩”已成人民警察》播放量5700万获赞162万。不少粉丝留言,称赞《新华每日电讯》抖音是“有温度的媒体”。
《退伍老兵墓前缅怀战友》
《1998年洪水中的“抱树女孩”已成人民警察》
2.让长板更长
就像易艳刚所说,机构媒体探索融媒创新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影响力较大,顺势将评论作为抖音特色内容。“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受众不缺消息,但高质量的评论是稀缺品。在众多热点事件中,网友都想看看主流媒体是如何评论的。通过分享观点,我们为粉丝提供了信息之外的附加值。”
为协调报道资源,《新华每日电讯》编辑部安排融媒中心统筹所有新媒体端口,包括抖音号、快手号、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业务。各个业务版块的编辑,在选题上互通有无,经常跨平台互动。比如,短视频编辑制作出了爆款,微信公众号编辑会制作图文报道并嵌入抖音、快手截屏,相关内容也会在微博传播。
《新华每日电讯》报纸版面的原创优质报道,只要适合短视频传播,就会制作短视频。比如“相差61岁最美婚纱照”报道在《新华每日电讯》抖音播放量9400万、点赞210万,《新华每日电讯》》关于“医生揭肿瘤医院治疗黑幕”的评论在《新华每日电讯》抖音播放量4000万、点赞86万。
在一些重要选题上,不同账号的编辑“互通有无”,发现选题线索及时提醒,力争实现多平台覆盖。尤其《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出现爆款后,融媒中心会安排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二次传播与互动,延长短视频报道的生命周期,争取更好的传播“长尾”。
2021年11月底,《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个平台围绕“新中国第一个喝可乐的男孩怎么样了”开展策划,最终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此前,《新华每日电讯》抖音视频《6个月就住爸爸外卖箱的女孩长大了》成为爆款,微信公众号报道嵌入抖音截图、登上微博热搜,也吸引了不少读者去抖音搜索,实现了“跨平台引流”。
在这样的运营策略之下,《新华每日电讯》抖音每天都能生产一定数量的爆款。据不完全统计,《新华每日电讯》抖音最近一周共48条视频播放量超1000万,其中5条播放量超1亿11条视频点赞超100万,其中3条点赞超200万、最高获赞600万。抖音后台数据显示,最近30天视频总播放量77.6亿,超越100%同类账号;总点赞量1.3亿、净增粉丝192万。
纸媒经营转型的有力抓手
过去一年多,《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在持续输出量大质优内容、吸粉引流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新华每日电讯》新媒体的品牌影响力。
近几年,纸媒广告下滑的趋势明显。易艳刚对《传媒茶话会》表示,《新华每日电讯》发力短视频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看好其商业能力。
“短视频沉浸式观看模式的商业化效果和转化率相对较高,商业化前景和空间较大。近些年,传统媒体经营业务受冲击比较严重,很多企业明确表示不在传统媒体投放广告或逐年减少投放,大量广告预算涌向短视频。”
自带“破圈”势能,《新华每日电讯》平时便会接到很多合作邀约,而《新华每日电讯》一直以稳健策略探索短视频商业化变现,“所有客户都需经过严格考察,力求实现流量、商业与口碑多赢”。
“总的来看,商业直播尤其直播带货的风险较大,有不少媒体‘翻车’;原生广告的效果比较稳妥,‘润物细无声’。据介绍,目前《新华每日电讯》新媒体商业化探索主要包括直播、原生广告、融媒体传播服务等。
他进一步分析说,《新华每日电讯》通常会结合当前最具传播力的玩法、热梗,制定融合直播、短视频、图文等多种形态的传播方案,并且实现多平台联动,力求最佳的传播效果和商业化效果。
2021年,《新华每日电讯》抖音号成功跻身平台头部账号之列,新媒体品牌能见度与商业价值日益凸显,拓展了商业化新模式与新空间。
嘉宾简介
易艳刚
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事业发展部主任。曾任《新华每日电讯》融媒中心主任、评论部主任,获评“新华社十佳编辑”,三次荣获中国新闻奖。
近期热门文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1QF6O6HO】获取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