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导  读
谈到社群,很多媒体都会说,谁没有,我们有多少多少社群。

但是,你的社群活跃吗?能变现吗?

如何做好社群,这是个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不简单的问题。

南方都市报、齐鲁晚报、体坛周报三家媒体都打造了垂类社群,而且变现规模都达到了几百万的量级。

社群运营和变现到底有何门道?

1月上旬,《传媒茶话会》对话齐鲁晚报常务副总经理、齐鲁壹点传媒董事长魏传强,体坛周报副总编辑周蓉,南方都市报编委李阳,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全中。

01

打造社群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答题
媒体为什么要打造社群?
在日益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建立、运营社群对媒体而言,已由“选择题”成为“必答题”。
推广内容、活动,社群是入口;与用户互动,建立深度链接,社群是途径;公域流量见顶,运营私域流量,社群是基础。
如今,社群成了很多媒体的标配。
据齐鲁晚报常务副总经理、齐鲁壹点传媒董事长魏传强介绍,2020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成立社群服务中心,开始系统性地做社群运营。目前,在山东全省各领域建设社群达1200多个,覆盖用户20万余人。
体坛周报的社群运营可以追溯到2014年。
体坛周报副总编辑周蓉告诉《传媒茶话会》,当时,出于推广、改进新闻客户端运营的需要,建立了社群。后来,体坛周报决定发挥体育用户垂直度高、活跃度高的优势,面向社群分享内容、发起讨论、推广活动,把社群运营起来。
目前,体坛周报已建起十几个类别,涵盖微信、QQ和微博三个渠道的社群。微信群有20个,覆盖人群达1万人。
“如何让一个个阅读量变成一位位‘看得见、摸得着’的用户,离用户更近一步,产生更多的互动?”社群运营是南方都市报找到的解决方案之一。
南方都市报编委李阳谈道,南方都市报组建第一个社群是在2019年,全面铺开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目前主要管理的社群有50多个,近2万用户。

02

社群运营的三个“必须”
建社群很简单,但关键是如何把社群运营好?
魏传强讲道,用户活跃度不够、转化率不高、互动性不强等是媒体社群运营存在的“通病”。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把社群运营好?
首先,社群必须“垂”起来。
很多社群之所以活跃度不高,根本原因在于社群不够垂直,成员没有共同的身份、标签、爱好,缺乏共同语言,交流不起来。
据周蓉介绍,体坛周报组依据垂直原则,建了两类社群:
一是,根据用户关注的赛事、球队的不同,组建了包括NBA球迷、中超球迷、意甲球迷等球十几个门类的社群;二是,依托知名体育记者、体育KOL,组建粉丝群。
李阳认为,社群必须垂直化,每个社群都需要一个核心主题,社群所有成员,不管是输出者、参与者、管理者都需要集中在这个核心上,这样才有互动的基础。
魏传强讲道,在电商、美食、健康、医疗、教育、书画、理财、房产、汽车、旅游、时尚等各垂直行业,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都组建了社群。此外,针对情报员、志愿者、壹点号、相亲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特色用户群体,也组建了社群,力求打造覆盖各圈层的用户生态。
其次,社群必须“动”起来。
有很多社群,但是不活跃,这样的社群最终会沦为“僵尸群”。如何让社群“活”起来?
周蓉分享了体坛周报的两条经验:
一是,发挥KOL、记者的议程设置角色、社群活跃“领头羊”的作用,分享专业思考和信息,引导社群成员就体育热点、话题、报道在群里发起讨论。
二是,保持活跃度,几乎每一天都会在群里,就体育赛事、体育热点新闻、体育名人等话题发起讨论。
南方都市报保持社群活跃度的核心是依托优质内容,源源不断地做好日常价值输出。
李阳对《传媒茶话会》讲道,南方都市报组建了依托南都王牌内容产品的知识分享类社群,社群以记者为核心,以“名记+”的方式链连接到名校、名企、名医、名家等等各领域的专业人士,用专家课堂、产业调研等多种形式与社群用户产生近距离互动。
南都教育社群定期举行专家分享,深受用户欢迎
“我们在社群运营方面目前主要依靠优质内容、电商服务、行业活动等来展开。”魏传强谈道,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通过建立激励政策和机制,打造出系统的社群运营闭环,运营人员通过线上互动、线下活动等引导和刺激用户在群内持续活跃,调动用户的积极性。
最后,社群运营必须“专”起来。
社群运营覆盖拉新、促活、留存、增长、转化全流程、多方面,优秀的社群运营要对社群活跃度、用户黏性、转化率负责。这都需要专人、专业的力量来做。
据魏传强介绍,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成立了有10人组成的社群服务中心来专门负责社群管理。各部门及地方融媒中心都有一名社群对接工作专职负责人,负责社群矩阵构建及运营工作,其职责包括社群的建立和推广、管理和维护、经营活动的支撑以及社群内的用户服务等工作。
为了激发社群运营主动性、积极性,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还将社群发展、运营纳入部门及地方站考核体系,超额完成任务予以嘉奖,未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
从目前的投入产出比来看,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社群运营实现了盈利。
南方都市报组成三人的社群运营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李阳解释道,项目统筹负责整个社群板块规划统筹、内外部资源整合,执行统筹和社群运营负责策划推广、活动运营、日常管理,期间再根据不同社群的推广或活动需求去匹配其他人力和资源协作。
经过7年的摸索,体坛周报已经建立起由报社新媒体中心负责,10人组成的社群运营团队。周蓉谈道,他们承担着内容分发、社群促活、营销推广的职责。除了要做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以外,他们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要用在社群运营上。


03

社群如何变现?
对主流媒体而言,运营社群不仅是与用户深度链接的方式,也为媒体经营转型、商业变现提供了可能。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全中认为,主流媒体发展社群经济具有品牌形象好、用户基础好、客户众多等方面的优势。关键是要提升产品和服务能力,增强用户黏性。目前,社群变现的方式主要有广告推广、电商、个性化服务、付费会员四种方式。
《传媒茶话会》了解到,体坛周报、南方都市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的社群都已变现。目前,都在几百万的量级。
据周蓉介绍,体坛周报结合球迷黏性高、忠诚度高的特点,依靠自有旅游公司和电商做支撑,在社群售卖体育周边产品,比如T恤、护腿板、钥匙链等,以及为粉丝提供个性化、定制球衣、洗面奶等联名产品。社群运营年收入可达几百万元。
体坛周报推出的梅西纪念版球衣

南方都市报重点发力知识分享类、吃喝玩乐类两大社群,除了常规的广告分发之外,主要通过为客户提供品牌活动定制服务实现。
李阳举了“湾姐朋友圈”社群的百万级变现案例。
该社群是南都以大湾区工作室主持——“湾姐”黄海珊为IP推出的付费会员群,社群为用户提供湾区情报分享、会员专属文章、区域观察报告等多个有价值的内容服务。
在沉淀了近千名高净值用户之后,南都与多个碧桂园等地产品牌开展了“湾姐下午茶”“跟着湾姐去调研”等系列活动,通过社群招募精准用户到实地探访区域内的产业代表及品牌项目,形成“记者深度调研+用户探访反馈”的线上、线下联动的品牌传播方案。
南都打造的湾姐朋友圈社群
李阳认为,这种形式不仅满足了用户对“获得社群独有的利益”的价值需求,也能巧妙地将品牌宣传需求,用更直观、更被接受的活动形式进行呈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除电商等直接性的商业变现之外,社群还是线上、线下导流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各项大型活动的分发渠道。
魏传强对《传媒茶话会》讲道,2022年跨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旗下壹起奔跑健身社群策划、组织“全力以虎”跨年跑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组队、打卡、排名、分享,实现目标设置、线上互动、达标领红包等功能引导用户参与,通过线下商家的奖品兑换,礼品派发,为实体店铺导流,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效互动,带来50余万元营收。
壹起奔跑社群组织的线下活动
百万量级的收入虽然很少,但是,这是一种商业模式的新探索。
周蓉坦言,体坛周报社群收入在报社整个营收结构中只占很小一部分,但是会坚持做下去,因为这代表了媒体发展的新趋势、新可能。
实际上,主流媒体做社群运营的意义也不限于营收。正如郭全中所言,社群对媒体的意义,一方面意味着新的盈利增长点,另一方面,是重建用户链接,为了解、读懂用户需求,从而牢牢抓手用户群开辟了新渠道。
文中部分图片由花瓣美素提供
近期热门文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传媒茶话会,点击“阅读原文”或访问yuanben.io查询【44DF8SXW】获取授权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