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们↓↓↓
1月4日,元旦收假的第一天。还沉迷在假期的小编们被创始人叫到会议室。开了一场元旦假期休假心得交流社会责任报告会。
“什么是社会责任?”
创始人发出灵魂之问,小编们内心一片兵荒马乱,无人回答。创始人长叹一口气,徐徐给出了他的“定义”——
社会责任有两个特征,一是,高于单位目标的社会义务,二是,完全自愿的行为。
“《传媒茶话会》马上五周年了,是时候出一份我们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了。”
创始人一声令下,小编们思绪飞转,过去五年的一幕幕场景,一个个善举开始浮现。
做人有本分,做微信公众号也有本分。
作为一个定位为传媒研究的微信公众号,《传媒茶话会》的本分就是坚持内容的预见、权威、影响。本分之外就是做一些内容之外的善举,或者牺牲流量呼吁行业守正。

01

做让媒体人活得更有尊严的公益活儿
《传媒茶话会》的同事们常常调侃自己“兼职做公号,主业做公益”。
What?作为一个需要自己从土里刨食的公号,安安心心做内容不香吗?为啥偏偏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把自己变成一个公益组织?
实不相瞒,创始人在《传媒茶话会》内部还真设有一个“狗拿耗子奖”,专门奖励那些爱管“闲事”的人。
《传媒茶话会》首期“狗拿耗子奖”获奖人员(中间那个是谁?你猜)
说到“爱管闲事”,一直宣称“让媒体人活得更有尊严”的创始人必须得为这种“不正之风”负责。
譬如说,在一个只有亲妈还记得你生日的忙碌年代,能有人每年都记得你的生日,这份用心,温暖不?
早在近20年前,创始人就在原单位设立了首都记者生日温馨工程。在京的,被纳入名单的媒体人,包括退休的,每年生日当天都会收到生日祝福和一束鲜花。每个月,《传媒茶话会》还都会组织当月过生日的媒体人,一起线下“嗨皮birthday”。
2010年9月,创始人就在原单位发起了首都记者援助项目,项目对在采访过程中身心受伤的或牺牲的、因工作而患重大疾病者等两类人员进行援助。项目累计援助了12批媒体人。
该项目填补了中国在援助记者方面的空白。
在此基础上,2014年中国记协设立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援助内容跟首都记者援助项目差不多。
秉承这种关爱行业的初心,《传媒茶话会》在2017年1月成立后,就开始力所能及的公益援助。
2017年5月,《传媒茶话会》与中国保健协会品牌战略分会联合发起了“媒体人‘双心’(心脏和心理)关怀计划”,免费为媒体人提供心脏、心理的定制化检查、评测。190多名媒体人完成体检。《传媒茶话会》随后还出具了专门的报告,用来提醒行业注意心脏和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媒体人树立科学营养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2019年5月,《传媒茶话会》联合中国营养学会、北京营养师协会共同发起“关注媒体人健康生活方式”调查活动,随后在调查基础上也给出了专门的营养解决方案。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2020年1月24日武汉封城,无数新闻工作者参与报道工作。
看到同行不顾生死、前仆后继逆行的身影,创始人“老泪纵横”。于是在1月25日(大年初一)即宣布发起“疫情报道者特别援助项目”,要求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员工停止休假,全部在线上行动起来募集善款和物资。
此后《传媒茶话会》带头捐款,并联合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共募集善款2746000元。前期防护物资最为匮乏的时候,《传媒茶话会》同事们纷纷发动人脉,在国内外采购物资并艰难送抵武汉。在中国记协的协调下,在湖北记协的配合下,第一时间为300多名一线新闻工作者提供物资支援。
后期物资较为充裕后,《传媒茶话会》将剩下的237.7万元善款,按照每人每天100元的标准,为450位“逆行”新闻工作者发放了关爱金。(详情点击扩散 |“疫情报道者特别援助项目”关爱金拟发放名单公示》
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还不少。
2020年3月,疫情防控期间,有40多年新闻从业经验的《湖北日报》老新闻人刘章西走了,却留下了三四十万元的债务,负债累累的家竟然连一块墓地都买不起。
《传媒茶话会》了解到情况后,通过报道为其募捐到40876.35元,解决了一家的燃眉之急。
同年3月,贵阳广播电视台法制频道38岁记者王斌因连续工作,劳累猝死,留下妻子和两个孩子,以及64岁的父亲,还有需要偿还十一年的房贷。
《传媒茶话会》报道了王斌的故事,并向其家属捐助1万元。同时,联系协调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为王斌家人捐款25万元。
新闻学界也是我们惠泽的领域。
2020年4月22日,《传媒茶话会》向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捐款30万元,发起成立“树田基金会”,用于支持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
讲真,做公益真会上瘾,那种欲罢不能的瘾。
2021年,河南新乡市遭遇洪灾,《传媒茶话会》向《新乡日报》一线记者的职业精神致敬,同时,编辑部捐出3万元,用于鼓励《新乡日报》一线灾情报道记者。
新乡日报社发来感谢信
除了一次性的项目以外,《传媒茶话会》还决意做一个每年都能“外甥打灯笼——每年照舅(旧)”的常设慈善项目。
选来选去,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堪称业界最苦的夜班媒体人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为守护夜班媒体人,2020年底,《传媒茶话会》首倡并执行、联合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和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和上海2345网络公司等爱心企业发起了“夜班媒体人援助项目”。此后募集资金310万元。2021下半年,共向37人发放150万元援助金。
“夜班媒体人”援助项目2021年发放名单


02

不计得失力倡版权,助力媒体守正
内行人说,多少没有财政扶持的机构做版权保护,都不得善终,太难了。
从2017年成立伊始,《传媒茶话会》就确立了采编、经营、融合、版权四大报道领域,至今矢志不渝。
实话说,不少媒体人对于版权话题,不是特别关注。大家都错误认为影响力和版权有些矛盾。
《传媒茶话会》只要一发表版权文章,阅读量就相对低下。但我们坚持认为,版权是媒体的无形资产,坚持优质原创内容为王,一定是媒体的基本盘。不顾版权的所谓影响力,一定只能解决短痛的问题,坚持版权,一定是原创媒体的正道和王道。
为唤醒主流媒体的版权意识,将“版权”作为四个内容版块之一的《传媒茶话会》,投入大量精力,邀请专家,探讨媒体版权保护、维权、交易的那些事儿。 
虽然阅读量不高,但我们更相信“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在各方的努力下,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中国,财新开始付费阅读,新京报和南方周末等相信原创价值的媒体,也获得了很好的版权收入。
改变观念、凝聚认识后,《传媒茶话会》携手主流媒体开始行动。
2018年12月18日,《传媒茶话会》联合多家媒体发起成立中国财经媒体版权保护联盟(现为中国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版权分会)。
三年多以来,版权分会一直以公益组织的方式,助力媒体版权保护、维权、交易。之所以还能甘之如饴贴钱也要做这件事,主要在于坚信优质内容有价值,也要有价格。
嗯,这五年“不务正业”,除了上面说的几件大事,我们还坚持每年出一份经济和行业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报告,通过大数据,客观、真实反映经济和行业媒体微信、微博账号原创度、活跃度,为媒体推动融合发展,提升新媒体运营能力提出建议。
如果您支持我们“不务正业”,欢迎文后留言,一起探讨如何在“不务正业”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本文表情包由稿定设计提供
编辑|李磊
近期热门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