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号,七天无理由退货正式登场闲鱼。根据平台发布的要求经营性卖家提供“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同时,闲鱼规范了经营性卖家的定义,即完成亮证亮照或个人声明,闲鱼个人主页展示“商”标识的卖家。
闲鱼正在逐渐向淘宝靠近。
新规瞬间引发闲鱼职业商家们的不满,议论纷纷说“海鲜市场的生意都不好干了”、“不去淘宝本身就是因为七天无理由退货,现在闲鱼也要这样”......甚至有商家连夜退出了“商”标识的店铺转而开普通店铺。
淘宝08年就推出七天无理由退货了,也没见几个商家对淘宝有意见的,怎么闲鱼就直到今天才能无理由退货?
最初的闲鱼,并没有这么多的职业商家,它诞生的初衷,是为了消费者能把自己手中的闲置物品变成现金,俗称淘宝的“后悔药”。
但在这种纯粹C2C的模式下,平台既无法形成规模,又无法盈利,毕竟二手产品本身就具有非标性,因此几乎找不到价格锚点,从而诞生了一系列肆意砍价、货不对板等问题。市面上的主流二手回收平台,如闲鱼、转转等都未找到清晰的盈利点。
可能的解决方案有两种:其一,如同2021年美股上市的“爱回收”母公司万物新生,做个“垂类二手中介”,通过专注3C这一垂类,尝试将二手手机的品相通过一套标准化的逻辑进行定价,自己同时承担“回收”和“出售”两个职责。但2019-2021年,公司三年累计亏损近20亿元。
或者是直接朝着淘宝进发,无论是引入成熟的职业卖家,以求标准化价格体系,还是本次规范七天无理由退货,都是如此。
作为一个用户数已经达到3亿,GMV超千亿元的大平台,闲鱼上除了挂有“商”标识的经营性卖家,还有挂着“鱼小铺”标识,可上架500件商品并设置库存的卖家,这和淘宝几乎就没有本质差别。
但职业商家的泛滥同时也起到了负面作用,尤其在3C类产品中极为常见商家利用信息不对称隐瞒产品真实情况的问题,譬如电脑配件被更换、显卡曾是矿卡一类。
毕竟这种职业商家操盘下的二手交易本就是个商家投机、利用货物信息不对称赚差价的地方。越来越多的职业卖家在卖劣质商品甚至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职业卖家会将账号分为多个批次,每个批次负责不同的品类,并且聘请运营人员负责售前售后。
如今闲鱼上消费者经常投诉货不对版,同时退货极为困难,只能认栽。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目前搜索“闲鱼”有高达五万多条的投诉,其中不乏“假货不予退款”“闲鱼判定不公平”等字眼。“假货多”、“擦边球文化”、“职业卖家多”等负面标签一度贴在闲鱼身上,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但闲鱼的野蛮生长,其实阿里也是乐见其成。
就行业规模来看,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的二手交易规模在2015年还不足3000亿元,到2020年已经突破成了万亿市场,未来更有翻倍增长空间。
更何况,闲鱼和天猫有无可比拟的契合度。闲鱼的设立初衷是用来吸收电商迭代下来的旧物,作为阿里生态的一环,也可以为淘宝天猫引流。因此最开始做闲鱼的时候,阿里并未想过盈利。
宽松的管理制度下,闲鱼就此野蛮生长,根据2022年一季度的财报,闲鱼月活用户突破1亿,90后用户超过60%,当时是与B站和王者荣耀月活相当,就此吸引了大批经营性卖家涌入闲鱼,闲鱼也成为了二手交易平台的一哥。
同时,这一行业竞争者仍是层出不穷,去年5月,快手投资万物新生,并宣布将从销售端助力万物新生集团的发展,拥有3亿日活、巨量下沉市场用户的快手无疑非常适合在二手电商中的发展。
今年3月,抖音商城里也已上线“二手好物”频道,专门用于二手商品的销售和二手商品直播带货,跑步入局二手电商赛道。
闲鱼的应对措施,则是“讨好消费者”的七天无理由退货,这个淘宝在2008年提出,并使得用户规模激增的广受好评的措施,虽然与二手交易的生态违和,但无疑能够极大提升用户信心,也是平台合规化的提速。
另一端,闲鱼除了职业卖家外,还有些个人兼职卖家,对他们来说,闲鱼本就是个“僧多粥少”的平台。
他们要面对的是家里有五个兄弟的穷困大学生、刚上班房租压力大的白领、支付宝里没有钱的未成年...现在还多了一条,七天无理由退货。
毕竟消费者可分不清什么经营性商家和普通卖家。
[1] 阿里要这闲鱼,有何用?海克财经
[2] 闲鱼这碗饭,不好吃了  深燃
[3] 扶起这条闲鱼  金融界
[4] 闲鱼推出“七天无理由退货”背后:二手电商平台合规化提速,证券日报
编辑:张泽一
责任编辑:张泽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