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尽管今年都出现出数量惊人的感染,但是由于本轮疫情重症率低,医疗资源应对起来还是比较宽裕,进入ICU的患者与全社会ICU病床数量比为1:10左右,基本没有发生医疗资源挤兑现象。
在讨论采取什么样的防疫政策时,是否会产生医疗资源挤兑是最关键的问题。在2020年疫情期间,即便是在医疗设施最发达的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也都发生了医院床位挤兑现象,在最严重的时刻ICU病床只能满足二分之一需求,导致了大量的死亡。因此,现在很多人赞扬西方防疫政策多么好,其实忽视了疫情初期这种政策下社会付出的沉重代价。
不过随着病毒的不断进化,今天已经是奥密克戎大流行阶段,病毒的危害性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么,如果中国防疫宽松化,也发生了大流行,是否会像疫情初期的西方国家那样,发生医疗资源挤兑呢?无论我们采取什么样的防疫政策,这都是一个有必要探讨的科学问题。
为了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专门选取了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作为参考样本,这是因为这三个国家或地区:
1.     在疫情前期都与中国一样采取了严密的入境隔离措施,较为成功地控制住疫情,只是到了今年2月奥密克戎大流行后才逐步放松疫情管制;
2.     它们的新冠流行,主要是奥密克戎大流行,比如日本新冠患者约90%是奥密克戎感染者;
3.     它们的人口年龄结构都是高度老龄化,其疫情危害性比中国更大;
4.     它们都是东亚人种,与中国人不存在所谓的“体质差别”。
通过WTO所统计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日本开始进入高发期是2月8日以后,高峰期是7月19日至9月9日,这51天每日感染人数都在10万以上,其中8月24日感染人数达到24.3万人,这一天前后一周平均感染人数也达到22.3万。而这一周,全日本平均住院人数为38866,进入重症监护室患者为1772人。
(日本2022年新冠感染者入院及ICU使用情况统计,数据来源:WTO)
日本每十万人约有13.8张ICU病床,那么其总床位数约17000张,因此,其医疗资源在高峰期,能够应付奥密克戎大流行。尤其是,目前疫情已经回落到低位,医疗资源能对疫情的能力更是绰绰有余,根据,今天东京都卫生防疫部门的统计,专门给新冠患者预留的ICU床位使用率仅为8.8%。
(日本11月1日,新冠专用医疗资源使用情况,ICU病床420张,使用量37张,使用率约8.8%,数字来源:东京都新冠应对网站,https://stopcovid19.metro.tokyo.lg.jp/zh-cn)
韩国疫情经历了两个高峰,一是3月9日至4月9日,平均日感染人数都在10万以上,最高峰的一周平均日感染人数约39.9万;二是整个8月份,平均日感染人数在8万以上,最高峰期8月22日前后一周,平均感染人数13.5万。
由于WTO没有展示上半年的住院人数统计数据,从下半年数据看,住院高峰期也是8月22日前后,住院人数为3720人,使用ICU设施的患者512人。据统计,韩国每十万人拥有12.4张ICU病床,那么全国约6400张ICU病床,韩国政府今年专门拨付810张ICU病床给新冠患者,因此,其医疗资源也能应付大流行高峰期的需要。
(8月1日以来,韩国新冠患者入院及ICU使用情况统计,数据来源:WTO)
中国台湾地区从5月开始进入大流行,也呈现两个高峰,5月10日至7月7日是第一个高峰,其中5月28日前后一周平均感染人数达到8.19万;9月6日至今,日增维持在3万以上,其中10月5日达到54874人。台湾共有ICU床位数约6800张,专门拨付789张给新冠患者,高峰期使用率约71.7%,亦能够应付大流行。
总之,这些国家和地区,尽管今年都出现出数量惊人的感染,但是由于本轮疫情重症率低,医疗资源应对起来还是比较宽裕,进入ICU的患者与ICU病床数量比为1:10左右,除了个别时刻或个别地方,总体看基本没有发生医疗资源挤兑现象。其总体死亡率也比大流行的第一阶段大大降低,比如美国的新冠感染者死亡率为1.03%左右,而中国台湾仅为0.17%,降低了八成以上。
根据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流行情况,我们可以做一个中国发生大流行的测算。这三个地方,大流行高峰期日感染人数占全国(全地区)人口比例在0.2%至0.8%不等,其中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大,人口密度相对小,感染率低,韩国和中国台湾因为地少人多,感染率高。中国大流行高峰期日感染人数大致可以参考日本0.2%的水平,也就是高峰期每天约280万人感染,这也与美国大流行高峰期的数据基本吻合。
根据日韩的统计,入住ICU病房的患者比重为0.38%至0.79%,鉴于我国老龄化要轻于日韩,可以取0.6%作为预估值,这已经是个很高的极限。那么我国流行高峰期ICU床位需求量在1.68万张左右,我国目前ICU床位约6.3万张,平时使用率约70%左右,这就意味着可以基本满足新冠患者的需要。至于普通床位数,中国已经达到944万张,接近某些发达国家水平,更是应对有余。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的结论和建议:
1.     我国过去两年的动态清零是必要的,在病毒演化为奥密克戎之前,中国的医疗资源根本无力应付大流行,动态清零至少挽救了至少两三百万人的生命,功莫大焉。
2.     在病毒演化为奥密克戎以后,我国的医疗资源能够基本应付大流行,但是本文估算仅仅依据部分学报或政府公报数据,至于结果是否准确,需要专业人士来做计算(这个也并不难,找到我国准确的病床、医护人员统计数据,以及它们平时利用率,通过评估未来各种症状感染者数值区间,就可以算出来资源满足程度)。
3.     采取何种防疫政策,应该有公共卫生界人士的专业声音,而不是笔者等非专业人士瞎嚷嚷,现在霸屏的都是各种非医学界人士,希望能有更多专业声音出来。
4.     我们应该把抗疫的巨大经济投入,相当一部分用于建设病房,尤其是ICU病房,这才是保证我们渡过危机、保障生命的根本办法。现在各级地方,都是把绝大多数资源配置在HS检测及隔离上,重点在“防”、忽于“治”,最终无法为群众构筑可靠的生命防护线,无法贯彻中央提出的“生命至上”的要求。
5.     ICU设施使用者绝大多数是80岁以上老年人,重症也都是新冠引起的基础病发作。鉴于秋冬是老年病高发期,因此,即便考虑调整防疫政策,也应该是明年春天以后,这样才能尽量减少重症率,保持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转。
6.     一定要做好新冠危害性科普工作,未来新冠多数患者是中青年人,一定要减少他们的恐慌,让他们认识到新冠可以很快治愈,轻症患者去挤兑医疗资源,才是未来最值得担忧的地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