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是西方人每年 10  31 日庆祝的节日,这一传统起源于古老的凯尔特人的萨温节,这天人们会点燃篝火并穿上服装来驱鬼。公元八世纪,教皇格里高利三世指定 11  1 日为纪念所有圣徒的日子。很快,当初的“诸圣节”就融入了萨温节的一些传统,“诸圣节”前一天晚上被称为“诸圣节”前夜,后来被称之为“万圣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万圣节”演变成现在的“不给糖就捣蛋”、“雕刻南瓜灯”、“节日聚会”、“穿上各种装扮的服装”以及“吃零食”等全天的活动。
1、万圣节的古老起源
万圣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凯尔特人的萨温节。生活在 2000 年前的凯尔特人,主要生活在现在的爱尔兰、英国和法国北部地区,他们在 11  1 日庆祝他们的新年。这一天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收获的结束,以及黑暗寒冷的冬天的开始,一年中的这个时间通常与人类死亡有关。凯尔特人认为,在新年前夜,生者与死者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10  31 日晚上,是他们举行庆祝的萨温节,人们相信死者的鬼魂这个时刻会回到人间。
除了造成麻烦和破坏庄稼外,凯尔特人认为超凡脱俗的灵魂的存在使德鲁伊或凯尔特祭司更容易对未来做出预测。对于一个完全依赖变幻莫测自然世界的民族来说,这些预言是在漫长而黑暗的冬天里获得安慰的重要来源。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德鲁伊建造了巨大的神圣篝火,人们聚集在那里焚烧庄稼和动物,作为对凯尔特神灵的祭品。在庆祝活动期间,凯尔特人穿着通常由动物头和兽皮组成的服装,并试图告诉对方的命运。
庆祝活动结束后,他们用神圣的篝火重新点燃了他们那天晚上早些时候已经熄灭的炉火,以帮助他们在即将到来的冬天保护他们。
到公元 43 年,罗马帝国已经征服了凯尔特人的大部分领土。在他们统治凯尔特人土地的 400 年中,两个源自罗马的节日与传统的凯尔特人萨温节庆祝活动相结合。
第一个是费拉利亚节(Feralia),10 月下旬的一天,罗马人传统上纪念死者的逝去。第二个是纪念罗马水果和树木女神波莫纳的日子。波莫纳的象征是苹果,而将这一庆祝活动融入到萨温节中,可能解释了今天万圣节时人们为苹果摇摆的传统。
2、诸圣节
《公元 609  5  13 日,教皇博尼法斯四世在罗马奉献了万神殿以纪念所有基督教殉道者,并在西方教会设立了天主教“万神殿节”。教皇格里高利三世后来扩大了这个节日,包括所有圣徒和所有烈士,并将纪念活动从 5  13 日移至 11  1 日。到 9 世纪,基督教的影响已经蔓延到凯尔特人的土地上,在那里它逐渐融合并取代了古老的凯尔特人的纪念仪式。公元1000 年,教会将 11  2 日定为“万灵节”,这是纪念死者的日子。今天人们普遍认为,教会正试图用一个相关的、教会认可的节日来取代凯尔特人的“亡灵节”。
“万灵节”的庆祝方式与“萨温节”类似,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游行和装扮成圣人、天使和魔鬼。所以,“诸圣节”庆祝活动也被称为“万神殿节”或万灵节,“诸圣节”的前一天晚上,是凯尔特宗教中传统的萨温之夜,开始被称为“万圣节前夜”,最终被称为“万圣节”。
3、万圣节来到美国
由于那里严格的新教信仰体系,新英格兰殖民地的万圣节庆祝活动极为有限。万圣节在马里兰州和南部殖民地更为常见。
随着不同欧洲民族和美洲印第安人的信仰和习俗的融合,一种独特的美国版万圣节开始出现。最初的庆祝活动包括“游戏派对”,这是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公共活动。邻居们会分享死者的故事,相互讲述彼此的命运,还有跳舞和唱歌活动。
殖民时期的万圣节庆祝活动还包括讲述鬼故事和各种恶作剧。到 19 世纪中叶,一年一度的秋季庆祝活动很普遍,但万圣节还没有开始在全国各地庆祝。到19世纪下半叶,美国充斥着新移民这些新移民,尤其是逃离爱尔兰马铃薯饥荒的数百万爱尔兰人,帮助在全国推广了万圣节庆祝活动。
4、“不给糖就捣蛋”的历史
借鉴了欧洲的传统,美国人也开始盛装打扮,挨家挨户索要食物或金钱,这种做法最终成为了今天的“不给糖就捣蛋”的传统。年轻女性相信,在万圣节那天,她们可以通过用纱线、苹果皮或镜子做魔术来预测未来丈夫的名字或外貌。
19世纪末,美国开始将万圣节塑造成一个节日,更多的是社区和邻里聚会,而不是鬼魂、恶作剧和巫术。在世纪之交,儿童和成人的万圣节派对成为庆祝这一天最常见的方式。聚会的重点是游戏、当季美食和节日服装。
报纸和社区领袖也鼓励家长们从万圣节庆祝活动中去掉任何“可怕”或“怪诞”的东西。由于这些努力,万圣节在 20 世纪初开始失去了大部分迷信和宗教的色彩。
5、万圣节派对
到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万圣节已成为一个世俗但以社区为中心的节日,游行和全镇万圣节派对是特色娱乐活动。尽管许多学校和社区尽了最大努力,但在此期间,破坏行为开始困扰着许多社区的一些庆祝活动。
 20世纪50 年代,镇领导成功地限制了破坏行为,万圣节已演变成主要针对年轻人的节日。由于 50 年代婴儿潮期间幼儿人数众多,聚会从城镇的市民中心转移到了教室或家庭,在那里他们更容易被容纳。
1920 年至 1950 年之间,数百年的“不给糖就捣蛋”的做法又得到了复兴。对于整个社区来说,“不给糖就捣蛋”是一种分享万圣节庆祝活动相对便宜的方式。从理论上讲,家庭还可以通过为附近的孩子提供小零食来防止他们捣蛋。
因此,一种新的美国传统诞生了,并且不断发展。今天,美国人每年在万圣节上花费大约 60 亿美元,这使得万圣节成为美国仅次于圣诞节的第二大商业节日。
6、万圣节电影
说到商业上的成功,恐怖的万圣节电影在票房上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典的万圣节电影包括“万圣节”系列电影,该电影改编自 1978 年由约翰·卡彭特执导的原创电影,由唐纳德·普莱森斯、尼克·卡斯尔、杰米·李·柯蒂斯和托尼·莫兰主演。在《万圣节》电影中,一个名叫迈克尔迈尔斯(Michael Myers)的小男孩谋杀了他 17 岁的妹妹并被送进监狱,只是在万圣节之夜作为青少年逃跑并寻找他的老家和一个新目标。原版《万圣节》的直接续集于 2018 年上映,由杰米·李·柯蒂斯和尼克·卡斯尔主演。再续集——《万圣节杀戮》,《万圣节》系列的第十二部电影于 2021 年上映。这部电影被认为是一部经典的恐怖电影,其配乐令人毛骨悚然,它启发了其他标志性的“恐怖片”,如《呐喊》、《榆树街的噩梦》和《13 号星期五》。还有更多适合家庭观看的万圣节电影,包括《霍卡斯.波卡斯》、《圣诞节前的噩梦》、《甲壳虫记》和《大南瓜,查理布朗》。
7、万灵节和灵魂蛋糕
美国万圣节“不给糖就捣蛋”的传统可能要追溯到英国早期的“万灵节”游行。节日期间,贫民会乞讨食物,人们会送给他们称为“灵魂蛋糕”的糕点,以换取他们承诺为家里死去的亲人祈祷。
教会鼓励分发灵魂蛋糕,以取代古代将食物和酒留给游魂的做法。这种被称为“灵魂出窍”的做法最终被孩子们所接受,他们会去附近的人家并获得啤酒、食物或者金钱。
万圣节穿装扮服装的传统有欧洲和凯尔特人的根源。数百年前,冬天是一个不确定和可怕的时期。食物供应经常不足,对于许多害怕黑暗的人来说,短暂的冬天却充满了持续的担忧。
在万圣节,当人们相信鬼会回到人间时,人们认为如果他们离开家就会遇到鬼。为了避免被这些鬼认出,人们在天黑后离开家时会戴上面具,以免鬼将他们误认为是同胞。
在万圣节,为了让鬼魂远离他们的房子,人们会在屋外放置一碗食物来安抚鬼魂并阻止他们试图进入。
8、万圣节的黑猫和幽灵
万圣节一直是一个充满神秘、魔法和迷信的节日。它始于凯尔特人的夏末节日,在此期间,人们感到与已故的亲友特别亲近。对于这些友好的灵魂,他们在餐桌上摆好位置,在门口和路边留下点心,点燃蜡烛,帮助亲人找回精神世界的路。
而今天的万圣节,鬼魂经常被描绘成更加可怕和邪恶,我们的习俗和迷信也更加可怕。我们避免与黑猫过马路,害怕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厄运。这种想法起源于中世纪,当时许多人认为女巫通过将自己变成黑猫来避免被发现。出于同样的原因,我们尽量不在梯子下行走。这种迷信可能来自古埃及人,他们认为三角形是神圣的(这也可能与在倾斜的梯子下行走往往相当不安全有关)。尤其是在万圣节前后,我们尽量避免打碎镜子、尽量不踩到路上的裂缝或者尽量不把盐洒落。
9、万圣节婚配和鲜为人知的习俗
但是,今天的“不给糖就捣蛋”的人们又忘记了那些万圣节传统和习俗呢?这些过时的习俗中,有许多是着眼于未来而不是过去,着眼于生者而不是死者的。
尤其是,许多传统与帮助年轻女子确定她们未来的丈夫有关,并向她们保证有一天如果运气好的话,在下一个万圣节前可能会结婚。18 世纪的爱尔兰,一位婚宴厨师可能会在万圣节之夜将一枚戒指埋在她的土豆泥里,希望能给吃到它的食客带来真爱。
在苏格兰,算命先生会建议一位符合条件的年轻女子为她的每个求婚者命名一个榛子,然后将榛子扔进壁炉。故事是说,榛子或许会燃烧成灰烬或者爆裂,而爆炸的坚果代表了女孩未来的丈夫。(不过,在这个传说的某些版本中,情况正好相反:烧成灰烬的榛子象征着不会持久的爱情。)
另一个故事说,如果一个年轻女子在万圣节晚上睡觉前吃了一种由核桃、榛子和肉豆蔻制成的含糖混合物,她会梦见她未来的丈夫;还有年轻女子将苹果皮从肩膀上向背后扔去,希望苹果皮会以她们未来丈夫姓名首字母的形状落在地板上;也有试图通过凝视漂浮在一碗水中的蛋黄来了解未来的丈夫;或者站在黑暗房间里的镜子前,拿着蜡烛,越过肩膀寻找丈夫的脸等等。
还有更有意思的万圣节习俗,在一些万圣节派对上找栗子的游戏中,第一个发现带毛刺栗子的客人将是未来第一个结婚的人;还有,第一个成功摘到苹果的人将是第一个走上婚礼红地毯的人。
当然,无论我们是在寻求浪漫的建议还是试图避免七年的厄运,这些万圣节迷信中的每一个习俗都依赖于同样善意的“精神”,可见,早期的凯尔特人对这些“精神”的存在是如此的敏锐。

翻译:叶荣臻(笔名:叶航)
翻译自美国“历史”网站
https://www.history.com/topics/halloween/history-of-halloween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