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美国参议院的两个议员,民主党的梅南德兹和共和党的格雷厄姆共同提交了一份跨党派的法案——《台湾政策法案》,引起轩然大波。
格雷厄姆(左)和梅南德兹(右):
这两个人在美国国会有较大话语权,能够加快议案推进的速度。格雷厄姆是著名的共和党鹰派人物,曾经参加过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在共和党内部有很强号召力。
梅南德兹则是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参议院外委会能参与制定外交政策的立法,并影响总统外交决策。拜登曾经就当过外委会主席,成为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外交智囊”。
更重要的是,《台湾政策法案》是由民主党议员和共和党议员共同发起的,在美国两党分歧非常大的今天,能出现一份两党都高度支持的法案很少见。众所周知,美国法案在国会通过率很低,大多数胎死腹中。但《台湾政策法案》恐怕是例外,因为美国无论是国会还是民间都有很强的反华共识,最终落地的概率不低。
《台湾政策法案》原本计划在8月初交由参议院外委会审议,但由于佩洛西窜访台湾等等原因,审议时间被推迟了一个半月(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不想过分激怒中国)。914日,美国参议院外委会以17人赞成、5人反对通过了《台湾政策法案》。值得注意的是,反对的议员并不是反对出台该法案,而是觉得该法案有些论调过于强硬,可能会加速中国大陆武统的进程。
按照美国国会的流程,在参议院外委会通过后,应交由美国参议院讨论并修改,参议院投票通过后再交由美国众议院审核,投票通过后形成参众两院一致的版本,并交由总统拜登签字,形成正式法案。假如拜登拒绝签字,则打回参众两院再次投票,如果获得2/3的议员支持,则强行通过并形成法律。
漫长的流程会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法案通过的时间会非常长,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另一个则是美国可能会借此机会对中国进行讹诈,比如以威胁通过该法案的方式要求中方在某些领域进行让步,包括对俄政策和中美经贸等,这是现阶段拜登的最大诉求。
重点在于《台湾政策法案》本身的内容,外委会版本的法案全文高达四万多字,涉及美国对华战略的诸多细节,这里挑选一些重要内容展示:
一、将“台湾当局”改称为“台湾政府”。提升美国接待台湾的礼仪规格,允许其展示“国旗”、“国徽”。将“台北驻美经济文化代表处”更名为“台湾代表处”。将美台原本的“民间交流”性质定义为“官方交流”。
二、加大对台军售,为台军提供作战训练,制定“美台”联合演习计划,增强台方军事能力。从美国财政中专门拨款,在5年之内累计向台湾提供6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其中2023年提供2.5亿美元、2024年提供7.5亿美元、2025年提供15亿美元、2026年和2027年分别提供20亿美元(可能供应的武器包括“海马斯”远程火箭炮、“鱼叉”反舰导弹、“标枪”反坦克导弹,并对台湾“F-16”战斗机进行升级)。
三、允许台湾加入美洲开发银行,并授予“成员国”地位。将台湾纳入“印太经济合作体系”,并加强美台在供应链方面的合作(备注:主要是半导体领域,美国大部分芯片来自台湾省,因此担心两岸统一后失去半导体供应地,因此希望借助《芯片法案》将台湾半导体产业部分迁移至美国本土)。
四、假如中国大陆开启统一战争,美国可能会发动“制裁”。其中包括:对以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为代表的中国金融机构实施“制裁”。对一部分中方人员实施“制裁”,手段包含冻结财产、吊销签证等。
五、削弱并限制中国军队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投射能力,“保卫”日本等印太盟国领土“完整”(这里可能主要针对钓鱼岛)。将台湾当作《外国援助法》所定义的主要非北约盟国,以便根据《武器出口管制法》向台湾提供武器支援。
所谓的《台湾政策法案》明显违背中美过去三个联合公报的精神,违反了美国关于“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承诺。当下来看,虽然未来部分条款和措辞可能会修改,但总体的反华基调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而且在当下美国朝野一致反华的背景下,最终推出的可能性不低。
关键点在于法案具体落地的时间,这里有三个约束。
11月初美国有中期选举,中期选举前美国国会忙着扯皮,根本没时间去审议/通过法案,因此中期选举之前推出《台湾政策法案》的可能性很低。
11月中旬印尼要召开G20峰会,中美两国领导人预计都要参会,因此G20前后一段时间出台该法案的可能性也不高,毕竟得为中美元首会晤创造良好氛围。
明年1月初本届美国国会要换届,如果之后再想推出《台湾政策法案》,就得重新走一遍流程,那样就会消耗大量时间,美国肯定不愿意。
现在距离美国国会换届仅2个月的时间,但流程还卡在参议院这,如果想单独推出《台湾政策法案》,时间很有限。如果美国真的想出的话,可能会另辟蹊径,比如将《台湾政策法案》大部分内容写进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里面。这样做的话,既能推出实质性的涉台法案,又能降低外交影响。历史上美国经常这样干,比如2012年在《国防授权法案》中将钓鱼岛纳入《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对象,它的《国防授权法案》就是一个框,什么内容都能往里装。
近十多年来美国反华情绪逐渐升温:
由于《国防授权法案》通常在12月推出,所以12月可能是中美关系恶化的风险落地时间。但在此之前,中美双方也可能会出现外交拉锯,按照拜登的惯例,他大概率会以此为要挟(比如修改部分条款、签字与否),对我国进行外交碰瓷和讹诈。根据调查,美国目前有70%以上的民众持反华态度,这一情绪会极大影响美国政治进程,一旦《台湾政策法案》的大部分内容于12月捆绑通过,相当于美国实质性承认“台独”,势必会成为中美建交以来最恶劣的事件,将对两国关系造成严重冲击。届时,我们究竟是应该严正抗议、还是召回大使、甚至是启动《反分裂国家法》!不管怎么做,都考验耐心和智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