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想起过去某高校教师的一句话,“同样的两千美元和两千人民币,我们的幸福指数要比美国人拿着两千美元高得多。”
这话我不知道这位老师自己信不信,反正这是很难说服我自己的。
一样数量的美元和人民币,为什么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
“数量”对等绝对不代表着“质量”也是对等的,这就好比同样的三千克白银和三千克黄金,你能够说三千克白银等同于三千克的黄金吗?
这当然是天大的误区。
黄金和白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黄金要比白银更为稀缺一些,因此价值也就更高,反映到现实世界中,黄金的购买力也就更强。
而同样的三千美元和三千人民币之间,也是一样的逻辑。
不过不同于黄金和白银的是,货币的发行价值更多取决于发行量以及信用价值体系等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而这其中具体的体现当然就反映在物价上面。
美元和人民币之间的货币非常相似,两者之间最高的面值都是一百元,但就购买力来说的话,显然美元的购买力要比人民币强上不少。
一个最直观的反映那就是汇率。
现在美元非常强势,一美元等于7.25元人民币,从汇率的角度来看,实际上三千美元就相当于人民币两万元左右。
换句话说,月薪三千美元的美国人,他们的实际购买力和生活体验应该是和我们这边的两万收入的中产家庭是类似的。
虽然有很多人会认为,赚美元花美元,赚人民币花人民币,凭啥要用汇率来换算?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全球化贸易的今天,很多国际贸易的结算就是通过汇率的变化来进行变化的,换句话说,一瓶老干妈或者茅台出口到国外,例如美国,在排除重新定价之外,一定是按照汇率的变化来进行结算的。
因此,1美元兑7.25人民币,这看似无关紧要,但在实际的生活生活体验中,我们处处离不开汇率的差异带来的货币的购买力价值。
这也是为什么前些年有很多人跑到美国去刷盘子,最后能够供家里的儿女考上大学买车买房,这其中除了汇率的变化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美国货币的通货膨胀其实比较低。
这么多年来,美元的强势有目共睹,而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依然不错,就在前段时间美国还发行了几十美分的印有华人女演员头像的硬币,这是美国第一次发行印有华人头像的货币,而货币的面值只有几十美分,这也从侧面说明,美元的使用场景中,或者说发行体系中,依然有着美分的位置。
而一分钱的纸币在我们这里,最新的发售应该也算几十年前了,哪怕是今天的一元钱,除了买一个打火机和一包小纸和超级便宜的辣条棒棒糖之外,几乎买不到任何东西。
根据美国劳动保障署统计,美国人2021年平均年薪为5.3万美元(月薪4417美元),年薪中位数为3.4万美元(月薪2833美元)。
也就是说,美国人中至少有一半人的月薪在2833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话,这个数字大概是在1.5万左右。
虽然美国的个人税务也比较高,10万年薪可能税后只有6.4万,但其实这一点各个地方都是差不多的,商品增值税、香烟中80%都是税务等等,每个地方的税务或高或低,但大致相差不会太多,这是在收入相等的情况下。
客观来说,三千美元和三千人民币当然没有可比性,这一点从人均GDP也能够看的出来,2021年美国人均GDP6.93万美元,这超过了美国平均年薪5.3万美元,这说明美国人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强的。
而我们去年的人均GDP换算成美元的话,也就是一万多美元,和美国相比,大概差距还有五六倍。
客观来说,目前我们的收入和货币的实际价值都和美国有所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二三十年来,我们的收入增速是全球最高的,哪怕是在人类历史上,这个收入增速也是难以企及的。
过去我们和美国的差距可能是100倍,到如今短短的几十年过去了,我们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到如今在很多地方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骄傲的奇迹。
客观来说,三千美元和三千人民币当然是没有可比性的,不管是从汇率和实际购买力来说,两种货币的数量虽然相等,但实际的使用价值一定是不相等的。
由于我们的经济结构失衡偏移比较严重,很多大城市的收入和消费当然已经可以媲美发达国家,例如北上广,但在更多的其他城市,更多的边缘城市,这些地方的收入可能就真的只有三千人民币。
那么他们的幸福指数是不是和收入三千美元的人一样高呢?
对这个问题,我想应该是有一个共识的。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