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的重要活动结束后,金融机构可能要首先面临收入方面的冲击。
最近也有小道消息称金融行业可能要进行收入的调整,银行、券商等传统的金饭碗行业也许将风光不再,未来薪水可能向公务员等公共服务系统看齐。
活动刚过,银保监会就已经开始组织学习活动的重要精神了,这其中反映出来的信息耐人寻味。
金融行业为什么要面临大改?最主要的是两个底层逻辑的变化:
1、金融行业的根本服务目的发生了转向。强调分配公平,限制财产性收入与金融行业分配现状相冲突。
2、房地产的估值体系面临重构,金融行业底层的盈利逻辑发生变化。
首先,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券商、信托、保险等离钱最近的金融机构,在过去几年收入水平位列社会各个行业的前列,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之前金融行业赚得多,归根到底是因为实体经济赚得更多。或者说实体经济还有条件继续去扩大蛋糕。
但是今年GDP增速大约仅维持在3%的水平,疫情和房地产如果继续保持现状,明年能否回复到常规5-6%的水平也要打个问号。在这种情况下,说明经济本身已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体量大的情况下,增速就很难再保持高速。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最新的活动精神也呼应经济的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了达成这个目标,突出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当中的比重,更加着力于聚焦实体经济。
最近还有一个新的提法,就是不但要突出按劳分配在分配当中所占的比重,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要限制财产性收入保持在合理的区间
这句话大家理解吗?啥叫财产性收入,简单来说就是睡后收入,就是资产带来的收入。
比如房子、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收入。而金融行业所获得的超高薪水,就是典型又典型的财产性收入。
银行、券商拿的是来自公共的资金资源,但是获得的收益其中有很多实打实是发给个人的,相当于是个人翘了国家的杠杆。
当上面开始强调限制财产性收入、开始强调分配公平的时候,金融行业一定是首当其冲,率先就要被整治的。
第二个,就是金融行业本身的底层盈利逻辑也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未来的业务发展方式也不支持金融行业能像以前那样容易赚钱。
现在的金融行业,特别是以银行为主的资金流通体系,底层的盈利逻辑是基于房地产的估值水平稳定。
银行躺在存款簿上就可以吃存贷款息差,但是他的前提是贷款方必须能提供足额的抵押品,也就是土地和房地产。
但是最近大家看到了什么?是房地产投资和销售的断崖式下跌。
第一财经的一篇社论最近甚至提出,居民要准备接受房地产重构估值体系。也就是说要把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剥离,只留下居住属性。
当房子未来投资的属性大幅下降,或者被有形之手按住。可以想象房子的价值确实是要被重新估计了。
而金融机构赚钱容易原本就是基于房地产作为抵押品拥有稳定价值的基础上,无论放什么贷款,你总要拿出抵押物的,也就是房子。
如果房子的价格不再稳定,银行还怎么做以前稳赚不赔的生意?
可以想象,要想着力于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的放款方式将会发生很大变化
1、要么增加直接融资的比例,将业务中心集中在考察借款方盈利能力和业务逻辑上面而不是抵押物的估值。
2、要么就是只服务于有信用条件的国企。
无论哪样,都不会再有容易钱可挣了。
而结合咱们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实体经济有多少利润率可赚?GDP增速只有3%左右,这就是全社会实体经济的平均收益。羊毛出在羊身上,实体经济如此,金融体系又能赚到多少超额收益?又允不允许赚到超额收益?
因此我们将会看到:
1、未来金融行业整体的利润率和收入水平将会不可逆地下降。向公共服务机构薪资水平看齐是很有可能的。
2、金融行业以抵押品为基础的放贷业务势必会改变,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不再匹配时将带来大量的人员流失。
3、直接融资比例会提升。金融体系考察业务本身盈利逻辑的能力将会更加看重。但是直接融资仅限于为企业融资,而不是专注资本游戏。打新收益会进一步降低。
4、全社会买理财、投资的收益水平和预期都会快速的下降。每年与GDP增速相同步是大概率事件。
以上就是底层逻辑发生变化后,一些可能情况的推演。也许许多人难以相信,但时间的力量总能推翻一切。
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改变不了自己,就改变预期。
改变预期毕竟是其中最简单的一个。
更文不易,劳烦各位看官点个“在看”吧!分享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如果打赏几个就更好啦~鹅少在这里谢谢大家~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