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前的今天
中央政府创办的第一所西医院校
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正式诞生
从9名教员、72名学生的微型学校
到如今近万名学生、约五千名教师

赶超世界一流的著名医学院校
北医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中发展壮大
一世纪济世为民   百十载厚道相传
110年来,北大医学为党和人民培养了
以屠呦呦、钟南山、王忠诚
胡亚美、顾方舟等
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大家和国之大医
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
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无数前辈先贤的感召激励下
一代代北大医学人
以仁心仁术捍卫人民健康
在弦歌不辍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在砥砺奋进中永攀科学高峰
↑点击观看北医110年积淀的时代宣言↑
在北大医学110周年到来之际

让我们通过11分钟的珍贵影像
在重温历史中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在展望未来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在新时代新征程
奋力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发轫:对中国医学事业的责任担当
北医在精神上是忠厚老实,实事求是;在学术上就是基础厚实,厚积薄发。
北医的一个特色就是社会担当。从1912年,当时没有我们国立的医学教育。北医是第一个办的。后来,我们从教育的体制、学制、模式到教学的内容、方法,都是首创的。
比如,解剖学在法律上的认同就是北医开创的。所以,对医学教育起到一种担当的作用。
好的科学家,不光是工匠,不光要会做一个手术,一定是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医学知识是血肉

而骨子里是思想
是为国为民的人文情怀
北医人在动荡的时局下

为社稷安定而奔走
为国族兴衰而抗争

在救亡中坚守教育本分
在曲折中坚定学习精进
持续推动中国医学教育
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成长: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

北医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搬迁至今日的学院路38号建造新校舍
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学制
招生规模逐渐扩大
医学成果更在前人的肩膀上
树立更多新里程碑
知识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要用才能够见到缺乏。
北医的一个传统是让你打好基础,传承了前辈的经验,你再在这个基础上去找问题,结合到现在的科技的发展,你就会有所突破。
北医为中国泌尿外科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医学本身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发展:在新世纪新征程书写厚道华章
跨进新的世纪
迈入新的征程
北京大学、北京医科大学
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
医工、医理、医文
各个方面学科交叉
缔造融合与创新的中国医学新扉页
北大模式是不打乱医学部的体制设计,把医学的促进放在前头。我们的医学在全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没有提升,这是第一位的。
我觉得合校的好处是,让我们医学的人展开了视野。我们的学生能够暴露到全国最好的各个专业的机会都有。
在这种快速的现代化的管理条件下,我们既要做好医疗工作,又要使我们的学生带好。在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借助现代化的手段来进行我们的教育教学。
北医对待改革发展的这种渴求,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很多的前沿科技融入到我们的医学实践过程当中,似乎这些装备和仪器增加了医生和病人的距离,但是我们的人文关怀不能淡薄。
我们是中国最顶尖的高校,是最顶尖的学科,所以北大医学面临着一个责任担当的时候,我们真的是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来。
北医一贯都是以培养国家的顶尖医学人才为己任的。我觉得她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夯实临床基础的同时,保持一个相对开放的态度。
我们一直在提“教研相长”,要结合我们自身的一些研究,来让学生知道,其实医学还有很多未知的问题。
我们北医的三家医院的院长都亲自带队奔赴了武汉,有了他们在前线亲自的作战指挥,我们这些后辈们肯定特别受到鼓舞。
少年强则中国强。参加武汉抗疫,我们不仅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也受到了患者的肯定。
2021年毕业后,我以一名选调生的身份回到我的家乡云南。北医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不管我在什么岗位,这种精神都将激励我继续前行。
北大医学给了我们很多优秀的前辈榜样,我们这一代人也更有责任,更有义务,把北医的这种精神、光荣的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1917年3月,北医首届毕业生合影
北医最要代代传承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执着的不断求索和持续的推陈出新。是要传承培养优秀医生,守护民众生命健康的责任担当
赓续百年的荣光
开创崭新的未来

历经百十年峥嵘岁月的北大医学
砥砺了救死扶伤的仁心仁术
锤炼了济世为民的浩荡胸怀
站在110年的崭新起点

北大医学将不忘育人初心、牢记医者使命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
踏出一条德术同步之“道”而不改初衷
奔向一条精业勤学之“道”而厚积薄发
迈向一条奉献实干之“道”而任重至远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官方微信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宣传部
编辑|排版:陈平
北大官微责编:李霁
北大人责编:陈韩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