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25日),央行、外汇局宣布: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
这是时隔近两年后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再次调整。上一次是在2020年12月11日,当时的背景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最高一度逼近6.4的重要关口。随后监管部门将企业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到1%。
这次的背景则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贬值。最新的市场数据显示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跌破7.3,最低一度达到7.36。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分为两个,一个是金融机构的,另一个是企业的。此次监管部门一口气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力度非常大。
什么是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简单地说,它是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外借钱的重要指标。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意味着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海外借钱的额度增加。
举个例子吧,如果A企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是100美元,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后,理论上这个余额可以增加到125美元,增加了25美元。
影响是什么?
1、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外借到钱了需要结汇才能使用,操作是“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后企业和金融机构在海外借到的钱更多,也就是说“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的操作更频繁,规模更大。这样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就缓解了。
2、有利于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4月房企境外债券规模约442亿元,同比减少65%,规模占比进一步下滑至19%,较2021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
境外融资是房企借钱的重要渠道,此前房企境外融资受限,开发商的日子也不好过,楼市入冬,经济也受到比较大的影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了房企们能在海外借到的钱更多,有助于缓解它们的资金压力。
目前人民币贬值主要是因为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不同,中国持续降息,美国持续加息,目前中国的利率水平在低位,美国的利率水平在高位。对于企业来说,国内的利率优势越来越突显,因为在境内能借到便宜的钱何必到境外?
所以此时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能缓解人民币贬值压力,同时又不会引起企业境外融资潮,算是调节人民币汇率的重要手段。
此前,央行已经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现在又将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抑制人民币汇率贬值,接下来如果人民币继续下调,很有可能调整逆周期因子,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