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留学生圈流传着一个“恐怖故事”。
一个美国爱荷华大学留学回国的同学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刷爆留学圈。他表示,花费140万去美国留学,回国后薪资仅4500!”
值得注意的是,爱荷华大学在这位同学被录取的年份,全美排名第71名,该校是一所正规高校,并不是什么野鸡大学。
该同学毕业回国后面试外贸相关的工作,结果却四处碰壁,得到的最高工资报价也不过4500。
图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视频中男生表示:“说实话我觉得这件事挺丢人的。”
“其中有一家公司的老板亲自面试了我,他说看在我是美国海归的份上,给我加500,每个月4500。”
这位老板还说:“不要以为你是美国海归就在我们企业看其他人低人一等,如果我发现你对别人很傲慢的话,我会修理你!”
这则视频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及争议。
有网友抓住了“留学不回本”这个事来了一波精准嘲讽。
由于这位同学大学一二年级学的是商科,后转入计算机专业,然而在计算机领域,他并没有像之前在商科学院那般成绩好。
网友说:“计算机专业毕业又抱怨编程枯燥,专业技术不行只靠英语好?拿4500已经很高了好不好?!”
“您在国内高中没毕业吧?心疼你父母的钱。”
“镀金镀了个寂寞!”“留着这钱买房不好吗?”
还有网友表示,“挺正常的!现在一个事业编工资几千块钱的老师,留学生应聘的一大把。”
近年来,国内全国高校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平均起薪相比,优势呈下降趋势。
“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这样名字很“感人”的网络组织也出现,给海归留学生提供交流平台。
由于专业不对口、“就业时差”,个人素质等因素,许多留学生回国以后对于薪资待遇都会有类似的心理落差。
图源于网络 版权属于原作者
但是,关于留学与薪资,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
薪资的高低是否能与留学的价值画上绝对的等号呢?
留学是对一个人的思想与眼界的投资。不是单单认为它是一个投资行为,论涨与跌谈成败,以投入产出比定高低。
北京大学副教授沈文钦说:“如果纯粹只算经济回报的话,出国留学的性价比正在降低。但是留学经历对个人的成长、品格的塑造等等的作用,却无法用金钱衡量。”
留学生同学独立在异国生活,对抗压力和独立性都是一种挑战。
虽然身为国际学生,但学校和教授并不会因此在学业上对留学生有优待。
与一群英语为母语的同学一起赶论文、做演讲、完成小组作业,需要加倍的努力与付出。
留学路只是这世上万千道路中的一条,并不是捷径,也没有特权。
留学这件事对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就像小马过河的故事,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其中的艰辛与收获,经历过的人会懂。
新闻来源新浪微博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一亩三分地联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