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芳华》 剧照  图源网络
荷尔蒙浓郁的《喀什噶尔》,爱和勇敢是青春的标志
文/绿风
十八岁的校园,小径通幽,杨柳依依,我和偷偷喜欢的人并肩走着,温暖的笑容,轻柔的话语,来自身旁年轻人的气息令我陶醉,望着那双专注又清澈的眼睛,我的心颤抖了。

这是午睡时的一个梦,醒来时甜蜜的感觉还在,这梦境太像《喀什噶尔》的情节。前几天读完二湘老师推荐的《英格力士》,我又读了它的姊妹篇《喀什噶尔》,没错,这本书也是王刚的作品,他以饱满的感情和抒情的笔调,写下了一个少年的军旅故事,它不是一部歌颂青春的作品,更像一首忧伤的咏叹调。
故事以第一人称写的。“我”,王迪化,一个17岁的男孩,于1977年的5月1日,从乌鲁木齐出发,奔波了七天,终于到达南疆的喀什噶尔,成为南疆军区文工团里的一名演奏长笛的文艺兵。在逐渐适应军旅生活后,荷尔蒙的蛊惑让我时而伤感,时而亢奋,“我“的感情在不同的女孩身上停顿,期待她们安抚“我“躁动的心。另一方面,生性散淡,思想复杂的“我”,在集体中显得格格不入,这让”我”困惑又迷茫,在经过阅读和思考后,“我”逐渐形成了独立的人格和表达自我的方式。
这本书带有很浓的自传色彩,当作者走进记忆深处,三十多年前的场景历历在目。南疆美丽的四季风光,芬芳的沙枣花香气,整齐的草绿色军装,年轻又充满朝气的脸庞一起扑面而来,青春的孤独与怅惘,激情与烦闷冲击着他的心怀,王刚是一位孤独的思考者。
他在后记中写道:“月亮像灯光一样刺眼,星星近得吓人。我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写出了《喀什噶尔》,我真的有些娇气,如同那些不成功的思想者一样,软弱、苍白,缺少勇敢,却又在绝望中伤心落泪。不要对我这样的人要求过高,我只是在无法摆脱的寂寞中去寻找自己也从来没有弄清楚的自由。我在衰老中渐渐意识到自己从小到大都是那么边缘,而且,变得更加脆弱,在不断的回忆中发现,我这种脆弱是与生俱来的,它在我的青少年时代就伴随着心灵,越长越大,相信我——我这种人真的很脆弱。”
《芳华》 剧照  图源网络
事实上,作者并不脆弱,三年多坚持不懈地写作,完成了这部让我反复咀嚼回味的优秀作品,第十四章无疑是全书的高潮部分,我读得泪雨滂沱,那个敏感脆弱的少年,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次全面的肯定,被所有人夸赞“勇敢”,这是最高褒奖。我和他一起流泪,我也分不清是因为高兴还是因为感动,应该是两者都有。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段甜蜜而苦涩的少年时光,有用不完的精力和庞杂的想法,有偷偷喜欢,又不敢靠近的人,有朦胧而高昂的志向,却又在集体中默默无闻,现实与梦想的距离拉扯着他们的身心,他们不断调整着步履,在痛苦中一点点成长。
如果一定要定义那段时光,就是在豪言壮语,热烈昂扬的表象下,他始终是忧郁的。忧郁几乎是那些内向而敏感的少年在青春时的主要特征,荷尔蒙的作用为黏液质又增加一层压抑。
青春小说如果没有荷尔蒙我反而觉得缺乏力量。关于荷尔蒙,书中有精彩的描述。
“那是一个严苛的年代,可是,这些年轻人为什么那么骚情?满山,满高原的荷尔蒙跟他们身体内部的荷尔蒙一起融化,把他们驱动着,像一个个小马达。他们和她们把自己驱动着,提前进入了一个发情的时代。要不他们为什么笑?她们又为什么笑?那是一个多么好的时代,到处都是荷尔蒙,今天好了,时代变了,没有人管你了,荷尔蒙也没有了。”
正因为荷尔蒙地驱动,“我”每天备受煎熬,“球“不经意会胀,睡梦中会”跑马”,眼前总是晃动着“我”喜欢的女孩。
想起王小波《三十而立》中的一首诗,“走在寂静里,走在天上,而阴茎倒挂下来。”
李银河谈到王小波,16岁的他在云南,常常在夜里爬起来,借着月光用蓝墨水笔在一面镜子上写呀写,写了涂,涂了写,直到整面镜子变成蓝色。
这就是青春的样态,浓稠的荷尔蒙表现出的夸张和狂妄,但它是生命力,是创造力,是无法舒展的压力。
作家王刚  图源网络
作者以诚挚的笔墨,直面曾经的少年困境。他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捕捉,视觉、嗅觉、听觉、内心的直觉,将遥远的记忆激活,也将那美好的瞬间如老胶片一般徐徐展开。
“那天礼堂门口已经绿树成荫,大树小树都长出了浓密的叶子,王蓝蓝出来的时候,我正好感觉到了浓烈的沙枣花香气,从外边的花园里飘来,我开始以为她的身上就是这么充满芬芳。”
“尽管周围穿军装的都是男人,我还没看见女兵,但是他们的军装已经包围了我,我虽然还没有看清楚他们的脸,可是草绿色,略略有些偏黄的颜色让我晕眩了。“这样色香味俱全的句子俯拾皆是,读来令人身临其境。
“我”除了排练,追随文工团到边防哨所慰问演出以外,就是苦恼自己的身体,我的“球“经常会胀,“我”只能将目光和想象倾注在我喜欢的几个女孩身上。爱情,是少男少女们的青春主题,无法回避。
作家王刚  图源网络
这部小说描写了三种类型的爱情,很有代表性,也极具可读性。
第一种是军区对外联络处的处长袁德方因为爱上了机要员王蓝蓝,她希望他娶她,他就狠心地谋杀妻子,犯了重罪。
第二种爱情是文艺老兵龙泽和乔静扬违规谈恋爱,他们的恋情曝光以后,龙泽选择举报乔静扬,自己继续留在部队等待提干,而乔静扬坚称他们是爱情,选择退伍。
第三种就是“我”同时爱着好几个女生。“我”爱王蓝蓝,“我”爱艾一兵,“我”也爱周小都,荷尔蒙旺盛的“我”,爱着每一个美好的女孩,她们纯洁,美丽,温柔,可爱,她们对“我”来说充满神秘感,“我”总是既忧伤又兴奋地憧憬着她们。
看起来,主人公似乎很滥情,可是爱情,到底是不是排他的呢?我们总是认为爱情是唯一的,果真如此吗?我没有答案,但我理解他为什么爱这些女孩。
《芳华》 剧照  图源网络
事实上,主人公对王蓝蓝的爱,饱含着怜惜与同情。正值青春的王蓝蓝因为卷入谋杀案而身陷囹圄,令人唏嘘,“如同那些多情善感的男人一样,我对美丽的女人总是充满同情。”这也恰恰证明了他的善良和悲悯,充足的同情心和怜悯心,奠定了他的人格底色。
他爱艾一兵,是基于青梅竹马的感情以及同龄人的钦佩。艾一兵是真正的战士,她和董军工一样,是部队体系坚定的维护者和执行者,他们信仰,他们坚决。她取得的进步和成功,与主人公是互补的,他们之间是一种生命的映照关系。她也是另一个他,是年轻群体里的领跑者。
为了早日入党提干,她每天自觉早起扫厕所;她肯第一个跳进冰冷的煤灰中踩制煤饼;她和男兵一样抬道具;她主动请缨去路途危险的哨所演出,她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她像宝钗劝告宝玉一样,经常劝他,“你为什么总跟别人不一样?这样不好。”“你怎么不写入党申请书呢?”在她面前他明显感到压力,她的“大”也映衬出他的“小”来,这种对比,虽然让他有时候无所适从,但并不妨碍他爱她。他理解她,理解她的追求和目标,“你能够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荷尔蒙以外,还有许许多多你不知道的荷尔蒙。”
他对周小都的爱到了痴迷的程度,周小都也承载了一个男孩所有的美好想象。
“什么叫痴迷?就是你明明在白天,却要为一个女人做梦。她明明离你很远,却一直在你的眼前。那辆26自行车早就走远了,你却始终能看见。那条长长的腿和腰上的裙子早就消失了,你还说自己能看见。”
“连衣裙,26自行车,她的头发,还有她经过我们身旁时留下的芬芳都让我有些想哭。”
“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聪明智慧的女人,理解力是无边的,就跟宇宙一样,完全没有时间和距离的边际。”
《芳华》 剧照  图源网络
这些文字让我们触摸到一个男孩的深情,也通过他的眼睛,看到一位靓丽灵秀的女性形象。记忆中,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周小都的容貌,可是在我的心里,她同样是非常温暖而充满光彩的样子。
他对周小都的爱是最具幻想的,一位比他年长十岁的成熟的女性,在他的心目中几乎是一种完美的存在。她不仅带给他性感的吸引,还有心理上的依恋,每一个少年或许都有点恋母情结,在这个女人身上几乎涵盖了梦中情人所有的美好因素。周小都成了他枯燥的军旅生涯的一道亮丽风景,她快乐,优雅,美丽,健康,温柔,她窈窕的身姿对他构成无穷地诱惑,他无数次偷偷欣赏着她的背影,甚至跟踪她一起看电影,在每个日落的黄昏徘徊在她的家门附近,盯着她窗口的灯光出神。
这一切原本应和许许多多暗恋的故事一样悄然而逝,可是作者慈悲,为这份感情安排了一场激动人心的互动场景,并将本书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交给周小都完成,那就是帮助主人公认识自己。
“我“在最痛苦的时刻,蹒跚到周小都的家门前,她不仅邀请“我”进去,还给“我”倒茶,她知道“我”,她圣母般的包容心,在被冒犯时也没有拒绝“我”狂乱的激情,还努力安抚“我”落魄的灵魂,让“我”的心灵获得安稳和信心,那一瞬间的爆发,让“我”完整了。
“我感觉到了阳光的温暖,感觉到了清风吹拂。昆仑山上的冰川融化了,一滴一滴,汇成涓涓细流,流向河谷,流向原野,浇灌着喀什噶尔的青草、庄稼、果木。我用的词是浇灌,因为在我心田里,有东西在生根在发芽在拔节在开花。我知道,正在我心中生长的,有一个青春痘少年的自信,当然,还有羞怯。“
“周小都说,无论是董军工,还是艾一兵、陈想这些女兵,还是那些陌生的干部战士,在谈论我的时候,都用了一个词:勇敢。
重要的是连她也说,我也想告诉你,你真的很勇敢。“
读这一章节的时候,我哭得稀里哗啦。我想我理解主人公的莽撞,但我更感动于周小都的宽广与温柔,想起很久以前的一句话,“年轻的时候,如果有人爱上你,请一定,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芳华》 剧照  图源网络
周小都做到了。她的强大在于,她像大地,像天空,像海洋,她的胸怀和慈悲,可以包容和安抚天下最不安的灵魂和躁动的心。
我也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赞美这个人物,大概作者带着强烈的美化的成分,或者是对母性的一种深刻地向往,但是我多喜欢这个人物啊,如果我们的人生遇到这样的人,又是多么幸运。
我相信作者写完这段文字,他一定和我一样泪流不止,他将年少的心事完全捧出的时候,又饱含多少期待和信任呢,那几乎是他全部的少年心事啊,幸运的是,他没有爱错人。
书中还有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董军工,华沙,欧阳小宝,龙泽和朱医生等,他们共同搭建起文工团这个集体,时代的面貌通过他们一一呈现,他们也被时代的方方面面塑造。事实上,追求崇高一直是各个时期伟大的主题,可是悲剧一直在发生,以英雄的姿态,以奉献的名义,可歌可泣吗?这不能不让我们反思。
优秀的作家都具备战略的眼光和格局,他们在文中撒下几颗小石子,最后都会堆成一座山。《喀什噶尔》是这样的一部读完感受到山的质感的作品,凝重而深刻,浓烈而辽远,即使合上书页,我的内心也仍有波澜。
作者简介
绿风:在知识面前,更愿了解常识,在道德面前,不忘记美。个人公号:鱼的人间桑海。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