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一篇文章又消失了,其实也没写啥MG点,只是分析了一下俄乌战争走势,是否会爆发核战。以后还是写短文吧,辛辛苦苦写的长文,发不出或者莫名消失,一腔心血付之流水,确实打击写作积极性。
文章再长观点和判断不会长长的是论据和细节。对于思维已经定性固化的人而言,再多的论据也唤不醒他,只会让他愤而举报;对于懂的人来说,也不必多说,一点就透。
上篇文章分析了核战虽然恐怖,但是被夸大了,达不到灭绝人类的威力。所有的核武器同时爆炸也不可能引发冰河世纪之类的核冬天,最多让冬季稍稍寒冷些,地球上近年来数次火山爆发,喷发出大量的火山灰进入平流层也并未导致严寒就证实了这一点。
核武器也不会造成禁区和废土世界,核武器链式反应充分,辐射在很短的时间(数小时到数天之类)就会消失殆尽,不会有什么影响,广岛、长崎目前生活着上百万居民,平均寿命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城市之一;和南太平洋核试验小岛上生态圈在核试验停止后不久就恢复也证实了这一点。
倒是核电站事故之类要持久些,但最大的核电站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在数十年后也基本恢复正常,周边成为事实上的自然保护区,植物茂盛,野生动物众多。
从武器的角度而言,本质上来说,核武器是一种燃烧类武器,
很多常规武器的威力已经不逊于战术核武器。
这是说最为极端的情形,现实中考虑到俄罗斯和美国的技术代差,俄罗斯的核武器很难发射出去,会被击毁在发射井中,核潜艇一出海就被西方攻击核潜艇跟踪,一有异动就会被击沉。哪怕是有漏网之鱼,美国的导弹拦截系统已经能够实现从万里之外准确命中靶弹,基本上会被拦截下来。所以,美国和西方国家根本不惧俄罗斯的核讹诈。
除此之外,核武器是靠人操纵的,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如果动用战术核武器,就对克里姆林宫进行斩首的威胁,也是打在俄罗斯的七寸之上。说到底,俄乌战争只是一场局部战争,不像苏联的卫国战争一般,关系到种族存亡。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哪怕是钢铁慈父的儿子都上了前线,死在战俘营;而俄乌战争中,有几个莫斯科高层二代上前线?这些高层在海外有游艇、存款,是不会也不敢搏命的。
既然不敢,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为何要做出对乌克兰开战的决策?网络上有很多人吹嘘那个人英明神武的,这其实是一种时代的光晕,世人总是倾向拔高自己当代人物,轻视历史人物。就像远方的恒星,哪怕比太阳大得多,因为距离的缘故,看上去也不过是一颗黯淡的星星。
那个人不要说跟历史上的彼得大帝、钢铁慈父相比,比起墨索里尼都远远不如。至少墨索里尼经济还搞得不错。有几分类似于三国时的袁绍,四世三公,靠祖辈的余荫成为一方霸主,实则不堪,见小利而亡命,干大事而惜身,成为一代枭雄曹操的踏脚石。
2
俄罗斯不敢动用核武器还可以从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后的反应看出来。之前俄罗斯方向划出红线,说是攻击克里米亚大桥将会迎来“审判日”,意思是会招致核报复。结果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之后,俄罗斯的反应不过是弹道导弹对乌克兰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狂轰滥炸,与莫斯科号被击沉后的反应如出一辙。
这种无能狂怒的攻击除了泄愤之外,对战争的胜负毫无意义,只是进一步激怒西方民意,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而已。由于俄罗斯的电子技术落后,导弹精度不高,很多攻击发电厂等基础设施的导弹都落入民居,导致乌克兰平民重大伤亡。
西方各国宣布为乌克兰提供更多的援助,特别是防空系统,对俄罗斯加大制裁。俄罗斯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看不到任何走出乌克兰泥潭的希望。其实在开战第一周,未能拿下基辅斩首泽连斯基,俄罗斯就已经失败了,之后的挣扎不过是徒劳,越是挣扎,陷得越深。
联合国大会也通过了决议,不承认四地公投入俄结果,143个国家投了赞同票,俄罗斯、白俄罗斯等5个国家投了反对票,印度、大国等35个国家投了弃权票。联大决议虽然不具备强制性,但也让乌克兰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
3
近期另一件大事是瑞典宣布北溪二号被炸事件调查结束,将公布调查结果。不出所料俄罗斯跳出来了,说调查没有俄罗斯参与,不算,俄罗斯要独立调查北溪一号二号被炸事件。
这个态度,跟当年马航MH17客机在乌东地区被击落时俄罗斯的反应如出一辙。2014717日,马航一架客机在乌东地区被击落,机上29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遇难。201510月份,荷兰方面公布了调查报告,飞机被一枚山毛榉导弹击落,该导弹来自俄罗斯,由俄罗斯支持的乌东武装发射,但俄罗斯否认调查结果。
这次北溪一号、二号天然气管线被炸,最初被认为是无人潜艇安放炸药所致,但通过调查后,发现装药量大,无人潜艇无法携带如此多的炸药,而且管线位于海底外面有混凝土包裹,从外部安放炸药无法造成如此大的破坏。爆炸是从管道内部安放的,只有管道维修机器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那么,能够用管道维修机器人安放炸药炸掉管道的,只有俄罗斯一家。
北溪一号二号被炸之初,很多人怀疑是美国所为。但真相也许会迟到,总会有大白天下的时候。美国目前处于上风,用阳谋已经让俄罗斯节节败退,没有必要冒风险使用这些阴谋。当年尼克松不过是在民主党总部安放窃听器,最后酿成风暴,被迫辞职。美国找不到动机去冒险。
反观俄罗斯,尽管矢口否认,但历史上信誉不高,如当初的卡廷森林事件,苏联也是推给小胡子,直到苏联解体档案解密,不得已才承认。
那么,如果调查结果出台,是俄罗斯所为,俄罗斯为何要如此做呢?
一是俄罗斯不想付巨额违约金。俄罗斯把天然气作为武器对欧洲施压,违反了供气合同,需要支付巨额违约金。不付?俄罗斯可是有大量的资金被欧洲和美国冻结呢,直接划拨就是。所以破坏北溪一号、二号管线,能够避免支付违约金。
二是想拉抬天然气期货价格。天然气价格在俄乌交战之初暴涨,但随着欧洲从中东和美国购买大量的天然气填满了储气罐,天然气交易价格已经出现大幅度下跌,回归正常。为了拉抬天气价格,俄罗斯有破坏管线的动机,在爆炸发生之后,天然气期货的价格止跌回升,出现了上涨。
三是想把天然气作为武器,压迫欧洲就范,不再对石油等能源进行制裁。
在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中,石油是大头,原油出口占20.3%,原油半成品占16.3%,天然气是小头,只占6.46%,煤炭份额更小,为4.33%。所以,欧盟对俄罗斯的石油制裁和限价,是打在俄罗斯的七寸之上。
欧盟已经就对俄罗斯进行石油禁运达成一致,目前制裁覆盖三分之二,年底达到90%以上。欧盟是俄罗斯的石油大客户,占比为53%,加上一些遵守西方制裁禁令的国家,估计俄罗斯出口石油能源产品的65%将会归零,这对俄罗斯的财政收入将会造成重大打击,预计会下降四成以上。
为了对抗石油禁令,俄罗斯把天然气作为武器。其实天然气只是能源的一种,只是被西方视同“清洁能源”,所以这些年在欧洲能源中地位上升。很多人说没有天然气,欧洲会挨冻,一是欧洲可以从美国和中东进口天然气,无非价格稍高些;而是可以用石油和煤炭来进行替代,只是碳排放量要高些。
这些只是一个观念问题,民以食为天,御寒也很重要,严冬来临,为了保暖,碳排放也只能暂时放一放。
眼看欧洲不理会俄罗斯用天然气断供施压,那个人也放低姿态,表示可以继续对欧洲供气,哪怕以只有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北溪一号、二号管线被炸,俄罗斯如何供气呢?其实北溪二号还有一条备用管线B线没有被损坏,还能继续供气。从这个角度考虑,俄罗斯嫌疑大增,真是美国破坏的,还会给你留一条备用管道?
不过欧洲拒绝了俄罗斯的建议。主要是俄罗斯信誉不高,你不知道他啥时候又把气给停了,所以欧洲宁愿用高价气,也不愿意用俄罗斯的低价气。
俄乌战争为何会爆发?背后还是文化和规则之争。从开战之初俄罗斯所讲述的战争理由和最近让乌东四州公投入俄,俄罗斯还是遵循丛林原则,游牧民族抢夺土地人口的底层思维。
在一二战之前,“强权即真理”、“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之类社会达尔文主义理念,为大多数人所信奉,类似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类的战争乃是常态;但在联合国成立之后,尊重一国领土与主权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共识,特别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和海湾战争之后,用战争手段改变一国领土与主权已很少发生,俄罗斯的所作所为可谓是逆世界大趋势而行,陷入泥潭也是意料之中。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常识,例如中学课文《孟子.公孙丑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俄罗斯乌克兰同为斯拉夫民族,语言相通,如今却走到兵戎相见,岂不是“亲戚叛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