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鹿是一种有着传奇色彩的生灵。《诗经》中韵律和谐的雅乐,从郊野的“呦呦鹿鸣”起兴,鹿文化的美好寓意大约也由此肇始。
南宋 马远《松溪观鹿图》
“鹿”与“禄”谐音,与“福、寿、喜”组成中国福文化,象征着俸禄裕足。《百鹿图》是许多名家热衷创作的题材,百有“多”义,“百鹿”意为“百禄”,取其吉祥富贵之意,传达出人们向往美好、吉祥的感情。
 清 艾启蒙《百鹿图》
《春秋运斗枢》称:“瑶光散为鹿。”瑶光,即祥瑞之光,意为鹿是瑶光散开而生成的,它是祥瑞之兆。
 清 沈铨《鹿鹤同春
尤其是白鹿,人们称之为“仙鹿”或“天禄”。晋葛洪《抱朴子》称:“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白。”是说鹿能活千年以上,从满五百岁开始,其色就变白,成为白鹿。在道教文化中,白鹿也常为仙人坐骑。
▲ 清 华嵒《柏下仙鹿图》
古代祥瑞学说认为,君王仁孝圣明时,白鹿就会现世。《宋书·符瑞志》载:“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是以将白鹿的出现视为天下太平的标志。
清 广绣《鹤鹿同春图》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的北魏时期的壁画《鹿王本生图》,讲述了九色鹿拯救溺水之人,反被告密出卖的故事。这只美丽的鹿王,是佛陀前世转生行善的仁禽义兽。
 《鹿王本生图》(局部)
鹿也是权力的象征,帝王园林中自少不了鹿的身影,“以鹿喻帝位”。《汉书》中记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得鹿便是得天下,“逐鹿中原”因此而来。
▲ 《弘历逐鹿图》
鹿的象征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其肉体本身,成为一种神秘的符号与图腾,历代壁画、绘画、雕塑中都有鹿。如汉代的骑士射鹿图,佛座上的卧鹿浮雕。内蒙古白岔河发现商代岩画,其中以鹿最多,千姿百态。
 辽 佚名 《丹枫呦鹿图》
繁体的“麗”,形拟雄鹿的角,鹿角的质感形状,是美丽,是优雅。四大灵兽中的龙和麒麟,都有似鹿角的这一特征。无论是鹿角,还是形体流畅的曲线,抑或健美的四肢,都是引人称赞的对象。
 清 八大山人《松鹿图》
艺术家张有志也喜欢以鹿为主题创作雕塑,他塑造出的鹿,不仅清雅出尘、仙气逸然,亦传达出东方文化中静雅的美学观,让人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贵气
张有志,1990年生于河北秦皇岛,201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其作品多次入选雕塑大展,如2019年入选艺术北京,设计北京,上海及深圳大艺博览会;2020年入选青年艺术100十周年平行展;2021年入选醉美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2022年入选端点2022—当代雕塑邀请展,等等。
▲ 艺术家张有志
张有志对雕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觉得雕塑也是一种生命体,我们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它们,它们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有共同进步的作用。雕塑如同生活一般是一点点 “ 品 ” 出来的,作品的内涵实则生活的潜移默化。
张有志喜欢养竹和兰花,日常喜欢画国画,雕塑草图基本都是毛笔写意完成,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包含着不同阶段的经历感受,他用作品归隐自己,寻一份安宁的真实生活笔记。
▲ 张有志在工作室
夏凡纳艺术也特别带来张有志的人气雕塑作品,包含祥瑞寓意与美好内涵,每一件都是限量发售,为你带来清正的生活美学价值观和平静的力量!
▲ 张有志《清者·侯月
张有志认为作品是作者美学追求的化身,是作者心中想让大家看到的世界。他于2017年开始创作《清者》系列,“ 清 ” 含有矛盾的平衡观,和谐观,在雕塑语言中含着整体观念的追求。青与白的色彩美学,直奔心灵的纯净
清者系列目前有鹿、龙、文人三个传统题材具象的表达。雕塑的具象艺术家认为是具体出自己的性格本象,是心境的写实。鹿与竹的构成,不仅是它们清秀的美态,更注重被赋予的清气和对人格精神的象征。
《清者·寻幽》,表现的是小鹿在林中探幽的姿态,艺术家用饱满的造型,温润的线条,复现了《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意趣。
▲ 张有志《清者·寻幽》,点击图片购买
偶得幽闲境,遂忘俗尘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森林。作品通过鹿姿回旋状态的独特空间表达,传达传统美学的“幽”味。
▲ 张有志《清者·寻幽》,点击图片购买
《清者·静火》,青身如水,鹿冠如火,鹿与火的融合体,意在清者静心思火的平衡心境。同时,鹿的整个造型以对称构图方式,呼应的东方美学中追求平和永恒的味道。
▲ 张有志《清者·静火》
《清者·谦行》,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作为艺术家的化身以及情感的寄托,鹿已然成为了人的品行及思想的载体。
▲ 张有志《清者·谦行》
鹿用谦虚的目光俯瞰脚下的道路,以一种端正、谦逊的姿态缓步前行,比喻前路漫漫,谦逊求知的心境。
▲ 张有志《清者·谦行
《清者·若水》,竹、鹿、水同为清物,这件作品以流畅的线条构造,表现了灵动的鹿与足下清水间的互文关系,展现了清者如水般的刚柔态与圆满相。
▲ 张有志《清者·若水
《清者·若石》,石,刚稳而又文柔,自古以来都是经典题材被广泛诠释。文人卧石,品石,如石,自有安定闲适的美感。
▲ 张有志《清者·若石
《清者·心词》,文人似竹,虚心向上,百折不挠的清品,人物笔直的身躯代表一种坚定的品格,人物的眼神似乎含着心怀美词的心境。
▲ 张有志《清者·心词》,点击图片购买
张有志的父辈一生农耕,温厚憨稳,对比反思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他也希望在美学上 “ 深耕 ” 延续这种踏实专注的精神,这便是《愚者》系列的创作缘起。
《愚者·一亩三分地》是这个系列的开端,作品源于传统鼎器物的基本形态感受,传达“一亩三分地”这一看似小领域内但求“深耕精神”的隐喻。
《愚者·沌初》,平远之境为中国画界所重,作品结合扁宽的隶书书法取势,塑造出憨稳愚钝的耕牛形象。
▲ 张有志《愚者·沌初》,点击图片购买
作品造型追求元气混沌,运线平远,沉雄宽厚,色彩生机勃勃。
▲ 张有志《愚者·沌初》,点击图片购买
英雄是精神的化身,于张有志而言,英雄实为最亲的人。英雄》系列中他对于关公的诠释,已不仅是那个遥远的三国英雄,而是拥有美德的父亲。
《镇江山·关云长》作品张有志以他的父亲为原型,借用关公这一历史经典英雄人物为载体,歌颂父辈的“憨”、“稳”、“宽”、“厚”、“静”的人格魅力及作品造型美学倾向。同时也足足意蕴大家共同心目中关公的“荡气回肠”“稳镇江山”的独特性。
▲ 张有志《镇江山·关云长》
《桃园三结义》,借古思今,用年轻的关羽形象比作自己,表达合作共赢的当下社会意义并存创业的个人英雄情结。
▲ 张有志《桃园三结义》
《老子出关·紫气东来》,老子,是传统文化上的英雄。本作塑造老子出关倒骑牛准备起身传道那一刻的形象。鼎器无论从沉雄端庄的造型性还是至尊礼拜的精神性都具有代表性,这与老子形象以及老庄道家文化的崇高性内外相通。
▲ 张有志《老子出关·紫气东来》
图片来源

艺术家 / 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