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01
又来了,又来了,短视频界又开始整活了。
最近坊间流行起了一个新挑战“搂腰喝水”,需要情侣共同完成。
顾名思义,就是情侣中的男方单手搂住女方的腰,然后喝水。
图源网络

搜索关键词,就能看到无数对情侣做了相同的动作。
不得不说,这次挑战还真是“一箭双雕”啊。
既能光明正大地秀恩爱,又能暗戳戳地攀比起女生腰围了。
中国女生的腰围,可真是要迎接太多挑战了。
从最开始的A4腰,到后来的漫画腰、反手摸肚脐,再到如今的搂腰喝水……
层出不穷的新词都指向同一个审视女性身材的标准:女生腰要细。
不过不同的是,这次大家都不上当了。
“又是给女性身材贴标签。”
“又在卷女生。”

现如今大家能一眼识别出其中所体现的身材焦虑倾向,并对此表示反感。
但即便如此,也依然有人无法摆脱身材焦虑、容貌焦虑的困扰,孜孜不倦地让自己变瘦变美,变得更瘦更美一点。
02
女性的身体上,腰、锁骨、手臂、肩膀……可以无限折腾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几乎每个部位都可以拆解出来,贴上新标签,贩卖新焦虑。
精灵耳、天鹅颈,直角肩,蜜桃臀,筷子腿......连手指也不放过。
图源:@萝贝贝
就像脱口秀演员小鹿吐槽说的:
“女人,你的头发是你的第二张脸;你的后背是你的第二张脸;你的胳膊肘是你的第二张脸。
反正女人从上到下,除了第一张脸,全是第二张脸。”
为了靠近这不断变化、没有上限的美的标准,女性每天都在尽职尽责地服美役。
控制饮食,保持身材;护肤化妆,维持美丽……
这种对美的执着追求,几乎已经成为女性的本能与天职。
当一个女性不这么做,就要承受异样的眼光与负面的评价。
但男性却没有这样卷颜值、卷身材的群体氛围。
甚至大家对一个男性产生好感的标准,只是“干净就好”。
搂腰喝水的视频下,也有人提出一些疑问:
怎么男生都没有这种挑战?
男生都不卷的吗?
其实,关于男性的身材挑战不是没有,只是没有引起什么大波澜。
早在去年底,就有一群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男性,发起了一场“光剑挑战”。
简单来说,就是用“灯管”亮起变成光剑来切换画面变装。
通常变装后的男生都是关着膀子、展现肌肉,这也是光剑变装所要挑战的点。

要说这和A4腰、漫画腰比起来,也没差在哪,观赏性也有,怎么就没有引起那么大范围的模仿、讨论呢?
说白了,就是大部分男性根本没想过参与这样的内卷。
因为没人告诉他们,你需要这么卷。
03
加拿大艺术家JJ Levine曾发布一个名为《Alone Time》的系列作品。



照片中分别都有一男一女的角色,但特别的是,其实每对男女,都是同一个人扮演的
得知这一事实后,再回头看看上面的照片,你有什么感觉?
照片中的两个人,我们一眼就能断定男女,因为他们的着装打扮、动作神情差异很大。
然而,他们却都是同一个人。
性别研究学者朱迪斯·巴特勒曾在《表演行为和性别构成》中表达过这样的观点:
性别是通过重复风格化的行为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性别是由扮演符合性别的行为,而不是生物事实构建的。
如同上面的几张照片,每张照片里模特都是同一个人,我们是通过穿着、姿势和行为辨别了他们的性别。
因此巴特勒认为:“如果没有这些表演,就根本不存在性别。”
照片中男女之间的差异也很耐人寻味。
女性总是穿着贴身、短小的衣服,暴露更多的皮肤,也都化了妆,都直视了镜头;
而男性都不太注重自己的外表,衣着随便,姿势随意。
这一系列照片引发了网友的思考。
有人对性别这样解释道:“性是天生的,别是社会规训的。”
我认为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身体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社会属性。
就像你在什么场合就要穿什么衣服,谈不上有绝对的穿衣自由。
身体也一样,我们的身体表面属于我们自己,实际上在被社会和媒介所塑造
社会和媒介对人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通常很难被感受到。
就拿对于性别特征的塑造来说,男生要用蓝色,女生要用粉红色仿佛是准则。
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即使没有明确规定,但又似乎约定俗成一般,女生通常被告知应该看《巴啦啦小魔仙》、《美少女战士》等,男生通常看《变形金刚》,《奥特曼》以及《铠甲勇士》等。
女生的玩具通常是厨房道具、换装游戏,而男生通常是各种汽车模型等等。
这些玩具带来的影响除了在行为、性格塑造上,还有对审美的影响:
比如芭比娃娃,它们身材苗条、皮肤细白、五官精致,这些娃娃让小女孩潜意识里就认为女生这样才美,这就是标准。
长大后,女生日常需要买各式各样的包包来放手机等随身物品,而男生却不太需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女裤的裤兜远小于男裤裤兜。
这些社会媒介都在暗示,女生该是什么样;男生该是什么样。
正如波伏娃所说,“打扮不仅仅是修饰,它还表明了女人的社会处境。
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
04
说回搂腰喝水,这个挑战的目的是展现女生腰细,情侣幸福。
但它忽略了,每个人的身材和体型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
一个女孩子的腰围比男朋友的手臂长度更短,也并不代表她更成功,不代表他们的感情生活更美满。
当我们看到这类的信息,就可以提醒自己思考,这会不会是社会针对女性的规训?
当你被这类信息影响,让你觉得自己不够好,甚至让你不断苛责自己去迎合不合理的苛刻要求;使你不知不觉地牺牲自己的自信和资源,来追求外界的肯定时,那不妨先停下好好想想。
只有拒绝这样的信息,才会感觉到真正的自由。
只有知道某种特定标准背后的意义,你才明白自己也可以有另一种活法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女生看完那系列照片后说,当现在的自己想要打扮,比如涂指甲油买裙子之类的事情时,都会想一想,如果自己是个男性,是否还会想这样做。
如果不会,那就说明这些念头还是服务于社会性别,而不是作为一个人真正的渴望。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