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亏损49亿美元到世界第四大DRAM芯片制造商,南亚科技都干了啥?

南亚科技发家史
➢1995年3月4日,中国台湾龙头企业台塑集团成立了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获得日本冲电气株式会社(OKI)的16MbitDRAM技术授权后,开始建设8英寸DRAM工厂,从事DRAM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
➢ 1996年,试产16MbitDRAM成功并开始销售,再获得OKI的64MbitDRAM技术授权。
➢ 1997年投片试产64MbitDRAM。
➢ 1998年,获得IBM公司64~256MbitDRAM技术授权。
➢ 2000年,南亚科在中国台湾省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图片来源:日经新闻
➢2003年1月23日,在IBM公司退出DRAM江湖之后,南亚科技和英飞凌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华亚科技(双方各占股35%,剩余30%由员工持有),投资22亿美元,建设第一个12英寸晶圆厂生产DRAM,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晶圆厂,产量由双方平分,目标是拿下全球30%的DRAM市场。
即所谓的Fablite模式:核心产品在德国本土晶圆厂生产,非核心产品在中国台湾省生产。华亚科技成为奇梦达公司产能的主要来源之一。2006年3月,南亚科技投资24亿美元,开工建设第二个12英寸晶圆厂。
美光公司在中国台湾省桃园第二工厂(前华亚科技工厂),图片来源:美光公司
➢2006年9月18日,奇梦达公司与中国台湾省南亚科技合作,发布了75nm DRAM沟槽式技术。相比于90nm工艺,使用该技术,单片晶圆中DRAM数量约增长40%。
➢随后美光公司以4亿美元收购奇梦达公司持有的华亚科技全部股权,华亚科技成为南亚科与美光公司的合资企业,华亚科技的全部产能将平均供应给南亚科技与美光公司。当时只占全球DRAM市场份额的10%的美光公司,花了10%的价格就拥有了当时最先进的12英寸DRAM晶圆厂。2009年7月,美光公司在中国台湾省桃园的第二工厂开始量产1G bit DRAM产品。
从2007年至2012年,南亚科技累计亏损49亿美元;从2008年至2012年,华亚科技连续亏损22.6亿美元。一直到2013年,状况才好转。
2013年至2014年,华亚科技盈利22.5亿美元(含退税)。2016年3月29日,为了狙击中国紫光集团的收购,华亚科技日召开股东临时会,将100%股权出售给美光公司,交易额1325亿元新台币,这是台湾近年来最大的外商投资案。随后华亚科技退市。
现在,南亚科技是世界第四大DRAM芯片制造商,当前南亚科技现有的工厂已经开始量产第一代10nm制程的8 Gbit DDR4和DDR5。与三巨头目前专注于高容量的16 Gbit DDR4和DDR5不同的是,南亚科技似乎仍专注于较低容量的8 Gbit DRAM,其原因不详。
南亚科技DRAM市场份额约占全球DRAM市场份额的2%左右,全球专利数超过5000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南亚科技不再走DRAM技术授权模式,退出标准型DRAM方向,专注于利基型DRAM方向,并采用自主技术研发模式。2020年,南亚科技开发出14nm DRAM新型技术。
南亚科技的芯片,图片来源:南亚科技
据报道,南亚科技董事长吴嘉昭曾说,他一路带领南亚科技去美光化、研发出自主技术。南亚科技从最高累积亏1610亿元新台币,到连续获盈利9年。新建设的晶圆厂将使让南亚科技不仅成为中国台湾省DRAM的领导者,更是全球关键内存供应商。
据报道,南亚科技总经理李培瑛认为,几乎所有的客户都要看供应商有没有未来的技术、未来的产品。如果没有的话,即使通过客户验证进入量产,也会被排得很后面,甚至被边缘化,很难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李培瑛还分析了兴建新厂的三个原因。
1)现有工厂空间不足;
2)AI、5G、服务器等应用场景将对高性能DRAM提出了新需求;
3)其它供应商也都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扩产了产能。
李培瑛,图片来源:百度
据报道,2022年7月12日,南亚科技召开法人说明会,南亚科技总经理李培瑛认为,DRAM市场受到高通货膨胀、俄乌冲突、中国疫情封控、物流及消费者购买力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第三季DRAM市场充满不确定性且需求减弱,短期市况及DRAM价格仍会向下修正。
无论如何,南亚科技12英寸DRAM新厂的建设,是中国台湾省台塑集团近10年来最大手笔的投资项目。标志着南亚科技正式迈向DRAM技术自主化,也标志着中国台湾省再次大规模入局DRAM江湖。
据报道,2022年,南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员工总数是3554人。根据最新的财务报表,2022年第一季度,南亚科技净销售收入增加12.5%,营业利润增106.87%,总资产增长18.36%。 股本收益率1.9%,现金比率-0.86%。南亚科技已经计划与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美光公司开始直接竞争下一轮DRAM先进制程。
至于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中科院专家原创出品
【DRAM江湖春秋】
👇扫描名片二维码提前订阅专栏👇
👈
4.【第三回】好家伙!这篇文章终于讲透了:芯片产业的发展模式👈
芯光社ChipHub
👆 欢迎【关注】我们 👆
用心说,芯人芯事
专栏精选:讲述前沿光刻技术、芯片百科知识、分享行业报告。
芯人芯事:独特视角剖析时事新闻,讲述芯片人的职场故事。
此外,我们还提供资源对接、FA和企业品牌服务。
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链接新的行业机会👍🏻
👇👇👇
< 微信添加请注明 “姓名-公司-职务” >
最新评论
推荐文章
作者最新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Copyright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contents (including texts, images, videos and audios) posted above belong to the User who shared or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hich the User shared from. If you found your copyright have been infringed, please send a DMCA takedown notice to [email protected]. For more detail of the source, please click on the button "Read Original Post" below. For other communications, please send to [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用户推荐收藏至CareerEngine平台,其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及知识版权均属用户或用户转发自的第三方网站,如涉嫌侵权,请通知[email protected]进行信息删除。如需查看信息来源,请点击“查看原文”。如需洽谈其它事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