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对外发布《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30年,海南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
《方案》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碳排放强度得到合理控制,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打牢基础。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2%以上,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下降。
到2030年,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清洁能源岛建设不断深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健全。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提高至54%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海南碳达峰方案出炉,2030年全岛停售燃油车
《方案》提出,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风、光、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高效安全、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加大分布式光伏应用,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按照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模式有序发展集中式光伏,配套建设储能设施。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建立制氢、储运氢及用氢的全产业链;探索推进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新能源开发应用。
到2025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400万千瓦,投产风电装机约2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5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发电装机比重达75%,低碳能源生态系统初具规模。
同时,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工程,鼓励发展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项目,重点建设洋浦热电、海口气电、三亚西气电、海口气电二期、三亚东气电等气电项目,在重点园区适时建设分布式天然气综合能源站。
《方案》指出,以现代物流、医疗健康、现代金融、商务服务为发展重点,推动服务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推进海口商贸服务型、三亚空港型、洋浦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推进海南湾岭、澄迈金马等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吸引境内外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琼落地,推动发展贸易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业务。
《方案》还要求,以重大产业平台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以重点产业园区为载体,壮大绿色低碳型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在清洁能源产业领域投入800亿元,产值突破33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350亿元。
推进绿色宜居型城乡建设方面,《方案》提出,推动城镇更新由传统“大拆大建”模式向渐进式、适应式的综合环境整治更新模式转型。统筹安排各地区建设用地指标,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过快增长,将低碳发展理念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合理规划建设城市绿色空间、一级通风廊道、环城绿带、交通走廊绿化通道,积极推进海绵型城市建设。
《方案》还明确,构建低碳化海岛交通系统,建立全省全域性绿色、智慧、高效的新型交通网络体系,加快交通电气化进程,推动航空、铁路、公路、航运低碳发展。建设覆盖高速公路服务区、交通枢纽、公交场站、物流中心等公共区域的充电桩与充电站,形成高速公路和城乡充电网络。
同时,落实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和相关扶持政策,分阶段分领域逐步推进全省各类汽车清洁能源化。加快推进社会运营交通领域清洁能源化,以轻型物流配送、城市环卫、租赁车、网约车等领域为重点,推动新能源车替代,鼓励私人用车新能源化。2025年,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运营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使用清洁能源比例达100%。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车市场广阔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今年底到期的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延期实施至明年底,预计新增免税1000亿元。
这是我国第三次对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进行延长。2014年,我国首次实施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当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7.5万辆。随后,该政策在2017年和2020年两次得到延长。
时至今日,我国新能源汽车半年销量已达260万辆,保有量突破1000万辆,市场渗透率超过20%。同时,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不仅在动力电池方面展现出极强的产业竞争力,激光雷达、芯片、车载基础计算平台等技术水平也快速提升。
毋庸置疑,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政策在推广普及新能源汽车、扩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该政策实施第二年起,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而今,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成为保障汽车产业平稳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此次继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着眼的正是持续扩大消费、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相关产业升级、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来自需求。全国新能源汽车城市渗透率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出了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二线限牌城市,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根据中汽协、乘联会的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在近期政策利好及市场景气程度的加持下,乘联会已经调高预测。市场规模的超预期增长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带来新的变化。有分析认为,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热度持续的背景下,资本、技术不断涌入,产业链有望迎来更多技术迭代,产品供给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明确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的同时,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促进配套产业发展,推动全产业提升竞争力;大力推进充电桩建设,纳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范围。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在强烈的市场需求驱动下,充电、换电、售后、维修、保养以及动力电池回收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发展步伐也将加快步伐。有机构预测,这一市场未来将呈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30年产值规模将达1000亿元。
未来哪些地区可能会率先实现碳达峰?
自去年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行动方案后,工业领域、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实施方案等国家级“双碳”也陆续发布。在顶层设计指引下,多地也在加快推动“双碳”实施方案落地。
例如,《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7%。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重庆市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8%。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广东省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到48%左右。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左右。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此外,上海市、湖南省等多地明确提出,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分别达到25%、25%。
根据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行动方案,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比较来看,广东、重庆等地的这一目标均高于全国目标。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决定一个地区实现碳达峰速度的,主要有三个因素,分别是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以及领导重视程度。“总体来看,经济发达的省份会早日实现碳达峰,这是大趋势。但最后实际情况也会根据各地发展产生变化。”
林伯强同时指出,一般来说,如果按城市来看的话,像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会相对先实现碳达峰,这些城市本身就没有多少排放,实现碳达峰比较容易。“所以这些条件比较好的城市应该有魄力,不仅要率先承诺碳达峰,还应该率先承诺实现碳中和。”
对于山西、内蒙古等能源地区实现碳达峰有何挑战,林伯强表示,能源大省和地区生产煤炭未必排放就多,因为这些地区的煤炭卖到各地,不算本地的。但同时这些中西部的能源大省和地区承接了很多东部转移过去的高耗能产业,还有一些发达省份不愿意做的项目,这是能源大省实现碳达峰所面临的的现实问题。
来源:央广网、中国新闻网、证券时报、财联社、工人日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